刀玲英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基本知识,是医学院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是保障医学生物学合理、有序、生动、直观开展的主要教学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厚,难度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增进学科的发展力度,增强医学学生的技术力、发展力和创新力。
作者:程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便秘的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老年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以及腹部按摩等干预防治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7%,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几率为91.1%明显优于对照组66.7%,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便秘复发几率为4.4%明显优于对照组26.7%,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人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并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是防止老年便秘复发的重要途径,而腹部按摩以及温水洗足法治疗老年便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滥用药物,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普国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以来我科收治的31例脑出血急性期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 CT 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在46-72岁之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例;吸烟史24例;常规使用阿司匹林者21例,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者2例,2次出血26例,3次出血5例,均经头颅 CT 证实;其中再出血6小时以内多见,占16.7%,再出血与血压控制不理想及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等因素相关。结论: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 以下,降颅压、镇静等可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许海宁;武红斌;秦润祥;许成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身体舒适、心理舒适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而言,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和不良情绪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明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我院38例早期行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38例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及转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形态、触感等效果更加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早期患者,使用保乳手术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乳房形态、触感等方面,实际治疗效果与根治术无统计学差异,临床乳腺癌患者可以推荐使用早期保乳术治疗。
作者:杨文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为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日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本社区64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信息档案;其次,对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以下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糖尿病等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饮食及心理护理干预、运动干预、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水平、合理使用糖尿病药物。结果:与护理措施干预前相比,护理措施干预后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降低,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护理措施干预后,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知识、合理用药知识、运动锻炼知识、自我监测血糖水平等知识的了解率要明显升高,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万帮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总结27例阑尾外科手术经验与教训,探讨分析开腹手术治疗在阑尾外科手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接收的27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术前均通过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记录相关临床数据以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手术,术后腹腔切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其中开腹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5.7±6.7)min,拔管时间(3.6±0.9)d。康复患者(11例)、明显好转患者(12例)、无效患者(4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4%。结果:采用开腹手术治疗阑尾,可使手术更加高效、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魏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保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15例(60.0%),好转1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14例(56.0%),好转9例(36.0%),总有效率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β-HCG 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明确,能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情况,并为更好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对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的药物不同分成阿奇霉素组和青霉素组各50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阿奇霉素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霉素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肺炎,阿奇霉素经常做为首先使用的药物,此药物治疗效果快,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郑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非手术智力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均给予优质护理,观察护理疗效,随访5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随访5个月,未见异常。结论:对非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加强临床的观察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
作者:武彦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为麻醉药物浓度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取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各26例,均联合丙泊酚把控输注,低浓度组 GETSev0.5MAC,高浓度组 GETSev 则为1.0MAC,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低浓度组拔管后即刻 OAA/s、Aldrete 分别为(3.8±0.5)分、(8.9±0.8)分低于高浓度组(4.2±0.4)分、(9.3±0.5)分,低浓度组拔管后5min OAA/s 评分(4.2±0.6)分低于高浓度组(4.6±0.4)分,低浓度组不良事件发生25例低于高浓度组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靶控输注丙泊酚基础上,复合高浓度七氟醚行肝部分切除手术,术后30min 后神志恢复效果较低浓度七氟醚更显著,但可能增加躁动、血压异常、寒战等麻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应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作者:陈仕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溶栓治疗后,观察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和病死率。结果: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70岁的患者均低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低于无基础疾病者;病死率,≥70岁的患者高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高于无基础疾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任何基础疾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合并三高、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均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谭一菁;兰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肿瘤作为世界性难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因之一,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而肿瘤病理学是临床肿瘤学的基础,它是临床肿瘤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又是当前攻克肿瘤和21世纪生物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动下,肿瘤病理学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组织芯片技术在肿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刘宝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24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59例以及阴道分娩组84例。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新生儿体重、Apgar 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再次剖宫产组,生产时间长于再次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分析。
作者:褚永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了解六枝特区伤寒副伤寒杆菌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病人血液或大便培养并经鉴定的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纸片扩散法试验。结果:菌株普遍对氨苄青类敏感,应早期规律用药。结论:临床治疗伤寒感染时,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的权利,而且为医务人员的诊疗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医院需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能力,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刘芬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为0.25%布比卡因4 mL(0.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3mL),高剂量组为0.375%布比卡因4 mL(0.75%布比卡因1mL+生理盐水1mL)。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低剂量组患者。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但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与高浓度布卡因均可用于下肢手术麻醉,但高浓度布比卡因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处理高处坠落伤所需要进行的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对其进行的诊断评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与抢救的高处坠落伤患者35例。结果:35例患者中,颅脑损伤17例;胸部损伤15例;多发性骨折24例;不明原因性休克13例;肾功能衰竭3例。多数坠落者同时发生了2种-3种损伤。除2例抢救无效以外,其他33例高处坠落者均得到及时的抢救和处理,终生还痊愈。结论:高处坠落伤的急救和诊断是一个多线程、多方位需同时进行的动态施救过程,应同时进行评定、观察、抢救、治疗等的多个环节,不过在诸多环节中,对伤员的抢救则应高居首位,其次是对伤情的评定和观察,后才是治疗和护理。只有尽快的完成早期的急救与诊断才能为后续成功的施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高平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伴失血性休克的精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25例胸腹联合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除了予以基本手术止血及观察生命体征之外,予以对照组即刻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予以延迟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血红蛋白、凝血酶时间、红细胞比容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4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胸腹联合伤伴失血性休克病症属严重创伤,该病症死亡率高且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必须及时、精准判断,同时予以合理处理方法,才能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
作者:杨福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选择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措施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 A1组与 A2组。A2组(对照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未显露喉返神经;A1组(观察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比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受到损伤的概率。结果:A1组患者中,共3例患者出现了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属于暂时性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5.00%;A2组患者中,出现暂时性损伤的患者7例,出现长期性损伤的患者4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18.33%。A1组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发现,A1组低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小切口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较为普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有效表现出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本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