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兴国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其认知功能所产生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间曾在我院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在随机原则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两组患者数量保持相等,对照组中患者对其行吸入麻醉,观察组中患者对其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简单智力测定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观察,随着手术后时间增长,两组患者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情况较优秀;观察其手术后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观察组中患者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较短,两组患者之间所存在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选择全凭静脉麻醉效果比较理想,对手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比较小,能够尽快恢复其认知功能,并且手术后患者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比较短,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胡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贵阳市2009-2013年美沙酮门诊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贵阳市自2009-2013美沙酮门诊患者的丙肝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我市吸毒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情况。结果:2009-2013年贵阳市男性 HCV 抗体阳性数及阳性率每年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到2013年,贵阳市接受美沙酮门诊治疗的人数逐年递增;2009年到2013年,贵阳市 HCV 总抗体阳性率(51.3%、46.6%、53.2%、52%、52.4%)、男性 HCV 抗体阳性率(52.75%、47.63%、54.16%、53.4%、53.21%)及女性 HCV 抗体阳性率(40.48%、37.46%、45.9%、39.64%、45.45%),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 在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作者:童毅;范嘉诚;申莉梅;黄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腰宁胶囊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 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含量测定淫羊藿苷在0.1022μg~2.0440μg· 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9%,RSD 为0.95%(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快速地进行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圣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痛胃肠镜病患100例为研究对象,在100例病患中,男病患68例,女病患32例。病患平均年龄35.5±10.5岁。将100例冰花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患一般医学参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仅利用胃肠道检查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先利用麻醉止痛的方式,后进行胃肠检查治疗。手术进行完毕之后,对比两组病患术中并发症以及对机械排斥反应症状。结果:实验组病患在经过系统化治疗之后,无不适症状和并发症出现,对照组病患对数出现了对胃肠镜排斥的现象。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实验组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病患的血压,心律明显异常。两组病患在排斥反应和住院时长比较中,其统计数据有明显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利用无痛胃肠镜的方式治疗病患消化道疾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有着疗效好,排斥反应少,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 OC(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胆囊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 OC 治疗,研究组采用 LC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32%(P<0.05)。结论:LC 较 OC 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更安全,其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患者102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腰痛、尿潴留、腹胀、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住院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我院体检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根据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从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体检中心抽取60例对体检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然后从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60例,对体检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将前后两次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体检环境满意度、服务理念优秀率分别为86.67%、65%、95%和91.67%,显著高于2012年的63.33%、48.33%、83.33%和8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陈国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溶栓治疗后,观察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和病死率。结果:心肌缺血改善率、溶栓成功率、梗死血管再通率,≥70岁的患者均低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低于无基础疾病者;病死率,≥70岁的患者高于<70岁的患者,三高患者、有基础疾病者高于无基础疾病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任何基础疾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合并三高、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均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治疗效果较差。
作者:谭一菁;兰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季节性变化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支气管炎患者120例,将其分为①、②、③组各40例,①组患者发病于春夏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②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也采用春夏季护理方案,③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②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0%,③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①、③组明显高于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与③组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在不同的季节发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这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预后,并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洪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的方法对我国传染病的蔓延进行有效的控制。方法:对我国目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提高国内传染病控制效果的建议。结果:当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意识不足、管理机制落后等。结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知识教育以提高人们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提高目前国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清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预防和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胃复安,观察组用盐酸恩丹西酮。结果:盐酸恩丹西酮对控制急性呕吐有效率为94%,胃复安为50%。组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丹西酮对预防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呕吐的预防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无椎体外系症。
作者:张国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腹胀患者采用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常规治疗的34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管注入泛影葡胺治疗的3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依次为(3.09±1.28)天、(6.41±1.46)天、(3.57±1.34)天和(19.55±11.33)天;比对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依次为(5.96±1.38)天、(11.38±2.21)天、(7.74±1.65)天和(27.36±13.44)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胰腺炎腹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胃管注入泛影葡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症状,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丹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评判性思维是临床护理中对护理决策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借助已有经验,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在反思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方式。要想更好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必须培养医护人员评判性思维,日常的临床工作、个案查房和病例讨论会均可锻炼和考查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护理人员可通过运用逻辑推理、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周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PBL 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1]。PBL 的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终得出问题的答案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实验项目的操作示教、提出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总结操作问题来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课的学习。PBL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临床护理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精神,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培养出能为广大患者服务的护理人才。笔者运用 PBL 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魏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选择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方法:以200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采用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结果:1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14例(10.60%),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出现并发症2例(2.25%),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出现 并 发 症2例(11.11%),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 出 现 并 发 症 4例(26.67%),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 出 现 并 发 症 6 例(54.54%)。结论:经颈侧切开入路手术并发症低,腮腺入路和颞骨加腮腺入路并发症较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明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组织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作者:周定刚;周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深刻认识缺血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给予保守治疗,16例行手术诊治,其他患者给予介入治疗,40例患者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为95.0%。结论: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不明显,误诊率较高,给予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和腹部 CT 检查可避免误诊的发生,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着重点,心肌梗塞作为目前比较高发的疾病之一,除了治疗很重要以外,日常护理对于心肌梗塞的好转和康复同样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危险期过后的护理也是提高心肌梗塞救治率的重要环节,如护理不当便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死亡。
作者:邱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加强产后出血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产科接诊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1.6±0.6)d 短于对照组(2.5±1.1)d,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0.0%,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瑞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占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9例出现感染,占2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司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