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斌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及针对性处理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6例为临床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卒中后抑郁的病因及采取临床措施后的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指导临床治疗实践。结果:卒中后抑郁的病因以内在神经生物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为主,其次还与年龄、性别、卒中次数、家族史、合并症呈相关性(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病因主要是内在神经生物因素和外在社会心理因素,早期进行综合性的处置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亚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行多次性根管治疗与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多次法根管治疗,给予观察组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3.3%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6.7%;对照组组平均治疗时间以(10.0±3.5)d 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1±1.2)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3.3%明显低于20.0%(P<0.05)。结论:牙体牙髓病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多次法根管治疗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益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寻找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干预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胃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小于40岁、缩短术前全流饮食以及手术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有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患者术后的恢复状态除了取决于手术质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也是重要因素,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可使患者早期进食,防止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
作者:张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总结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方式的选择原则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慢阻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及专项护理干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Sp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 SpO2平均值之间比较均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SpO2平均值为(89.24±8.33)%,对照组为(84.37±9.5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SpO2平均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 SpO2值,疗效明显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作者:潘剑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探讨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通过对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留置尿管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减少相关并发症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敏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伍用小量镇静药物(咪达挫仑0.02-0.04mg/kg)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麻的手术患者播放背景音乐对麻醉效果的提升。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1000例选择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结果:全部患者心平气和的配合整个手术。结论:对伍用小量镇静药物非全麻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背景音乐可以提升麻醉效果,促进人文关怀。
作者:张幼聪;姚瑞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共62只眼睛,对这些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药物进行治疗,并且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分别对其进行视力矫正护理,以观察这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视力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本研究对60例患者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对其进行视力矫正护理后,患者治疗后在不同月份其视力分别如下:0.19±0.09、0.39±0.15、0.32±0.12,而患者的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32.08±18.26μm、256.78±23.15μm、278.48±22.48μm,较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患者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药物治疗背景下,其视力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因此,这种药物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痛苦,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振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讨论我院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 Schatzker 进行骨折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复位与内固定。结果:我院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6例,11例采取单髁空心螺钉固定,17例复位植骨双侧支持钢板螺钉固定,50例行复位植骨单侧支持钢板螺钉固定。术后随访期间,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2例出现感染,2例并发关节僵直,2例创伤性关节炎。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其中显效42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78例,占92.86%。结论:根据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有针对性选择手术方法,并予以合理的内固定,术后积极配合适合的功能训练,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
作者:卢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再出血者有42例。对再出血者进行优质临床全面护理,并进行总结。结果:32例术后再出血患者中,基本好转者有21例,5例行开颅手术,5例死亡。结论:在护理工作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对怀疑术后再出血患者,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合并痈的中医外科治疗。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治60例糖尿病合并痈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外科加以治疗。通过观察记录两组资料,分析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显著高于对照组(81.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4±33)天,未出现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4±38)天,6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8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外科治疗糖尿病合并痈具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美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如今医疗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导致人们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死亡人群大多数是儿童。国家针对该现象颁布并实施了相关条例,严格规定了产出、整理和处理医疗废弃物的整个过程,使管理工作逐渐法制化,医院也能够进行有效监督。文章探讨了存在于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使传染疾病得到有效预防。
作者:姚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临床实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渐培养自身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可成为素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为此,实习阶段临床带教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生实习的质量,故如何做好护理带教质量是当前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逐步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是其工作的关键所在,而高素质带教队伍与合理的带教计划又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点,为此,带教教师需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为护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大限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带教的管理,不断提升带教的质量,终为临床护理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文章重点针对脾胃科在护理带教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作者:曾肃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9月到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后的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后的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情况均有明显好转,术后三个月的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以及视力恢复情况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观察组为6例(10.00%);对照组为7例(11.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疗效中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就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而言,具有费用低、切口小、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值得大范围进行推广,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推广。
作者:金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失败的原因。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手术的患者共计458例,植入1508颗种植体,对失败案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组共有27例患者口腔种植修复失败,涉及97颗种植体,发生率为5.9%。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属于一项可涉及多个学科的高新技术,其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要加强对种植体的合理设计,运用质量优良的种植体;种植手术医师实施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并正确把握患者的适应范围;患者须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所在,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失败案例的发生。
作者:鲁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洋地黄类强心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儿进行多巴胺和酚妥拉明联合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0例患儿获得治愈,治愈率为40%,4例患儿治疗显效,5例患儿治疗有效,6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16例患儿获得治愈,治愈率为64%,6例患儿治疗显效,2例患儿治疗有效,1例患儿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儿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多巴胺和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崇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锁定型钢板和传统钢板在股骨骨折治疗中的断裂率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54例股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7例,1组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组进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内固定物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断裂的原因进行统计。结果:1组内固定物断裂者为4例,占比例的14.84%,2组内固定物断裂者5例,18.52%,两组患者比较 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断裂的原因分析发现,单纯医源性因素为3例,占比例的33.33%,单纯锻炼错误的为4例,占比例的44.44%,两者兼有的为2例,占比例的22.22%,与未断裂的患者比较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断裂率无显著差异,患者康复练习方式不正确以及医师原因是导致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不同手术入路选择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方法:以200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2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采用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结果:1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14例(10.60%),颈侧切开入路的患者89例出现并发症2例(2.25%),经腮腺入路患者18例出现 并 发 症2例(11.11%),经颈颌入路患者15例 出 现 并 发 症 4例(26.67%),经颞骨加腮腺入路患者11例 出 现 并 发 症 6 例(54.54%)。结论:经颈侧切开入路手术并发症低,腮腺入路和颞骨加腮腺入路并发症较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明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组织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作者:周定刚;周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自2013年10月起在骨创伤科开始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一年的120例骨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一年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 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120例患者的疼痛评估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骨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管理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张毅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泛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科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50例患者,分别记录信息,并于治疗后第7,10,14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相差不大,并且 p 值>0.05,无统计学差异,伐昔洛韦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泛昔洛韦组,并且 p 值<0.05。两组组有效率分别为:88.0%和84.0%,且 p 值>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本组实验数据观察所得,伐昔洛韦与泛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原因影响,还需更大量的临床数据进一步证实。
作者:唐帮丽;黄忠奎;丁钰;易清玲;李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