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莹;薛海莉;王金莲
目的:通过近三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的分析,探讨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提供相应防控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对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本院职业暴露率为4.83%、3.70%、3.85%。结论: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经卡方检验计算 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朱祥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计划生育服务用于人工流产患者对其术后恢复以及避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加强术后计划生育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人数、焦虑以及疼痛分数差异性,统计患者术后避孕方式以及避孕率。结果:并发症方面,对照组中出现4例,观察组无;焦虑及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分数明显偏低。避孕方式方面,对照组大多采用安全期避孕以及口服药物方式避孕,观察组大多采用避孕套方式避孕。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焦虑疼痛评分、避孕率对比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计划生育服务能够让人工流产患者提升术后自我护理效果,改善不合理避孕方式,提升术后避孕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春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丁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10mg,观察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次,8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的血清 TC、TG、LDL-C、HDL-C 水平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HDL-C 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TC、TG、LDL-C 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143(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具有降脂调脂的显著疗效,但是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优于辛伐他汀,更适合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作者:曾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麻醉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2014我院进行麻醉手术的1563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归纳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合并症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数目等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分析得知,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纤维蛋白原、下肢创伤、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与 DVT 发生率有关。经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甘油三酯、麻醉种类、手术时间、BMI、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下肢 DVT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做好患者术前身体状况的检查,做好预防和药物准备工作,同时医生应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熊俊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48例各类骨折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疼痛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4例,结合临床实际效果比较分析骨折患者疼痛情况,指导临床骨科护理实践。结果: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及 X 线表现方面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达到91.66%,好于对照组的66.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有着重要影响,能较快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庞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季节性变化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支气管炎患者120例,将其分为①、②、③组各40例,①组患者发病于春夏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②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也采用春夏季护理方案,③组患者发病于秋冬季,采用该季节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②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50%,③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①、③组明显高于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与③组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在不同的季节发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这对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的差异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癌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肿瘤化疗护理,37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 PSQI 总分以及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盈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效果,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于2012年3月开展至2014年3月结束,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42例,均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所有患者临床期间均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于股外侧切口入路,将骨折部位和股骨大粗隆部位显露出来,先复位较大的骨折部位,在复位两个断端的主干,在大粗隆的顶部下方进针,使之与股骨粗隆部位之间的夹角呈95°,按常规方式在股骨头下方及股骨颈不将长度适宜的动力髋螺钉拧入,套入钢板套筒,并固定。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研究中42例患者经治疗获得满意复位和固定,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结论:对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西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在中医利水健脾补肾法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13年4月我诊所收治的150例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利水健脾补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9.3%,两组比较,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利水健脾补肾法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和采纳。
作者:彭胤超;赵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同一时期收治的1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为85例,一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另一组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小骨窗开颅术死亡率较低,并发症较少,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患者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治疗,其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如何提高脑梗塞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期间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四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8.7±3.6和25.3±6.7,81.2±9.3和55.5±8.2,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侧枝循环建立,从而提高预后效果,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严志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比为93.3%及73.3%,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4月-2010年5月期间所救治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人员,按数字学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医治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医治结果表明,医治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时间等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医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和对照组患者(30.0%)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医治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子宫切除数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临床差异,P<0.05。结论:借助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窦燕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管理措施。由于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只有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规范药事服务,在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
作者:孟玉荣;庞建军;孟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针对现阶段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时期病状的现状,探讨了对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以后这方面患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治疗方法和预防进行总结性探讨。结果:78例出血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出血被有效控制者占83.3%,而出现不可逆性大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的占16.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患者的愈后,准确得当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7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经护理治疗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凌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临床基本资料相似的40例非产褥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0%,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占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0%(P<0.05);观察组患者血色素小于9g 的患者占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观察组多易感因素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高,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越明显,进入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因素会使得产褥感染的发生流产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密切观察,针对产科中出现的感染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预防产褥感染病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处理,以降低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师基本技能考核分析,确定培训的目标,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方法:按照试卷类别、职称级别、内外专业分析试卷得分,通过 SPSS17.0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对初级与中级、高级两两进行比较分析,显示初级职称考核成绩低于中级、高级,P<0.05,差别均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临床医师基本技能考核分析,发现要强化对年轻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确定培训的目标,严格要求,制定严格三基的考核制度,加强医师的责任感,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作者:钱莹;薛海莉;王金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分析解决的方法,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来我院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其中不合理用药涉及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966例消化内科患者中,共统计出发生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患者240例,占12.21%。其中,重复用药患者71例,占29.58%;药物联合使用致不良反应患者51例,占21.25%;药物拮抗患者27例,占11.25%;药物连用致毒副反应患者20例,占8.33%;药物使用量过大患者71例,占29.58%。近三年患者总的不合理用药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消化内科具有用药量大、用药种类多、涉及人群广的特点,临床用药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生命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用药的规范化、合理化有指导意义。
作者:付映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