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英
目的:无痛分娩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的剖宫产指征变化的临床资料,发现无痛分娩时降低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措施。结果:随着社会发展,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结论:无痛分娩的开展,有利于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宫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癌症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护理,39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情感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显著提高癌症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孙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及时为儿童接种甲肝疫苗,使得儿童获得甲肝病毒免疫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甲肝疫苗的类型、特点、接种后的反应、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作者:龚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在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其是否安全。方法:选取100例前来我院就诊的要求采取保宫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得出结论。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子宫以及瘤体都有显著的缩小(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都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患者对此药物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结论: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效果,方便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闫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处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月12月间进行甲状腺切术手术病例158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手术操作过程给予针对性保护,对照组依据常规流程进行手术,统计分析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甲状腺切除手术术后并发症预防,重点是提升医者局部解剖精细操作,避免对甲状旁腺以及供血情况的破坏,能有效降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推广。
作者:黄绍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选择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措施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 A1组与 A2组。A2组(对照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未显露喉返神经;A1组(观察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比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受到损伤的概率。结果:A1组患者中,共3例患者出现了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属于暂时性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5.00%;A2组患者中,出现暂时性损伤的患者7例,出现长期性损伤的患者4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18.33%。A1组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发现,A1组低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小切口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较为普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有效表现出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本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0月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24例为观察组,选取我科同期行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征、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锐永;李永林;杨煜;杨绍文;李力;周永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慢性伤口患者出院之后的延续护理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伤口未愈合患者,对其进行延续护理,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对延续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所选取的40例患者,伤口逐渐恢复36例,伤口缩小变浅之后失访3例,未愈合1例。结论:对于出院之后的患者开展延续护理,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牙面抛光对洁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治疗组应用牙面抛光技术,对照组则不行抛光技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10例患者中显效人数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10例患者中显效人数5例,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牙面抛光后,能提升牙面的清洁和光滑度,进而获得长久治疗效果。
作者:袁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结合法莫替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23%,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疗效,药效快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作者:孙波;李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原因,并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80例行全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躁动情况进行滚粗,并对患者躁动次数及发生率进行记录,然而对引发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护理干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研究360例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患者为72例,发生率为20%;其中,老年人8例、成年人39例、儿童14例、婴幼儿11例;成年人更容易发生躁动,患者发生躁动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痛苦呻吟、胡言乱语以及想摆脱各种医疗监护等;导致躁动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为疼痛、尿管及气管插管不适等。对出现暴躁的患者进行积极沟通、镇静以及限制约束等护理干预后,躁动情况显著减缓。结论:对于全麻醉患者,造成躁动情况的原因包括疼痛、尿管及气管插管不适等;采取镇静、沟通以及限制约束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患者的躁动情况得到有效减缓,同时规避了一些意外损伤,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刘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手术需大量输血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 时间延长,HGB、HCT 值增加,FIB 及 PLT 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显著缩短,FIB 显著增高(P<0.05),HGB 及 HCT 值降低不明显,PLT 增高不明显。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仍较低,HGB 及HCT 值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与第3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升高,HGB 及 HCT值显著降低,与第三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凝血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因重骨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因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明显降低。应及时检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作者:蒲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0月我病区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早排气时间为9.3h,平均排气时间为32±11.5h;对照组患者的早排气时间为15.9h,平均排气时间为49±12.4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速度较快,早排气时间仅为9.3h,证明舒适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加快排气时间,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椎间盘内压及患者疼痛感觉加以评价。结果:正常节段腰椎间盘内压和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分别为(7.8±4.3)cm H2 O,(24.3±5.9)cm H2 O。经比较,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明显高于正常节段椎间盘内压(P<0.05)。患者手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8.3±1.1)分,(2.6±0.7)分。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 VAS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再次应用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症状获得了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广荣;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50人,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后,50名患者中,康复患者人数45人,占据比例为90%,好转患者人数为4人,占据比例为8%,死亡人数有1人,占据比例为2%。死亡原因为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应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罗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月-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30.0%,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采取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还能起到十分显著的疗效,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华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萎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3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给予天麻素治疗,将50ml 天麻素加入5% GS250ml 中进行静脉滴注,1月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以同期接受食疗的36例脑萎缩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盐酸甲氯芬酯加入5%GS250ml 中静脉滴注,1月1疗程,治疗3疗程后观察患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DR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萎缩具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鹤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护理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p>0.05),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现代优质护理手段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观察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发现,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而观察组的患者相对恢复较快,疗效显著,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6.07,p<0.05)。结论: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过程中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因此其研究意义深远,值得更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取临床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红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诊治的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临床护理干预,2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发生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5)。结论:本文研究总结表明,临床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总住院时间,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孙秀峰;石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