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沈广荣;王海霞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 退变, 手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科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椎间盘内压及患者疼痛感觉加以评价。结果:正常节段腰椎间盘内压和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分别为(7.8±4.3)cm H2 O,(24.3±5.9)cm H2 O。经比较,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明显高于正常节段椎间盘内压(P<0.05)。患者手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8.3±1.1)分,(2.6±0.7)分。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 VAS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针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再次应用手术治疗,患者疼痛症状获得了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绉议如何做好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分析如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接诊的76例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部分的评分予以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 内 VAS 评分比较,观察组 VAS 各个时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48h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方法,可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

    目的:对瘢痕子宫妊娠处理方式及其对远期妊娠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救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剖宫产,观察组给予阴道分娩,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的产后情况与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的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感染机率分别是8%、12%、10%,对照组分别是36%、18%、3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在阴道分娩过程中,需详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分娩指征。阴道分娩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对其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其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手术方式或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和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随访发现,乙级愈合6例,甲级愈合40例;乳癌Ⅰ、Ⅱ期(82.1%)患者的生存率远大于乳癌Ⅲ、Ⅳ期(94.4%)的患者,肿瘤大小3cm 以下者的生存率(94.1%),远大于3cm 及以上者(75.0%),淋巴结未转移(96.2%)或1~3枚淋巴结转移(90.9%)者的生存率远大于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容易转移,术后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不高,临床上应以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使患者生存率提高。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加速康复计划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护理

    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计划进行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首次进食时间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2.3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应用加速康复计划进行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越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结果探讨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的病原菌结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145株,占72.5%,对于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具有良好的敏感度;检测出革兰阳性菌40株,占20%。对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药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此外,还检测出真菌15株,占7.5%。结论:在泌尿系统微生物检验中发现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因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丁瑞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注射用阿奇霉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注射液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通过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降温、缓解咳喘以及肺部干湿性啰音等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能够缩短治疗天数、呼吸纠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差异十分明显。结论: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较好,治疗中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于小于6个月的患儿,能够安全用药,相关人员可以将此作为临床参考,尤其合并呼吸衰竭的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郑贵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占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9例出现感染,占2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司爱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所有患者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以表阿霉素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含洛铂方案为主的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1.1%,治疗组有效率为68.9%,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均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洛铂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临床效果明显,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廷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我院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显效1 1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检塞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云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题护室存在的问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23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整理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果: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问题表现包括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监护的硬件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合理化、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患者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充分重视等方面。故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改进工作中要改善症疗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作者:熊洪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症监护室谵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 ICU 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 ICU 谵妄患者发生情况、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谵妄主要发生原因有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护理对策包括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改善 ICU 治疗环境、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加强护患沟通、缓解紧张情绪。结论:需针对 ICU 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进行相应的积极护理干预,以减少谵妄的发生。

    作者:何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 MMSE、ADL、CDR 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强;何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老年重症哮喘人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患者在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等各项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忠秀;马智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研究讨论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生长抑素的实际疗效。方法:收集于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病例,从中选取80例病患作为典型病例,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其中 A 组为实验组,B 组为对照组,且两组中的患者数目均为40例,性别、年龄不限。在这两组患者中,其中实验组中的患者应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而针对对照组中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结果:A 组中的患者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较明显,且明显优于 B 组。A 组中生长抑素的治疗有效率为93.2%,B 组中常规疗法的治疗有效率为85.7%,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对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且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明显,具有较轻的不良反应,适用于在临床上推广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阮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议98例胃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

    目的:对胃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98例胃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7.8%,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在胃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在用药后迅速止血,减轻患者的胃黏膜损伤,为患者创面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P 法与 PBL 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 CP 和 PBL 法在心理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实习护生40名,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 CP 组和 PBL 组,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经分组带教研究,CP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93.4±2.7)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7.1±3.1)分;PBL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1±1.5)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2±3.2)分,CP 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 PBL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P 组与 PBL 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 和 PBL 带教方法均属于较先进的方法,有利于学员的操作技术的提升和操作考核成绩提升,但是 CP 教学法的对于理论的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张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1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因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结果:12例患者在行病灶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在随访半年后,均无不适症状、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手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因素,此病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降低剖宫产率及术中的精细操作是降低此病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 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 OC(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胆囊石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 OC 治疗,研究组采用 LC 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3%,显著低于对照组20.32%(P<0.05)。结论:LC 较 OC 治疗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更安全,其具有创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加强药库药品的管理

    目的:加强药库药品管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实施药库药品管理前和2012年我院实施药库药品管理后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品混放、药品放置序号混乱、药品数量不足和药品数量多余等的发生情况,分别编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并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我院实施药库药品管理后,药品混放、药品放置序号混乱、药品数量不足和药品数量多余等药库药品不合理情况发生较2011年药库药品管理实施前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药库药品管理,可显著减少药品使用、摆放和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对于患者安全治疗,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凯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243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24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59例以及阴道分娩组84例。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新生儿体重、Apgar 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再次剖宫产组,生产时间长于再次剖宫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从多方面综合评估分析。

    作者:褚永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