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用阿奇霉素在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郑贵云

关键词:阿奇霉素,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注射液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通过阿奇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降温、缓解咳喘以及肺部干湿性啰音等情况,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能够缩短治疗天数、呼吸纠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差异十分明显。结论: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较好,治疗中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对于小于6个月的患儿,能够安全用药,相关人员可以将此作为临床参考,尤其合并呼吸衰竭的毛细支气管炎,具有明显优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高血压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间在天柱县幼妇保健院生产的30例妊娠合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3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9例阴道分娩,出院,有21例行剖宫产,痊愈出院。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围生期的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围生儿的结局质量。

    作者:杨翠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6例心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给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进程,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区护士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究社区护士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随机对社区医院输液室的5名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静脉穿刺的结果进行测试。此组护士全部是在职护士以及护师,均为女性,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7(±9.4)岁,平均工作年限9(±7)年。测试条件均为静脉滴注,此次测试护士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静脉滴注头皮针,即6号针。以手足等表浅静脉作为穿刺位置。病人的血管能滚动性、能见度、饱满型、弹性以及粗细等均为随机状态,若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可以一针见血,则视为成功,若刺穿血管、两次或两次以上进针、进针后重复穿刺等,均视为失败。为剔除个体间的知识以及技术程度、个性、年龄、工作经验等差异化因素的影响,通过自身对照的手段,也就是对相同的护士以及护师在差异化心理情况下予以静脉穿刺,每一个护士或护师分别进行一个月的测试。通常利用询问以及观察的措施获取静脉穿刺资料,再予以归纳及分析。此次对比的统计学方法我们利用计数资料 x 测检。结果:上述5名护士在良好情绪下穿刺成功数为536,穿刺失败数为22,静脉穿刺成功率超过90%;紧张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90,穿刺失败数为39,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2%;恐惧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1,穿刺失败数为8,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5%;忧郁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2,穿刺失败数为12,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0%。在此次测试的5名护士里,每名护士或护师都存在差异化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相同病人的情况。通过 x 测检以及自身对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 P<0.01,通过对比发现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要超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护士长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护士自身整体素质以及自行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构建佳的工作环境以及情绪。若穿刺失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换其它护理人员进行再穿刺,若无人替换,那就不要急于操作,要理顺一下自身的情绪,稍后再予以穿刺,精神上要做到足够的自信,操作上确保稳、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一针见血,只有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不因外界的环境所动,那么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缓解,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操作技术才可以正常的发挥。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注小儿用药安全

    小儿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发育特点,对药物极为敏感。因此通过分析小儿用药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小儿用药注意事项。从而有效防范小儿用药的风险。

    作者:孟玉荣;庞建军;孟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在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进行无痛高危人流术的50例妇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高危人流术,治疗组在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 B 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增加手术的精确度,而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等,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技术。

    作者:张维丽;孙传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经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术前准备和分级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照组给予颈部开口传统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及淋巴结探查清扫术,治疗后随访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h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经 t 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低,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的优点,其唯一不足是手术时间偏长。

    作者:康军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急诊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了解急诊护理和具体的观察要点,以提高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的成功救治率。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抢救资料。结果:抢救成功率高达96%,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观察,有助于后续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作者:张聪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闭合复位 PFNA 治疗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72例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急诊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进行治疗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青壮年患者,对他们的急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壮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急诊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的愈合时间短、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低,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安全的临床急诊治疗方法。

    作者:熊光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70例患者围术期均出现应激反应。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未给予任何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35例临床则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术后疼痛心理评分以及围术期焦虑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时点收缩压心率、血压相对比较稳定,且术后6小时以后疼痛心理评分明显较低,焦虑水平也明显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给予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效果明显,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强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艾滋病的流行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进展研究

    艾滋病在医学方面为人们制造相当大的难题,很多因素都能够对艾滋病在国民中的流行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可能会导致如艾滋病患者无法及时得到治疗、艾滋病传播速度加快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故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进行干预,如心理疏导,普及艾滋病医学常识,并督促其改变不良行为,使其及时得到治疗及定期检测以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何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对其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其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手术方式或新辅助化疗,对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和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通过随访发现,乙级愈合6例,甲级愈合40例;乳癌Ⅰ、Ⅱ期(82.1%)患者的生存率远大于乳癌Ⅲ、Ⅳ期(94.4%)的患者,肿瘤大小3cm 以下者的生存率(94.1%),远大于3cm 及以上者(75.0%),淋巴结未转移(96.2%)或1~3枚淋巴结转移(90.9%)者的生存率远大于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者(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容易转移,术后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不高,临床上应以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为依据,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使患者生存率提高。

    作者:张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P 法与 PBL 法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 CP 和 PBL 法在心理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实习护生40名,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 CP 组和 PBL 组,对比分析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经分组带教研究,CP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93.4±2.7)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7.1±3.1)分;PBL 组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1±1.5)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数为(86.2±3.2)分,CP 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 PBL 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P 组与 PBL 组的操作考核成绩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 和 PBL 带教方法均属于较先进的方法,有利于学员的操作技术的提升和操作考核成绩提升,但是 CP 教学法的对于理论的教学效果更佳。

    作者:张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 ICU 患者中选取68例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分析,高年龄、营养不良、镇静剂的使用、制酸剂的使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为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疾病的重要因素。结论:给予 ICU 患者精心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邓冬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肾炎急性期的优质护理干预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急性肾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急性肾炎疾病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小儿肾炎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肾炎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家长对肾炎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急性肾炎疾病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计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慢性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病患者500例中选取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8.57%,而对照组仅为74.28%,组间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46例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6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中有2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1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帮永;程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 MMSE、ADL、CDR 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42.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学强;何剑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健康教育。结果:95%的患儿治愈出院,10例转上级医院治疗,讨论,精心的护理和落实健康教育,对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预防疫情蔓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景诗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ICU 气管插管清醒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 ICU 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躁动原因以及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 ICU 住院的110例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打造舒适 ICU 环境、加强与患者交流、提供舒适护理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护理方法。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10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其中93例患者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转出率为84.55%;12例患者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91%;5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死亡率为4.54%。结论: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间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重要作用

    评判性思维是临床护理中对护理决策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中,能借助已有经验,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在反思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方式。要想更好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必须培养医护人员评判性思维,日常的临床工作、个案查房和病例讨论会均可锻炼和考查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护理人员可通过运用逻辑推理、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周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