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霞
目的:在骨科手术中较常用的操作方法有髓腔扩大、骨膜剥离及内固定。方法:为了探讨以上几种手术操作对长骨血供的影响,本文利用核素标记化合物进行骨显像的方法对16只大耳白兔进行了研究。结果:术后当天,手术一侧放射性的计数都减少,其中,内固定组减少的多(P<0.01),髓腔扩大组减少的次之(P<0.01),而骨膜剥离组减少少(P<0.01)。手术后第4天开始,手术侧计数逐渐增加,其中骨膜剥离组增加幅度较大(P<0.01),并明显高于健侧;内固定组手术侧计数已逐渐接近健侧(P>0.05),并于第9天时高于健侧(P<0.01),髓腔扩大组在手术后12天之内计数始终低于健侧,在第12天计数是0.89(P<0.05)。结论:三种手术之后,在当天长骨血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以后的时间里以不同速度进行恢复,恢复快是骨膜剥离组,其次是内固定组,慢的是髓腔扩大组。
作者:李正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高血压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间在天柱县幼妇保健院生产的30例妊娠合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结果:3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有9例阴道分娩,出院,有21例行剖宫产,痊愈出院。结论: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采用围生期的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围生儿的结局质量。
作者:杨翠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轮转到泌尿外科的护生采用制定教学计划及目标,实施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等工作来完成实习带教任务将2组带教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理论、操作、综合素质、带教满意目标教学度、带教管理质量诸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均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好地满足了护理人才的需求,为临床护理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王凤萍;刘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研究对比子宫肌瘤手术前后患者的状态、护理以及对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康复痊愈出院,且并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精心护理,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心,同时对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开颅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GCS 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1d、7d、14d、28d 后的 GCS 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急性弥散性脑肿胀治疗有效率为91.7%,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式与常规的保守治疗方式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性提高患者的 GCS 评分,因此值得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张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比为93.3%及73.3%,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作者:周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小儿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发育特点,对药物极为敏感。因此通过分析小儿用药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小儿用药注意事项。从而有效防范小儿用药的风险。
作者:孟玉荣;庞建军;孟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的剖宫产率呈迅速升高的趋势,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产科临床面临的难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综述了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优缺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阴道试产的因素以及对促进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期望。
作者:曹潆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以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以临床基本资料相似的40例非产褥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0%,大大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25.0%,高于对照组的12.5%(P<0.05);观察组进入产程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占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0%(P<0.05);观察组患者血色素小于9g 的患者占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观察组多易感因素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5%,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率高,破膜时间越长,产褥感染越明显,进入二产程、急诊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因素会使得产褥感染的发生流产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其进行密切观察,针对产科中出现的感染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的预防产褥感染病症的发生,提高产科处理,以降低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4月-2010年5月期间所救治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人员,按数字学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医治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医治组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临床医治结果表明,医治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出血时间等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医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和对照组患者(30.0%)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医治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和子宫切除数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临床差异,P<0.05。结论:借助静脉滴注缩宫素联合益母草注射液宫颈注射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出血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窦燕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痔疮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为痔疮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组采取围手术期疼痛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组的完全恢复率为96.7%,对照组完全恢复率为85.6%,两者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疼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间收治的92例持续性哮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行氟替卡松+福特莫罗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行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PC20-FEV1、PD20-FEV1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改善持续性哮喘患者症状上具有较高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单纯性吸入糖皮质激素患者。
作者:高才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属于目前国内在进行计生工作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在实际工作当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缺陷与不足,需要采取妥善措施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全面发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效果,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缺陷和相应对策进行了分析,并加以研究,以供实际工作参考。
作者:李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析防止产妇产后出血的综合预防方法及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产妇施行常规处理,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记录产后出血量、静脉滴注缩宫素、常规手法按摩子宫等。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预防方法。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内的平均出血量以及产妇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共2例(5.00%)发生产后出血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并且术后2小时出血量与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并降低产后出血率,在产妇的产后出血问题中发挥了防治效果,大幅提升了产科医疗质量,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与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泽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睡眠状况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患者,对其跌倒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86例神经内科患者中有12例患者发生跌倒,出现跌倒的概率为13.95%;神经内科患者中年龄大、听力、视力、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较差的患者易出现跌倒的情况。结论:导致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听力、视力、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自身疾病等,对此类神经内科患者应该提前采取的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患者跌倒的机率。
作者:罗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实践。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药师未参与药物设计方案,观察组药师参与药物设计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药疹、腹泻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的药学实践中可提高药物方案的合理性,增加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孙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碘甘油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溃疡患者13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维生素 B2、维 C 与西瓜霜喷剂治疗,观察组应用碘甘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6%)与对照组(81.15%)相比明显较高,进食恢复正常时间、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 评分相对较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甘油应用于口腔溃疡张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痛苦,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方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碳酸钙口服悬液对小儿消化道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206例小儿消化内科的患儿进行平均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硫糖铝混悬液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碳酸钙口服悬液进行治疗,对治疗10天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治疗10天后,临床症状治疗总体有效率实验组为96.12%,明显优于对照组79.61%,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有患者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治疗小儿消化道不良中,碳酸钙口服混悬液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治疗中采用。
作者:杜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7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和92.3%;研究组临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效果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钟春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