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英
目的:观察 PBL 教学法在基层医院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73例实习护生,分为两组,2012年实习护生36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2013年实习护生37例为实验组,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实习结束进行考核。结果:专科理论考试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实践操作与临床表格书写得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科室人员与患者对实验组护生有更好的满意度(P<0.05)。结论:PBL 教学法能提升护生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操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玲萍;程彩萍;李爱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86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麻醉用药选择丙泊酚,观察组选择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t1~t4时刻,两组患者的 BIS、HR 指标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 t1~t4时刻的 BIS、HR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1~t4时刻的 RR、PETCO2、MAP 值无明显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t1~t4时刻的 OAA/S 评分均显著低于 t0时刻,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的 OAA/S 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和血压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麻醉辅助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洪慧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并发复杂性肛瘘患者围术期护理策略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复杂性肛瘘患者30例展开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3例 I 型糖尿病,27例 II 型糖尿病,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生命体征检测、康复训练、饮食护理等。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和全面护理后,血糖控制稳定、伤口愈合良好并且肛瘘得以治愈,治愈率100%,并且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也比较高。结论:糖尿病并发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对糖尿病并发复杂性肛瘘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围术期护理,也非常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努尔曼古丽·依地尔思;茹仙古丽·依不拉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医学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基本知识,是医学院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是保障医学生物学合理、有序、生动、直观开展的主要教学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厚,难度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我们有必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增进学科的发展力度,增强医学学生的技术力、发展力和创新力。
作者:程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12例,将这些患者在随机方式下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者以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张力、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利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江秋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锻炼对中风患者康复的意义,通过有效康复锻炼途径提高中风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存状态。方法:整理某院收集的52例中风病患者的资料,对其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探索中风患者早期护理的佳途径。结果:通过早期康复锻炼与药物的联合治疗,本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结论:早期护理对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水平,使其生存状态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善。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预防的措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份参考。方法:针对本院在2013年6月份-2013年12月份收治的17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85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式,而观察组进行预防措施,比较两组在手术全过程中的表现。结果:剖宫产之后,观察组采取了预防措施,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明显改善,感染的因素包括肥胖、合并基础病、试产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接台手术、出血量多、急症手术、胎膜早破等。结论: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非常多,要进行积极的预防,可以减轻各种影响因素的危害。
作者:叶蕴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失败的原因。方法:2011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手术的患者共计458例,植入1508颗种植体,对失败案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组共有27例患者口腔种植修复失败,涉及97颗种植体,发生率为5.9%。结论:口腔种植修复属于一项可涉及多个学科的高新技术,其失败的原因复杂多样。要加强对种植体的合理设计,运用质量优良的种植体;种植手术医师实施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并正确把握患者的适应范围;患者须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是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所在,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失败案例的发生。
作者:鲁兴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收治的共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大83岁,小14岁,平均64岁;摔伤32例,车祸伤4例。均为新鲜骨折,根据 Garden 分型:Ⅱ型12例,Ⅲ型19例,Ⅳ型5例。结果:对36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0.5~4年。患者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6.5个月。手术后空心螺钉无松动和折断的现象。术后2年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出现2例,股骨头塌陷1例。髋关节功能评价按 Brumback 标准:19例优,13例良,4例差,病例优良率为88.89%。结论:使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是青壮年,其能够提高患者的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我校在新形势下儿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三大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我校儿科护理教学水平,以更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张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HP 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介绍临床治疗手段,为 HP 感染进一步研究作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患307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统计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说明抗 HP 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具有临床意义。结论:HP 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 HP 感染情况,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以及推广。
作者:杨静;何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两组比较 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P<0.05。另外,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卵巢功能恢复比较 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卵巢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社区护士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随机对社区医院输液室的5名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静脉穿刺的结果进行测试。此组护士全部是在职护士以及护师,均为女性,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7(±9.4)岁,平均工作年限9(±7)年。测试条件均为静脉滴注,此次测试护士全部使用一次性无菌静脉滴注头皮针,即6号针。以手足等表浅静脉作为穿刺位置。病人的血管能滚动性、能见度、饱满型、弹性以及粗细等均为随机状态,若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可以一针见血,则视为成功,若刺穿血管、两次或两次以上进针、进针后重复穿刺等,均视为失败。为剔除个体间的知识以及技术程度、个性、年龄、工作经验等差异化因素的影响,通过自身对照的手段,也就是对相同的护士以及护师在差异化心理情况下予以静脉穿刺,每一个护士或护师分别进行一个月的测试。通常利用询问以及观察的措施获取静脉穿刺资料,再予以归纳及分析。此次对比的统计学方法我们利用计数资料 x 测检。结果:上述5名护士在良好情绪下穿刺成功数为536,穿刺失败数为22,静脉穿刺成功率超过90%;紧张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90,穿刺失败数为39,静脉穿刺成功率为72%;恐惧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1,穿刺失败数为8,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5%;忧郁心理状态下穿刺成功数为12,穿刺失败数为12,静脉穿刺成功率为50%。在此次测试的5名护士里,每名护士或护师都存在差异化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相同病人的情况。通过 x 测检以及自身对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 P<0.01,通过对比发现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要超过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实施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护士长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护士自身整体素质以及自行调节心理压力的能力;构建佳的工作环境以及情绪。若穿刺失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换其它护理人员进行再穿刺,若无人替换,那就不要急于操作,要理顺一下自身的情绪,稍后再予以穿刺,精神上要做到足够的自信,操作上确保稳、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一针见血,只有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技能,不因外界的环境所动,那么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缓解,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的基础上操作技术才可以正常的发挥。
作者:王忠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实施小切口甲状腺手术过程中,选择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措施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 A1组与 A2组。A2组(对照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未显露喉返神经;A1组(观察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显露喉返神经;对比两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受到损伤的概率。结果:A1组患者中,共3例患者出现了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属于暂时性损伤,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5.00%;A2组患者中,出现暂时性损伤的患者7例,出现长期性损伤的患者4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为18.33%。A1组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发现,A1组低于 A2组甲状腺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患者术后引流量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小切口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常规显露保护较为普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的概率,有效表现出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本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并诊断为甲状腺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术前准备和分级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对照组给予颈部开口传统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及淋巴结探查清扫术,治疗后随访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h 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经 t 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较传统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低,治疗有效率高,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的优点,其唯一不足是手术时间偏长。
作者:康军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血透期间应用左卡尼汀对肌肉痛性痉挛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均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血液透析方案(对照组,n=50)与取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透析方案(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期间肌肉痛性痉挛11例,占22%;疼痛持续时间(4.2±1.0)min,程序轻微,经按压受累肌肉群及补充盐水,症状明显缓解。对照组肌肉痛性痉挛20例,占40%,疼痛持续时间(7.3±1.2)min,,痉挛程度较重,经按压受累肌群、补充盐水渐缓解。观察组痉挛发生率及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慢性肾衰透析期间采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应用,对肌肉痛性痉挛的预防效果显著,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轻痛苦,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对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质量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家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将130名学生按班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70人,观察组60人,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水平。
作者:王萌;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病患跌倒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方法:选取三家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40例神经内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病患跌倒的诱因和病患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析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后,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防范措施,观察并统计护理效果。结果:神经内科患者跌倒与患者年龄、健康状况、原发性疾病及护理防范有关;对比后发现,有效的护理防范能明显降低患者跌倒例数,防止意外发生,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患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病患自身情况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病患跌倒的发生,降低住院病患跌倒发生率,保证病患安全。
作者:李富豪;陈莺;张正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和穿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到2013年的10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静脉留置针的穿刺输液情况。结果:在100例患儿中,2天为短的留置时间,7天为长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平均为94%,只有1例患儿出现小面积皮肤感染,没有全身感染的病例出现。结论:在小儿护理中,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在临床上操作简单,适合于进行推广。
作者:任平先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联合使用氨力农和西地兰与单独使用西地兰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药氨力农联合西地兰,对照组给药西地兰进行治疗,观察治疗7天后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显效的患者29例,有效的患者为9例,无效的患者为2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数?100%)为95%。对照组显效的患者20例,有效的患者为11例,无效的患者为9例,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样本数?100%)为77.5%。治疗一个疗程后,实验组的 LVDd 值为50.45±3.32mm,LVEF 为(47.34±3.94)%,对照组 LVDd 值为57.38±3.24mm,LVEF 为(40.24±3.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氨力农和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地兰进行治疗。
作者:陆艳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