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李艳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一共有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单一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在治疗之前,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 PaCO2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h、24h 以后,两组患儿的 PaO2以及PaCO2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共同治疗,可以使患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闫娜;池永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48例各类骨折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综合疼痛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24例,结合临床实际效果比较分析骨折患者疼痛情况,指导临床骨科护理实践。结果: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干预的患者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及 X 线表现方面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达到91.66%,好于对照组的66.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有着重要影响,能较快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庞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A 组采用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B 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 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 B 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 B 组显著降低(P<0.05);A 组的功能及握力评分评分显著高于 B 组(P<0.05)。结论:无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相当,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黄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中期妊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站在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200例中期妊娠引产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对象使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而观察组对象在对照组对象引产方案的基础上,再配合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两组对象的引产成功率、胎盘胎膜残留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象的引产成功率是88%,对照组是51%,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象的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中期妊娠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引产成功率,而且大大减少了对象的产后出血量与胎盘胎膜残留,保证了对象宫内组织物排出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慧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质量保证工作的实施方法,并评价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针对观察组产妇,将 PDCA 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产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对照组产妇仅采用常规产房质量管理措施。对比两组产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护理技能评分等进行评价。结果:经比较两组产房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在产后出血量、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护理技能评分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实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产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护理技能,并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护理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齐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35例﹙均为初产妇,单胎33例,双胎2例年龄19-45岁,平均30岁﹚进行临床护理与监测、有效地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健康宣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婴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均平安出院。结论:采取积极有效和细致入微的临床护理与监测、有效地控制血压,适时终止妊娠、健康宣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胎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杜光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方法及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A 组14例(活动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 B 组14例(非活动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对照组14例(健康者),对比三组患者的心肌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 A 组和观察 B 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A 组患者的心肌酶水平也明显高于观察 B 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 RA 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水平,能够为心脏损害预测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价值,将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降低。
作者:王玉环;杨桂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生物医学基本模式得到有效的应用与普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任务已从传统的疾病治疗过度到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而言,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仍然表现出太多缺陷,已经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其基本现状和寻找其完善对策已成为各疾控中心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完善对策,以期通过各项对策的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整体效率。
作者:梁春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期间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6.8分、81.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不仅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人性化护理方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成人输尿管囊肿临床少见,瓦房店第三医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输尿管囊肿共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5~52岁,囊肿位于左侧20例、右侧8例、双侧2例。其中并发囊内结石2例,患侧肾萎缩1例,重复肾输尿管1例。伴有输尿管扩张10例,其中4例有肾盂积水。有泌尿系感染史者20例,单纯性腰背酸胀痛20例,血尿伴腰痛5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5例。
作者:刘文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通过我科收治的一例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经所有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得出:精心的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王绪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选取8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蒙药肉豆蔻治疗,通过心电图对大鼠治疗后心电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肉豆蔻挥发油组注入0.3mL/kg.d-1的大鼠心率、Q-T 间期与肉豆蔻挥发油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能够对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进行拮抗。结果:蒙药肉豆蔻对大鼠心律失常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负性传导作用、负性频率等发挥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冠脉流量,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宣丽颖;汤文莉;刘月英;宋葆华;林琳;宝鲁尔;韩浩;王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含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所有患者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给予以表阿霉素为主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组45例给予含洛铂方案为主的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1.1%,治疗组有效率为68.9%,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均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洛铂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临床效果明显,毒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廷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骨伤患者大量输血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伤手术需大量输血患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GB)及血小板(PL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 时间延长,HGB、HCT 值增加,FIB 及 PLT 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显著缩短,FIB 显著增高(P<0.05),HGB 及 HCT 值降低不明显,PLT 增高不明显。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APTT、TT、PT、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仍较低,HGB 及HCT 值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与第3天比较,PT、APTT、TT 时间无显著性差异,FIB 无显著性差异,PLT 升高,HGB 及 HCT值显著降低,与第三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5天凝血功能基本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所有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因重骨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因凝血因子下降,血小板减少,机体凝血功能明显降低。应及时检测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通过针对性的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作者:蒲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为麻醉药物浓度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取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各26例,均联合丙泊酚把控输注,低浓度组 GETSev0.5MAC,高浓度组 GETSev 则为1.0MAC,对比相关指标。结果:低浓度组拔管后即刻 OAA/s、Aldrete 分别为(3.8±0.5)分、(8.9±0.8)分低于高浓度组(4.2±0.4)分、(9.3±0.5)分,低浓度组拔管后5min OAA/s 评分(4.2±0.6)分低于高浓度组(4.6±0.4)分,低浓度组不良事件发生25例低于高浓度组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靶控输注丙泊酚基础上,复合高浓度七氟醚行肝部分切除手术,术后30min 后神志恢复效果较低浓度七氟醚更显著,但可能增加躁动、血压异常、寒战等麻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应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作者:陈仕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给予拉夫米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为52.7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ALT、HBV-DNA 的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 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均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YMDD 变异率为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提高 HBeAg 的阴转率和 ALT 复常率,减少 HBV 的变异,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恢复。
作者:唐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患者在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等各项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忠秀;马智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功能训练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十一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进行普通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患肢功能训练为优的患者达到80%,而对照组的患者患肢功能训练为优的患者为60%。结论:术后施行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预后,并且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洪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术的1580例孕妇资料,对所有孕妇分别于产前、产时及产后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共有10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93%,其中9例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临床治愈率为90.00%。结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龚招先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