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研究

姚元进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疾病, 传染性, 防治
摘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有较多重大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流行,包括非典型肺炎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流感 H1N1等。人群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有普遍易感性,很容易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甚至导致社会的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78例住院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2组同时配合全面质量管理,对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非常满意的患者为7例,占比例的17.95%,满意的患者为13例,占比例的33.34%,满意度一般的患者为15例,占比例的38.46%,不满意患者为4例,占比例的10.25%。2组患者非常满意的为19例,占比例的48.72%,满意的患者为17例,占比例的43.59%,满意度一般的患者为3例,占比例的7.69%,无不满意患者。1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平均分数为72.3±9.2分,基础理论知识平均分为85.6±11.3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平均为84.3±6.4分。2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平均分数为91.2±5.4分,基础理论知识平均分为93.2±2.1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平均为92.9±3.6分-。结论:全面质量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作者:范青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所致不良反应分析与探讨

    目的:分析与探讨前列地尔所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以及相关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我院接受治疗并且由前列地尔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全方面的统计,然后再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在所有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所在的年龄段以30~60岁居多,男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的前5天,且所致不良反应主要的危害系统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静脉炎以及皮疹等。结论:临床用药应该结合到患者本身,要多使用前列地尔治疗的患者进行密切地检测,早点预防,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郭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联合硫糖铝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胃镜征象、临床表现、HP 检测等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征象、病理活检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患者 HP 检测好转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议98例胃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

    目的:对胃出血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98例胃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凝血酶加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7.8%,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在胃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在用药后迅速止血,减轻患者的胃黏膜损伤,为患者创面的愈合创造有利条件,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骨科科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患者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进行有关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关节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病理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实验组早期进行有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儿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武红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西医病因分析哲学思维与对因治疗的关系

    医学是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科学,两者都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客观实在,世界是由许多“客观实在”所构成,而人类对这些客观实在的认知,受到社会环境、个人经验、科技水平、哲学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人们对客观实在的解释中。

    作者:梁群;刘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鼻声反射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鼻周期的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鼻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正常健康人、30例鼾声患者分别作为对照1组与对照2组,采用鼻声反射技术对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鼻周期进行测定,控制测量时间为7h,每次测定间隔30min,对比所有研究对象的测定结果。结果:对照2组鼻周期平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1组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t=11.6、13.9,P<0.05);且观察组鼻腔溶剂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t=12.3、12.9,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鼻周期主要类型为典型,而观察组患者则为无鼻周期,观察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鼻周期分型对比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睡眠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过度通气与鼻腔呼吸减弱均可能引起呼吸暂停现象的产生,并对其鼻周期产生相应的影响,与病情的进展同样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杨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7岁儿童术中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3-7岁儿童术中的心理护理应用及体会。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2例手术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6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3-7岁儿童在术前、术中、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可进一步确保手术的安全、有序进行,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白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对镇静、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椎管内麻醉对患者镇静、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10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麻醉用药方案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试验组病例麻醉用药方案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两组入选病例的镇静评分以及呼吸、循环等指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病例术毕及术后4小时的镇静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与本组用药前的呼吸循环评价指标和两组病例用药之后、手术中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用药之后以及手术中心率、血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的联合给药方案是更适合椎管内麻醉的给药方案。

    作者:原宇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分析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管理措施。由于我国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只有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规范药事服务,在医、药、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发生。

    作者:孟玉荣;庞建军;孟玉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功能锻炼研究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的功能训练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十一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进行普通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患肢功能训练为优的患者达到80%,而对照组的患者患肢功能训练为优的患者为60%。结论:术后施行功能训练对预防术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癃闭舒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分析

    目的:探讨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联合应用癃闭舒胶囊、非那雄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应用非那雄胺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癃闭舒胶囊治疗实验组病例,统计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永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慢性病护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慢性病患者500例中选取1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达到了98.57%,而对照组仅为74.28%,组间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采用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接收的187例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经随访3年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187例患者经治疗后,181例为甲级愈合,其他6例均为乙级愈合;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2.1%。结论:难治性耳前瘘管患者采用耳前组织整块切除术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且具有操作简便、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赵进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尿量监测及调整的护理体会

    针对现阶段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时期病状的现状,探讨了对患者护理的一些体会,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对以后这方面患者的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治疗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在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其是否安全。方法:选取100例前来我院就诊的要求采取保宫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得出结论。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子宫以及瘤体都有显著的缩小(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都显著下降(P<0.05)。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患者对此药物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结论: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的效果,方便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闫翠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颅脑损伤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气管切开手术后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邓兴华;谭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加强整体护理对预后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加强产后出血整体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产科接诊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恢复时间(1.6±0.6)d 短于对照组(2.5±1.1)d,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0.0%,护理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瑞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2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以此来减少临床中误诊、漏诊,漏治等情况,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医院32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症状、体征,胸片(CT),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结果: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诊断治疗难度大,及时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条件。结论:临床诊断治疗中,要加强对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不断提升临床诊断、治疗能力,大限度改善老年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冉发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