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8例体会

左福贵;史海瑞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 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2月至2013年5月施行腹部手术后早期肠粘连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粘连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结果:58例患者经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其中56例一次性治愈,1例经过2次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上述治疗无效中转手术。结论:采用中西两法保守治疗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医院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生带教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生在同一时期的实习情况。方法:在观察三级医院中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生在同一时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对策。结果:在分层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带教方法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生中形成互动学习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对一的带教活动。结论:在不同层次带教方法的临床实习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

    作者:许维毅;肖会荣;冷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所起到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分娩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使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助产率和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助产率、剖宫产率比对照组要低得多。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减缓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蓝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透析病人颈静脉插管的护理

    近年来肾衰竭患者越来越多,血液透析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除救治慢性、急性肾衰竭外,血液透析在治疗重度难愈性心力衰竭、毒物中毒、药物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很多疾病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为确保血液透析后的血液灌输,要保证血管通畅。本文通过收集部分案例,根据经验,总结出,患者出现血管硬化、休克、水肿等症状,不利于进行静脉穿刺。颈静脉插管能保证血液透析的血液血管通畅问题。另外只有做完颈静脉插管后的留置护理,才能有效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进行,大限度的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根据本院实际总结一些护理经验。

    作者:闵庆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单纯接受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三组患者 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观察组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0.6%和9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理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人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治疗急性加重期 COPD 患者34例临床报告

    临床上 COPD 患者合并肺栓塞的发生率为高达40%,而一旦发生 PE,病死率高达30%[1]。我院 ICU 针对 D -二聚体(D -D)升高的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抗炎、平喘、化痰等基础治疗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舒血宁抗凝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培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或者骨折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骨折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云;陈泉;潘杨;马剑;刘小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儿重症脑炎昏迷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脑炎昏迷病人的病情观察要点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小儿重症脑炎昏迷患者,其接受整体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小儿重症脑炎昏迷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脑炎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6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加强产前检查、完善护理服务制度、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干预处理、留院观察、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组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卧床排尿护理及缓解尿潴留措施。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量为896±48ml、首次排尿时间为2.9±1.3d、尿潴留发生率12.00%、导尿率为8.00%;对照组首次排尿量为650±33ml、首次排尿时间为1.7±0.98d、尿潴留发生率为44.00%、导尿率为42.0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风险,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育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与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与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31例为 A 组,选取同期收治并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31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为 B 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但 A 组临床总有效、闭经率和点滴月经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相比,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奎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神状况测评,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然后比较干预前后的平分值。结果:36例糖尿病患者中,SDS 检测分值≥0.5分者16例,平均(0.56±0.037)分,检出率44.4%。表明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后,SDS 检测分值下降明显,平均为(0.42±0.06)分。结论: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情绪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使患者乐观对待生活,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肠道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 =29,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 =29,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症状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腹胀、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以及体重开始增加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道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耐受性,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作者:赵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分次健康教育对阑尾手术患者依从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阑尾手术患者分次健康教育和普通健康教育的对照,探讨健康教育对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依从度的大小等。方法:将156例阑尾手术患者按照床位数奇偶数分为两组,两组分别78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分次进行健康教育,然后对知晓率、心理状况、手术配合度、成功率、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分次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对阑尾及手术前后护理的知晓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依从度,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术后的并发症不高。结论:分次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阑尾疾病的认识和手术前后护理的要点,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白治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情况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间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52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情况和并发症情况以评价社区护理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改良 Brathel 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11.63,P <0.01),对照组改良 Brathel 指数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U =1.64,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 <0.01)。结论:社区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唐春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的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1]在母乳喂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30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孕产妇不同时期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结果:287例母乳喂养成功,3例因母亲患有乙肝而不能母乳喂养,3例因新生儿有其他原因不能母乳喂养,3例因乳头皲裂而不能母乳喂养健康宣教,2例因母亲要外出打工而中断母乳喂养。2例为了保持体形而拒绝母乳喂养。结论: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韩美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湿包原因分析与控制

    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医院再生医疗器械和物品首选的灭菌方法,在影响灭菌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湿包对灭菌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发现湿包都应视为灭菌失败。需重新灭菌方可使用,本文从灭菌的性能、蒸汽质量、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寻找原因,规范包装和装载,选择正确的冷却方式等,可大大降低湿包率。

    作者:王菊青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蒙自市2010-2014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蒙自市5年来鼠疫监测数据,掌握疫情动态和趋势,为鼠疫的预警预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蒙自市每年对辖区内的乡镇采取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包括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血清学、细菌学检验。结果:2010-2014年蒙自市共布笼65970个,捕获鼠类3449只,总鼠密度5.23;染蚤鼠数708只,染蚤率20.53;总蚤指数0.40;鼠类中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蚤类中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结论:虽然细菌学、血清学检验均为阴性,但蒙自市仍潜在鼠疫流行的危险,应坚持不懈的开展鼠疫监测工作,严格执行鼠疫疫情"三报"及"零"报告制度。

    作者:郑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方法:A、B、C 三组各纳入患者35例,分别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结果:C 组、A 组麻醉副作用发生率高于 B 组,A 组、B 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 FRVI 低于 C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麻醉均较为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好,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效果相对更高,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少,恢复快。

    作者: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置胎盘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并且分析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的45例前置胎盘患者,将其和45例正常的产妇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孕妇孕产次、年龄、前置胎盘史、剖宫产史、流产次数、妊娠结局等等。结果:对照组前置胎盘史者以及剖宫产史者的比例显著的低于实验组;对照组孕产次、年龄以及流产次数都低于实验组;对照组新生儿早产人数、新生儿死亡率等情况也都优于实验组。结论:如果医师发现有产妇出现凶险性前置胎盘危险因素的话应该要提高警惕,并通过各种检查及时地诊断;如果说患者已经确诊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相关工作人员要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且积极做好抢救的工作,务必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高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高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妊高症患者进行整体规范护理采取正确的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及治疗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母婴死亡现象。结论: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分娩,减少围产期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李惠宁;唐莉;刘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110例先兆流产患者均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保胎成功率、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保胎成功率更高,症状消失时间更短,住院时间更少,护理满意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保胎成功率更高,症状消失更快,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杜红玲;冯瑞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