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

易志勇;马知元;易志攀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必要性, 设想原则, 设想要点
摘要:作为医学上的一门形态科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学生的启蒙学科之一,是医学院学生进行医学学习的形态学基础。在教育改革形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环节,其改革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本文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概述出发,研究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原则及设想要点。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有效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叶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以90例有偏瘫症状的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肌力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予以有效地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在颅内动脉夹闭术后对照组进行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和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不同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10例。脑梗塞人数5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6例。对照组组患者内脑血管痉挛人数由20例。脑梗塞人数12例。有脑积水症状患者11例。经住院恢复治疗后,恢复情况比较理想的有45例。对照组恢复较为理想的有32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他并发症发病人数分别为4例,5例。P >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对抑制内脑血管痉挛、治疗脑梗赛,脑积水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再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应用腰大池引流来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通过留样袋留取血液标本的潜在风险探讨

    目的:分析通过留样袋留取血液标本时,标本被稀释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改善血站血液标本采集工作,降低血液漏检风险,增强输血安全。方法:离心观察所收集的86例血液标本血浆颜色是否明显变化,并随机抽取带留样袋的血袋50套,收集并测定从静脉穿刺针到留样袋之间导管内的血液保存液含量。结果:8.14%的血液标本血浆颜色明显变淡;前端导管内存在血液保存液的血袋高达90%,血液保存液含量多的达1.50ml,平均血液保存液含量为0.62ml。结论:血站必须加强血袋和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生产厂家应对带留样袋的血袋进行工艺改良,以防止标本被稀释带来的输血传染性疾病漏检风险。

    作者:董伟;李跟友;莫黎;杨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陕西腋毛癣1例

    腋毛癣患者女,30岁,双侧腋毛附着黄白色黏着物,查体显示患处腋毛自根部起包绕胶样鞘状物,光镜下观察毛干见不规则菌鞘包绕,诊断为腋毛癣,予以剔除并每日涂抹红霉素软膏观察。

    作者:徐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肾病患者住院期间感染问题的防护

    肾内科疾病在调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感染,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且感染具有双重性,感染严重会导致患者具有生命危险。因此,在对肾病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护,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发生。

    作者:曹玉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对五官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的探讨

    目的:对五官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的探析。方法:对宣化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术后患者展开实际调查,对其造成感染的因素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的探究,我们认为,与五官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包含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结论:对影响五官科术后感染的因素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等方面的管理有助于预防五官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申勇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54随机分成三组各40例。A 组进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B 组为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C 组为未镇痛自然分娩。分析三组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以及母婴的影响。结果:A 组接入镇痛泵的临床效果优于其他两组为(1.6±0.5)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快为(4.1±0.7)min;活跃期的时间短为(127.9±62.1)min。结论:采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加快了宫颈口扩张的速度,缩短了活跃期的时间。

    作者:祁雪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提高手卫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观察并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随机采集外科手和卫生手棉拭子样本行菌落培养。结果:2010年-2014年间该院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27.1%、29.8%和18.4%上升至53.8%、67.3%和32.5%。调查期间,医务人员不同时机的手卫生执行率存在差异,但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调查共采集卫生手样本571份、外科手样本376份,合格率分别为76.4%和92.6%,护士的卫生手合格率显著高于医生和护工(P <0.01)。结论: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需针对岗位特点进一步加强培训以便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张胜;卢小莲;吴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芬太尼与阿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差异探究

    目的:对比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前后分为组1和组2,分别采用阿芬太尼及芬太尼进行麻醉,记录7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PB)、和心率(HR)值。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后血压及心率都有所下降,但在强烈刺激下,组2的反应较明显,血流动力学波动较组1明显增大。组2血流动力学较组1更平稳。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阿芬太尼比芬太尼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

    作者:牛会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沐舒坦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沐舒坦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沐舒坦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而对照组患者仅为78.26%,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沐舒坦和中药配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武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以及实施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00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法进行干预,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三个方面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马巧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药物分娩镇痛法对分娩的影响探讨

    分娩镇痛可以被分成药物镇痛及非药物镇痛两种,而非药物镇痛没有任何的药物作为依靠,是现阶段对婴儿以及产程安全的方法,既能够使躯体的疼痛被有效的减轻,还可以对产妇心理情感进行时刻的关注,而产妇也特别容易对其接受,该种方法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大力提倡的镇痛技术。现在本文就对国内外具有的非药物镇痛法(主要包含导乐陪伴法、无痛分娩仪、按摩、体位减痛法、水疗和音乐减痛法等)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使自然分娩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并使由于药物镇痛而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得到有效避免。

    作者:邱迎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辅酶 Q10治疗,在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辅酶 Q10治疗老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洪永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计划生育手术与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方法:选择2012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有计划生育手术者25例,其中负压吸宫术者15例,宫内放置节育器者7例,有输卵管结扎术者3例,有计划生育手术史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为71.43%,而无计划生育手术史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的几率为29.67%,二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计划生育手术是导致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在行计划生育手术时,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证,并加强健康教育,从而有效降低异位妊娠率。

    作者:彭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患者,女,39岁,孕,2产1,因停经48天,末期月经2014年10月1日平时月经正常,于2014年11月18日,来站检查,既往无心、肝肾、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呼吸18次,体温36.5℃,呼吸18次,血压96/60,神志清,全身皮肤无皮疹及出血点,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尿孕试阳性,B 超检查,宫内探及1.9×0.6×1.2孕囊,提示早孕。血常规正常,经本人同意使用药物流产。医嘱给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饭前2h 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2片口服,连续服用3日。按医嘱服用药至1小时后出现胸闷、寒战、发热,面部出现潮红、片状的皮疹,并伴皮肤瘙痒,并逐渐扩展到全身。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查体:体温38.5℃,呼吸23次,血压120/90,神志清,心率96次/分,紧张焦虑。

    作者:王国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ABO 溶血病患儿。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光疗时间与黄疽消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24h,72 h 后复查,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症,能显著减轻黄疸的程度,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临床分析及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 =35例)和对照组(n =35例),对于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变化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

    作者:闫淑君;赵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股骨头肿瘤患者术后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就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股骨头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肿瘤手术患者116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变化情况,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舒适程度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头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高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关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者均使用降糖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社区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空腹、餐后2h 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护理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疗效显著。

    作者:曹美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