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的研究

郭天宇;许荣满

关键词:蚤类, 群落
摘要: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方法: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的3类生境中共采集到鼠类体外蚤类16种582匹.农田和灌丛中各类寄生蚤群落优势种明显,均匀度较低,在森林却不明显,均匀度较高.窄板额蚤为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蚤类群落优势种;曲鬃怪蚤为社鼠蚤类群落优势种;二齿新蚤为大仓鼠蚤类群落优势种;原双蚤为棕背NFDC2蚤类群落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2 121例动物致伤者及狂犬疫苗接种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并对在该门诊部接种的人群于15~20 d左右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现将2001年就诊的2 121例被动物致伤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小霜;黄桂花;梁彩云;何艳冰;闻书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西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型别研究

    西安地区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老疫区,其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高,严重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HFRS疫区型别研究,是HFRS流行病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为制定防制策略,改进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1990年前陕西属姬鼠型疫区[1-2].随着时间的推移,疫区型别似有所演变,对此虽有报道[3-5],但均未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对户县HFRS疫区型别进行了研究.

    作者:魏战臻;屈智胡;杨务学;石萍;贺党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西安铁路管区鼠密度季节消长及防制措施

    西安铁路分局管内的西安地区各单位及家属住宅、医院、学校等均设置在西安市的市郊,并且较多单位和家属生活住宅区与近郊的农村、农田相邻.为了摸清管内鼠类种群,优势种及地区分布,掌握管内鼠情,探讨对鼠类的防制对策,我们于2001年1~12月进行了鼠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

    作者:蒋成量;穆克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几种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效

    目的:了解柑桔、樟树、柚子、雪松、柳杉、柏树、桂花和牡荆等8种常见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为寻找新的杀蚊化合物打下基础.方法:用无水乙醇浸提植物叶粉,然后用水稀释粗提物,并测定其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的毒效.结果:在试验浓度下,各植物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毒杀效果,其中以雪松、柏树和桂花的毒杀能力强.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存活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延长、蛹重减轻(柳杉叶处理除外).结论:柏树叶粗提物对淡色库蚊Ⅲ龄幼虫有良好的毒杀效果,其杀蚊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莫建初;滕立;杨天赐;程家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杀鼠迷中毒的诊治(附189例报告)

    急性杀鼠迷中毒(ACP),目前临床少见报道.1987~2001年我们收治ACP者189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并探讨ACP的发病机理与中毒诊治.

    作者:杨健;米洪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抗性基因型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对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的相对适合度.方法:培养选育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测定它们的产卵力、幼虫孵化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体重和性比,计算其种群参数.结果:抗性品系(RR)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敏感品系(SS);杂合子(RS)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也高于RR,与SS接近.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以SS长,RS次之,RR短.三品系性比差异无显著性,成虫体重RR和RS高于SS.种群参数中,SS的净增殖率R0是RR的2.1倍,SS的内禀增长力rm高于RS,RS高于RR.结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后,相对适合度下降,与繁殖不利有关.

    作者:孙立新;朱昌亮;高晓红;叶炳辉;韩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宾馆蜚蠊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为了探索一种有效控制蜚蠊密度的方法,我们在某宾馆依据环境特点,选择特定药物和方法对蜚蠊进行综合防制,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韩晓娜;任清明;幺辉;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GC/MS/MS测定中毒样中毒鼠强

    毒鼠强是目前鼠药检验中经常遇到的,由于送检样本中含量往往很低,干扰物质多,化学法干扰较大,仪器分析是鉴定毒鼠强的主要手段[1].方亚群等[2-5]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中毒样品中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吴邦华等[6]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了市售鼠药和中毒检材中的毒鼠强,而用离子阱气相色谱/质谱/质谱(GC/MS/MS)二级质谱鉴定中毒样中毒鼠强则未见报道.作者应用GC/MS/MS离子阱技术,有选择性的消除了复杂基体产生的干扰,净化了背景,提高了灵敏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刘桂明;梁志坚;刘艳和;荣国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种新型捕鼠器捕鼠效果的观察

    为了解新型捕鼠器捕鼠效果,张家界市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家柏;林麒;朱吉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观察

    2000年7月2日至2001年1月25日,新洲区第七建筑公司共有46名民工进入非洲赤道几内亚工作,并于2001年3月30日前全部返乡.在国外短期劳务输出期间,46名民工中44人感染了恶性疟疾,发病率为95.65%.由于在国外期间民工长期暴露于恶性疟疾传染环境,缺乏有效根治措施,造成输入性恶性疟疾在我区暴发流行.

    作者:周寿松;罗绪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朝阳市啮齿动物种群分布调查

    作者采用鼠夹法,结合朝阳市各县(区)卫生防疫站鼠类监测及鼠类调查资料,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啮齿动物隶属4科22种,名录及分布如下:

    作者:孟凡信;王晓莉;许晓东;郭瑞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名录

    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每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东灵山地区的3类生境灌丛、森林和农田中,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共收集体表寄生虫48种,其中蚤类16种,蜱类3种,革螨22种,恙螨7种;用笼捕法捕获的鼠类,从其体表采集到蚤类4种,革螨2种,属于北京地区新记录的蚤类14种,蜱类1种,革螨15种,恙螨4种,这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该地区医学节肢动物的区系内容[1-6].

    作者:郭天宇;许荣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的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方法: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的3类生境中共采集到鼠类体外蚤类16种582匹.农田和灌丛中各类寄生蚤群落优势种明显,均匀度较低,在森林却不明显,均匀度较高.窄板额蚤为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蚤类群落优势种;曲鬃怪蚤为社鼠蚤类群落优势种;二齿新蚤为大仓鼠蚤类群落优势种;原双蚤为棕背NFDC2蚤类群落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作者:郭天宇;许荣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四害密度监测数据管理上报系统的建立

    目的:建立四害密度监测数据管理及数据上报系统.方法:编制四害密度监测数据库及其数据处理、管理程序,以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及其数据接口实现监测点与监测数据处理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结果:形成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的四害密度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具备数据上报功能的监测点的管理系统.结论:系统的建立解决了因常规邮件造成的迟报、漏报现象,提高了监测数据管理水平.同时表明,使用电子邮件附件方式足以解决监测点与监测数据处理中心的监测数据交换问题,且便于基层推广使用.

    作者:严子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隐翅虫皮炎及其防治

    在昆虫纲鳞翅目、膜翅目和鞘翅目中,某些种群常以体液使人致病,其形式多样,马蜂、黄蜂、蜜蜂通过尾刺蜇人注入毒液;毒蛾科、松毛虫科的幼虫通过体表毒毛刺人把毒液注入人体皮下;而毒隐翅虫则是把有毒体液沾污在人体皮肤上;这些毒液接触到人体后往往引起皮肤发炎,受害部位疼痛难忍,均有剧烈的烧灼感,医学上统称为昆虫性皮炎,常以致病昆虫种群名称命名.

    作者:季恒清;赵显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观察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

    目的:比较生态学方法的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方法:在1995~1996年试验的基础上,按照试验的要求继续观察其效果,鼠密度监测由每月1次改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果:生态防制区家鼠密度明显下降,从试验的第5个月直至结束后的4年间鼠密度一直巩固在国家标准3%以下;药物区仍然是投药后的1~2个月内鼠密度有所下降,其他月份均在6%左右,有时高达10%以上;空白区一直在10%左右,高时可达12%~14%.结论:从试验后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以生态学为主的综合防制方法来控制城镇居民区的家鼠比单一用药物杀灭所取得的效果要稳定持久.

    作者:刘文;孙援越;倪明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调查

    湖北省自1960年报告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至2000年已累计发病15万余例,病死2 000余例.该病地理分布广泛,动物宿主多,菌型复杂.为了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控制该病流行,我们对影响钩体病发生、流行的若干因素作了调查,拟通过对其流行因素的主动监测,更有效地控制该病,降低发病率.

    作者:伍佩仪;程均福;林凤荣;汪爱华;丘东良;苏贤用;薛维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黑河地区林场莱姆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黑河市内二站、三站、727、爱辉等林区249名频繁被蜱叮咬过的人群进行莱姆病特异抗体IgG、ELISA检测,并与北京261医院协作,研究其莱姆病的血清学感染率与发病关系、蜱的种类和带菌率以及莱姆病的流行情况.

    作者:范丽华;王兰生;邹鸿雁;常曙薇;王有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深圳市致倦库蚊季节变化规律

    深圳市区的蚊虫种类以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其次是中华按蚊、褐尾库蚊和刺扰伊蚊,而其他蚊种在深圳市区内很少或未发现.张韶华等[1-2]对深圳市1986~1991年的致倦库蚊种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动态模拟.作者于1992~1999年对深圳市致倦库蚊的种群季节消长变化进行了监测.

    作者:贾凤龙;张秀梅;冯南贵;梁焯南;张韶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高度、不同容器水质中蚊幼虫滋生情况观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变化后的蚊虫滋生情况,对其防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济宁市中区利用陶土缸盛装不同水质的水,放置不同高度楼层模拟滋生地,观察自然界蚊虫产卵滋生幼虫情况.

    作者:孙传红;王怀位;刘仑华;史保全;魏庆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