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共场所媒介昆虫防制及影响因素

辛明霞

关键词:公共场所, 媒介, 昆虫防制, 病媒昆虫, 影响因素, 卫生质量, 人群聚集, 昆虫生长, 传染病, 控制, 防病, 繁殖
摘要: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接触密切,适于病媒昆虫生长、繁殖.为此杀灭、控制病媒昆虫,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该场所卫生质量,预防病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天门市防制鼠类工作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

    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位于东经112°34′~113°23′,北纬30°23′~30°54′,总面积2 602.78 km2,总人口161万.年平均气温16.8℃,年均降雨量1 015.6 mm,相对湿度75%~80%,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境内地理概貌主要为平原、丘陵和滨湖,主产棉花、水稻及油料作物.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鼠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因此,极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白守成;黄炳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观察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

    目的:比较生态学方法的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城镇居民区家栖鼠的效果.方法:在1995~1996年试验的基础上,按照试验的要求继续观察其效果,鼠密度监测由每月1次改为每季度监测1次.结果:生态防制区家鼠密度明显下降,从试验的第5个月直至结束后的4年间鼠密度一直巩固在国家标准3%以下;药物区仍然是投药后的1~2个月内鼠密度有所下降,其他月份均在6%左右,有时高达10%以上;空白区一直在10%左右,高时可达12%~14%.结论:从试验后连续4年的观察结果表明,采用以生态学为主的综合防制方法来控制城镇居民区的家鼠比单一用药物杀灭所取得的效果要稳定持久.

    作者:刘文;孙援越;倪明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宾馆蜚蠊综合防制效果观察

    为了探索一种有效控制蜚蠊密度的方法,我们在某宾馆依据环境特点,选择特定药物和方法对蜚蠊进行综合防制,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韩晓娜;任清明;幺辉;王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公共场所媒介昆虫防制及影响因素

    公共场所人群聚集,接触密切,适于病媒昆虫生长、繁殖.为此杀灭、控制病媒昆虫,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该场所卫生质量,预防病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辛明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群落的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方法:用群落生态学方法计算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指数.结果: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的3类生境中共采集到鼠类体外蚤类16种582匹.农田和灌丛中各类寄生蚤群落优势种明显,均匀度较低,在森林却不明显,均匀度较高.窄板额蚤为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蚤类群落优势种;曲鬃怪蚤为社鼠蚤类群落优势种;二齿新蚤为大仓鼠蚤类群落优势种;原双蚤为棕背NFDC2蚤类群落优势种.结论:主要鼠种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

    作者:郭天宇;许荣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城区鼠害综合治理有关策略的探讨

    多年来为了减轻和消除鼠害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灭鼠防病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技进步和灭鼠实践充实了灭鼠方法,丰富了灭鼠经验.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灭鼠工作科学、严密,能够在局部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使鼠害减轻以至基本消除.近年来城市大规模灭鼠活动和灭鼠防病工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舒恩俊;赵岩;彭渤;尹强;高娃;白丹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抗性基因型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目的:研究溴氰菊酯对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的相对适合度.方法:培养选育3种不同基因型淡色库蚊,测定它们的产卵力、幼虫孵化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体重和性比,计算其种群参数.结果:抗性品系(RR)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敏感品系(SS);杂合子(RS)的产卵力、幼虫化蛹率和世代存活率也高于RR,与SS接近.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均以SS长,RS次之,RR短.三品系性比差异无显著性,成虫体重RR和RS高于SS.种群参数中,SS的净增殖率R0是RR的2.1倍,SS的内禀增长力rm高于RS,RS高于RR.结论: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后,相对适合度下降,与繁殖不利有关.

    作者:孙立新;朱昌亮;高晓红;叶炳辉;韩俊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杀它仗蜡块灭鼠效果观察

    杀它仗(Stratgen)是香豆素类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1997年全国爱卫会除四害专家委员会评为推荐使用产品.为评价其在我省的应用价值,我们于2002年3月27日至4月30日作了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作者:李寿芹;李江宝;苏铁宁;张敏;李吉瑞;李海宝;尹锡全;苏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涪陵市区蝇类组成调查

    涪陵市区的蝇类种群组成调查以往从未开展过,为除害防病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采用笼诱法.诱蝇笼为圆形塑料纱窗制成,规格20 cm×20 cm×40 cm,网眼大小1.5 mm×1.5 mm,笼底为凹入笼内的倒置漏斗形.

    作者:蒋明洲;刘洪;曾祥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河北省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的研究

    目的:了解河北省达乌尔黄鼠寄生蚤种类、构成、季节消长.方法:收集活体达乌尔黄鼠及其窝巢,置熏鼠桶用乙醚、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捡蚤;鼠洞用法兰绒探蚤棒每洞探3次,收集洞干游离蚤.直接在显微镜下或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发现寄生蚤4科14属26种.结论:方形黄鼠蚤为优势种,其次为光亮额蚤、阿巴盖新蚤、二齿新蚤.

    作者:刘满福;刘合智;崔秀平;张彩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理州2001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及分析

    大理州地处滇西横断山纵谷地带,该州存在以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鼠疫疫源地和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野鼠鼠疫疫源地,且该辖区内鼠疫历史疫区、近史疫区和现史疫区三者并存,疫情态势较为严峻.

    作者:罗剑龙;段炳华;张玉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 121例动物致伤者及狂犬疫苗接种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狂犬病,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坚持对完成全程狂犬疫苗接种者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并对在该门诊部接种的人群于15~20 d左右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现将2001年就诊的2 121例被动物致伤者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小霜;黄桂花;梁彩云;何艳冰;闻书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显性感染人群中和抗体的实验研究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基本上不存在二次感染发病[1],HFRS病人IgM、IgG抗体消长及隐性感染调查报道较多,资料表明,IgM抗体病后很快消失,IgG抗体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长,但随病后时间的延长滴度逐年下降,有的从血清中消失.

    作者:孙茂倬;杨光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种新型捕鼠器捕鼠效果的观察

    为了解新型捕鼠器捕鼠效果,张家界市卫生防疫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家柏;林麒;朱吉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黑河地区林场莱姆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对黑河市内二站、三站、727、爱辉等林区249名频繁被蜱叮咬过的人群进行莱姆病特异抗体IgG、ELISA检测,并与北京261医院协作,研究其莱姆病的血清学感染率与发病关系、蜱的种类和带菌率以及莱姆病的流行情况.

    作者:范丽华;王兰生;邹鸿雁;常曙薇;王有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名录

    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每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东灵山地区的3类生境灌丛、森林和农田中,采用夹夜法捕获鼠类,共收集体表寄生虫48种,其中蚤类16种,蜱类3种,革螨22种,恙螨7种;用笼捕法捕获的鼠类,从其体表采集到蚤类4种,革螨2种,属于北京地区新记录的蚤类14种,蜱类1种,革螨15种,恙螨4种,这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该地区医学节肢动物的区系内容[1-6].

    作者:郭天宇;许荣满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南宁市社区褐家鼠洞系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社区褐家鼠的洞系结构.方法:在市区绿化带、路边、城乡结合部民居的墙边,用目测法发现鼠洞后逐一挖掘,观察其结构、洞道数量、走向、长短及功能.结果:洞系大多为土质结构,一般建在离地表约19 cm处,占地面积约2 m2,容积约1 592 cm3.洞道的分布和走向视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每段洞道的长度约30~50 cm.其巢内一般都贮藏有废弃的食物和周围环境的垃圾.结论:在社区用堵洞法灭鼠时,应注意:一个完整的洞系,至少有2~3个以上洞口,周围可能还有供逃避或伪装用的洞道.

    作者:黄超;王天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必克幼和生物蛙现场和实验室灭蚊幼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必克幼和生物蛙灭蚊幼效果,探讨灭蚊幼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调查2种方法.结果:从现场试验来看,必克幼在5 ml/m2的剂量下,第3 d蚊幼密度下降达97.5%,蚊蛹密度下降率达92.7%.另外从5、7、15 d观察结果看,蚊幼密度下降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生物蛙在10 ml/m2的剂量下,第3 d蚊幼密度出现96%的下降率,而蛹的下降率较低,仅为20%.但5~15 d后的结果逐渐接近了必克幼.从实验室结果看,与现场试验结果相吻合.结论:2种制剂对蚊幼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前者效果好于后者.

    作者:彭渤;季江海;赵岩;白丹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肠埃希菌表达苏云金杆菌cryIVD基因杀蚊幼活性观察

    目的:观察表达B.t.i cryIVD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蚊幼虫的毒效.方法:细菌的诱导表达及蚊虫毒效测试.结果:加入工程菌48 h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均具有明显的杀灭作用,LC50分别为2.38×106、1.6×107个/ml细胞,其中对淡色库蚊的杀灭作用要好于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论:单独表达B.t.i cryIVD基因具有杀蚊作用.

    作者:刘相萍;张昕;阎歌;甄天民;孙传红;王新国;黄炳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国带纹库蠓亚属的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中国带纹库蠓亚属的种类分布和分类.方法:采用帐诱、灯诱和挥网采集蠓.结果:记述了中国带纹库蠓亚属已知32种及其在国内的分布.编制了这个亚属雌虫和雄虫的分种检索表.结论:对我国带纹库蠓亚属的区系分布和分类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郝宝善;刘国平;虞以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主管: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