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惠
目的: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就治的4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前者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有效治愈率和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偏低,均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皮质激素治疗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应用的皮质激素为小剂量,研究组则为大剂量皮质激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做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为93.94%,后者为81.8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皆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上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采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除了疗效确切外,在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临床症状等方面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付春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需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有颊侧浸润组(实验组)59例,无颊侧浸润组(对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在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对于拔除上颌磨牙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颊侧浸润后与对照组麻醉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利多卡因有无颊侧浸润麻醉在拔除上颌磨牙时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医生为了减轻患者对打针的紧张感,降低麻醉不适感,可不进行颊侧浸润麻醉,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意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治疗异位妊娠中使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异位妊娠患者共43例,对其进行腹腔镜手术实施治疗,并与行传统开腹手术4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异位妊娠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早,在术中出血量也相对较少,在住院时间上也有所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出血更少,且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治疗异位妊娠准确性较高,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卢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急性阑尾炎与妇科附件炎的误诊进行分析,力图为临床急性阑尾炎和附件炎的鉴别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就本院收治的3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38例误诊为附件炎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率达:10.3%。误诊的38例患者中:8例为急性附件炎,12例为妊娠异常导致输卵管破裂出血,10例为破裂的卵巢黄体出血,8例为输卵管炎症积脓。结论:急性阑尾炎与附件炎的误诊率较高,在诊断时应注意细询问病史,病症,病情,比如是否已婚是否节育,是否有过腹症史,以及阑尾炎史,且术前一定要行穿刺检查或者妇科盆腔检查.
作者:成焕忠;叶海英;汪水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三年来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生素、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掌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丹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对急性重症哮喘实施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急性重症哮喘患者4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46例患者中,39例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占84.78%,5例患者病情出现缓解,占10.87%,2例患者出现死亡,占4.35%,其中因肺部感染导致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有1例。结论:重症哮喘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对患者病情准确评价、使用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采用呼吸机通气。重症哮喘患者采用规范综合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大大缩短。
作者:王顺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经皮撬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跟骨骨折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经皮撬拨内固定术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跟骨矫正情况、并发症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ohler角、Gisanse角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足跟功能恢复优良率均为84%,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均较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法。
作者:严万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同时根据实际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此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在治疗后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万景莉;赵连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片状水凝胶敷料与马铃薯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发生输液性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用片状水凝胶敷料外敷,对照组用马铃薯外敷食品保鲜膜固定。治疗72小时后根据疼痛评分表和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静脉炎分级标准判断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显示,片状水凝胶敷料较马铃薯治疗输液性静脉炎效果显著。
作者:邵敬会;邵娜;左苗英;王红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措施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36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观察临床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探索有效的治疗模式。结果:3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34例止血成功,脱离危险,包括22例显效,12例有效,另2例死亡,临床治愈率94.44%。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急,综合规范的诊治措施可以显着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薛尚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维生素 A、B、C、D、E展开研究,了解儿童在缺乏这五类维生素时身体各方面会受到的不良影响。旨在平衡维生素摄取状态,让儿童健康成长。方法:通过病例研究与资料查证方式对五大类维生素展开调查,分别说明这五种维生素的作用、摄取方式以及缺乏时的不良影响。结果:不同维生素的缺乏会对儿童造成不同不良影响,影响涉及到视力、发育状况等各方面。结论:儿童家长应重视维生素的补给与平衡,加强维生素摄入量,确保每日所需维生素能够通过饮食来调节,让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欣母沛以及米索前列醇加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者2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产妇治疗有效和显效共2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照组产妇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产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能够有效降低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有效、安全、方便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施慧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药物双冲击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强的松和环磷酰胺药物双冲击治疗,治疗期间 A 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 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患满意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双冲击治疗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和谐护患关系,对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密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案,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8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平均随机地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6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5.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谢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重症病人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使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玟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正确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当中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给予其中30例常规护理(比较组),另外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分析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相应护理,分析组中有30例治愈,达到了100%的治愈率,比较组中有29例治愈,治愈率为96.7%,由于合并胸部损伤而死亡的有1例,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中有2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6.7%。比较组中有20例满意,1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66.7%,分析组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方式来护理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不失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式。
作者:段琼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误食野生菌中毒的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清除毒物、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及早补液方式促进毒物的排泄,纠正胆碱能神经中毒征象。结果:本组241例患者经催吐、洗胃、导泻清除毒物、解毒、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等积极治疗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抢救成功率100%。结论:野生菌中毒后给予快速、彻底地清除胃内残留的毒物是抢救的的首要措施,另外抗胆碱等药物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陶文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术前观察组给予美托咪啶,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对两组不同麻醉时间点的 SBP、DBP及 HR 进行观察。结果:麻醉诱导前与手术后10min ,两组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后5min与30min ,两组血压、心率较麻醉诱导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0min ,两组血压、心率较麻醉诱导后5min与30min均明显增高,基本恢复至麻醉诱导前的水平,且观察组的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2% VS14.2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咪啶应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中的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减少心动过缓、寒颤、低血压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Hp感染并发胃溃疡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10d序贯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 H p根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均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采用新的治疗模式-10d序贯疗法治疗 Hp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