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福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化学性静脉炎是静脉化疗引起的常见毒副作用,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1].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改变,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出现溃疡、坏死.我科应用氦氖激光外照治疗化学性静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评价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盆腹腔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2例进展期盆腹腔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联合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例合并恶性腹水的患者中2例腹水全部消失,1例腹水部分缓解,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上升,肿瘤标志物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除Ⅰ~Ⅱ级消化系统毒性反应外,未发生其他毒副反应.结论: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技术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徐杰;曾彩华;蔡徐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BOT)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BO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40例BOT病例中,手术病理分期中Ⅰ期21例,占52.50%,Ⅱ期12例,占30.00%,Ⅲ期7例,占17.50%,无Ⅳ期病例,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手术是治疗BOT的主要方法,应力求将肿瘤完全切开,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作者:吴朝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外科癌痛患者的护理方法,加强癌痛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当中抽取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自愿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摸球法随机给予其中43例常规西医治疗(乙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另43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中医辩证加减治疗(甲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通过相应治疗,43例甲组中有30例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3%.43例乙组中有15例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流变改善指标上,甲组的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低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均显著低于乙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来说,运用常规西医配合中医辩证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使病情进展得到延缓,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杨雪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126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6例),两组患者在放疗开始前和放疗结束后均填写抑郁自评表(SDS),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抑郁人数和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小红;张海霞;尚友兰;黄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研究本地区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的情况以及高位因素探讨,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选取近一月来我院收治的242例各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在Epi Data之下建立数据库.结果:通过对对照组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同妇女糖尿病、吸烟年龄、绝经年龄、被动吸烟、高血压、冠心病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及相关性.结论:女性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妇科恶性肿瘤,做到早治疗.对于高危因素应该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妇科肿瘤的发病率,保护妇女健康.
作者:张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治疗组,并另外选取10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用普通的降压药进行规范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普通降压药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护理干预,艰对照组相比,老年患者的血压得到平稳的控制,且并发症减少,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两组患者质量效果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控制、并发症的降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丁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程序和干预措施.方法:对10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血1例,尿潴留0例,经相应对症治疗及护理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手段.
作者:梁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采用社区康复治疗方法上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所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对6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主要在家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部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为肢体功能的锻炼、红外线治疗、痉挛肌治疗等,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通过采取社区康复治疗的方法,43例显效,13例有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取社区康复治疗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后遗症症状,同时还提高着患者的日常自理能力,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商宏琳;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2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对象全部为门诊病例,将符合观察条件的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28例,均全部为女性,并排除有系统性疾病的及愿意配合激光治疗的.1.1 治疗组:年龄大39岁,小18岁,病程长6年,短4个月,1.2 对照组:年龄大38岁,小19岁,病程长5.5年,短3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病因.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东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不仅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又保护了血管.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更易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急症住院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随机分组施以西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观察其疗效;结果:基本治愈78例(占48.75%),好转40例(占25%),无效14例(包括自动出院4例)占8.75%,死亡28例(占17.5%),治疗有效118例,有效率73.75%,死亡28例,死亡率1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性西药治疗疗效.
作者:张秩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支持的得分高低对其总生活满意度、健康和功能有影响(P<0.01),而对自我概念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护理工作中应注意调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家庭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世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其止血的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三腔二囊压迫止血术的治疗都能达到预期的止血目标.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速度较快,医护人员在准备插管前、置管中配合、置管后的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俞智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LC中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并确定其与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与壶腹部之间的关系,再予夹闭切断,此种方法对于预防肝外胆道医源性损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80例,并在LC术中坚持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皆获成功,无一例出现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讨论:在LC术中将胆囊管充分骨骼化并确定其与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与壶腹部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辩清正常及变异肝外胆道,对减少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
作者:魏东;林伟;罗波;蒋益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相关知识和依从性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低血糖防治相关知识及依从性问卷”对新入院的8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糖尿病病人接受多的是基础知识和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分别占75%和60%,85%的病人知道发生低血糖时应如何处理,67.5%的病人了解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范围,55%的病人知道低血糖的血糖值范围,65%的病人在自己发生低血糖时处理得当.结论:新入院的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在低血糖的治疗、自我检测和防治措施上的依从性也不够高,应该对新入院的糖尿病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够获得全面的低血糖相关知识并增加其知识知晓情况.
作者:李潇潇;邵静;陈美玲;苗翠清;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及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科单纯支气管哮喘.单纯COPD和哮喘合并COPD的患者300例.分为单纯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从而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和单纯COPD组的无啰音、单纯哮鸣音.单纯湿性啰音、干啰音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多以典型呼气性哮鸣音为主,呼气音延长;慢性阻塞性肺病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哮鸣音较为少见;哮喘合并COPD患者肺部有哆音疾病复杂,哮鸣音、干性和湿性啰音均存在.
作者:张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导致心胸外科手术产生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病患932例,回顾分析本次研究病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引发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按照国家卫生机构制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对这些病患进行相应诊断,932例手术病患中,共有48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2%,术后感染部位包括:手术切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胃感染等.结论:经分析得出,导致上述部位产生感染的因素有:呼吸设备侵入性治疗、术后引流管留置之间过长、术后出现肺水肿与心力衰竭、术前有慢性病史等.因此要为病患制定相应策略,包括:提高呼吸设备管理,掌握吸痰技术、提高引流管护理、做好基础护理、正确使用抗生素等,这样才能减少术后感染因素的发生,进而使院内感染率下降.
作者:孙作永;冯勇;张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外伤导致的头部损伤,当患者出现昏迷、记忆障碍或逆行性遗忘等症状,而通过相关检查未发现脑组织有器质性损伤,此时要注意弥漫性轴索的损伤.一旦临床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就要早期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杜国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