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艳
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2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对象全部为门诊病例,将符合观察条件的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28例,均全部为女性,并排除有系统性疾病的及愿意配合激光治疗的.1.1 治疗组:年龄大39岁,小18岁,病程长6年,短4个月,1.2 对照组:年龄大38岁,小19岁,病程长5.5年,短3个月,两组在年龄.病程.病因.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东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如相关资源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等,基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这便意味着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的了解和分析,就基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笔者针对性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旨在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卫生需求.
作者:王定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重症监护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名ICU患者,对其给予药物治理和常规护理,并在该基础之上实施预防的护理措施.治疗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看其是否存在后遗症.结果:60例患者在相关治疗与护理之后下肢静脉血栓全部治愈,在对其进行半年时间的随访之后,没有发现后遗症现象.结论:对术后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以及相关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徐丹;徐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对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葡糖糖酸锌片(观察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VS80.0%),且在体温恢复、腹泻停止、食欲不振改善及腹胀好转的时同上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迁延性腹泻患儿实施葡糖糖酸锌片治疗,可有效促进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84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和病理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青年女性乳腺癌病人84例,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病人84例作对照组,观察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方法和病理特征.
作者:景书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治疗皮肤隆突性纤维内瘤的疗效.方法:切除隆突性纤维肉瘤后创面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皮片移植.结果:未发生排斥反应,愈合皮肤柔软,有弹性,耐磨,平整,无挛缩.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是修复创面较为理想的生物敷料.
作者:王珺;周国富;向小燕;吕志敏;陈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普外手术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60例普外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60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2%.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身体状况、手术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室环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净化手术的环境、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医生对手术的熟练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控制切口感染.
作者:洪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护理工作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在采用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肠息肉术的80例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做好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在手术过程中要精心的配合.术后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结果:手术成功之后,出现轻微出血的有4例,但是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没有出现.其中有1例出现迟发性出血,在经过治疗之后痊愈.肠息肉的切除率100%.结论: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肠息肉,造成的创伤较小,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在经过精心的护理配合下,能够提升患者手术率,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促进身体的康复.
作者:凃章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文总结了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和观察点.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及时正确的判断、精心的护理是保证皮瓣成活的关键之一,有效的康复指导促使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技术运用于治疗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4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外科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关节功能进行测评,调查患者对于治疗方式的满意情况,评定两种治疗方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为97.87%,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65.96%,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44.68%(21/47),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引用于治疗骨创伤患者效果显著,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骨、关节恢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柏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在医院感染过程中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分析发现,老年患者属于比较容易受到医院感染的人群,大部分患者因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等因素,致使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主体易感染位置为呼吸系统,感染菌群中,格兰阴性杆菌为主体.结论:严格的控制整体操作流程,保护患者中的易感染人群,对患者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并且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作者:李大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强迫体位、恶病质、低蛋白水肿等易发生难免性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同时治疗也较为棘手,为临床护理难题.难免性压疮高危患者(Braden评分低于12分)压疮的发生率高速70%[1].在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出起诉并要求赔偿的案例日益增多[2].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年开始使用美皮康敷料预防难免性压疮,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正确性,为进一步降低筛查结果的假阳性率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9月于我院分娩的30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分娩顺序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新生儿1500例,护理组新生儿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期间未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通过率及复筛率等.结果:护理组新生儿护理干预后听力筛查初筛率达100%,通过率为94%,复筛率近100%;对照组新生儿初筛率为81%,通过率为80%,复筛率为78.1%,与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比较,护理组初筛率、复筛率及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系统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选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正确率,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考察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指导医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袁院2013年9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的200份血液标本,从采集部位、溶血标本、送检时间等方面探讨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溶血标本、送检时间等方面的变化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在对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的采集上合理控制,能够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孙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发生的因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5月间接收的80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院内发生的感染情况进行回溯性分析研究.结果:本院院内感染率为4.18%,低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10.25%的感染率.按感染部位统计如下: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再依据是否使用抑酸剂、是否存在合并症、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药物、有无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心功能水平等方面统计得出两组间患者均具备显著性差异.结论:应通过侵入式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改善患者基础状况等方面来控制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感染率.
作者:李生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相关知识和依从性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低血糖防治相关知识及依从性问卷”对新入院的8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糖尿病病人接受多的是基础知识和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分别占75%和60%,85%的病人知道发生低血糖时应如何处理,67.5%的病人了解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范围,55%的病人知道低血糖的血糖值范围,65%的病人在自己发生低血糖时处理得当.结论:新入院的糖尿病病人对低血糖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在低血糖的治疗、自我检测和防治措施上的依从性也不够高,应该对新入院的糖尿病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够获得全面的低血糖相关知识并增加其知识知晓情况.
作者:李潇潇;邵静;陈美玲;苗翠清;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对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46例发生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结合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原因提出临床对策,观察效果,指导临床糖尿病患者用药.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依据占比率依次为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肝肾功能损害、乳酸中毒,临床处置对策后患者血糖水平在6.42±0.66 mmol/L,较之前稳定(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降糖药物不良反应时有发生,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干预,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低不良反应复发率,促使患者合理正确用药,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壳聚糖在治疗经括约肌间瘘的瘘道翻转术术后应用的作用.方法:在瘘道翻转术术后换药中应用壳聚糖凝胶,与普通换药患者对比.结果:瘘道翻转术术后换药中应用壳聚糖凝胶,与普通换药患者对比病灶愈合期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壳聚糖在治疗经括约肌间瘘的瘘道翻转术术后应用可预防感染促进切口愈合缩短疗程.
作者:李磊;李长龙;廖云峥;栾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了258例患者,临床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临床护理.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2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白应琴;张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