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外合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志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 内外合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内外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内服及口服赛来昔布胶囊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内外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降浊活血汤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探讨

    目的:对降浊活血汤在高脂血症治疗中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高血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5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了中药降浊活血汤的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 DL-C以及LDL-C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HDL-C、TC、TG以及LDL-C的平均值与治疗前均有所变化,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各项体测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浊活血汤在治疗高脂血症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作者:钟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9例.结果:37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随访病例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无髋内翻、外翻,无断钉、断板及螺钉松动.1例因脑溢血活动差.结论: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尤其适用于合并冠状面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

    作者:杨绍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

    目的:研究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行综合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12例控制,2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偏头痛患者入院后,行中医内科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36例疗效观察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损伤是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由于特殊物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或耐受性降低,导致肝损伤称药物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目前可明确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超过1000余种以上.

    作者:苗韫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出现的相关问题与解决办法

    卫生统计是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疗治疗监督管理、绩效考核以及领导决策重要依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需要获得卫生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如果数据准确性出现问题,将影响决策正确性.文章分析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从该问题中选择解决方法.

    作者:于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治分析

    盆腔炎性疾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多因妇科手术后、性传播疾病感染、流产、产后细菌入侵创面所致,往往波及卵巢、输卵管、子宫及周围结缔组织等,若治疗不及时,则易诱发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孕、异位妊娠、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骸部酸痛、低热、精神不振、失眠等症状,危及妇女身心健康.近年来西医主张以消炎为主,中医主张予以内治法、外治法.本文主要从盆腔炎性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的特点出发,深入探究其诊治方案,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吴培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昌吉市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昌吉市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昌吉市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结果:与健康教育前相比,高血压患者吸烟及饮酒率明显降低(P<0.01).规律服药、适量体育锻炼、低盐低脂饮食、保持乐观心态的等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

    作者:郭飓飚;孙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试论32例急性阑尾炎治疗的方式方法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式方法.方法:将32个病例分成两组,对手术治疗手段和非手术治疗手段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手段治愈率这百分之百,明显要高于非手术治疗的百分之九十三.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方式发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长远健康.

    作者:朱长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如何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脑活素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如何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组治疗处理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轻度,HIE24例均于7天显效,而对照组显效15例,治疗组总显效为(62%),总有效(94%),对照组显效(25%),总有效(76%),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结论: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早期应用脑活素减少了脑损伤,阻止病情恶化,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对减少HIE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其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人脑梗死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特点与临床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选择从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临床的检查与头颅CT的检查.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干预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21例,治愈率达到42%,好转的有26例,好转率达到52%,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达到6%;对照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10例,治愈率达到20%,好转的有30例,好转率达到60%,死亡的有10例,死亡率达到2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降颅压和抗凝剂及镁剂,对老年人脑梗死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有效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79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出现及潜在并发症的评估,应用循证护理制定预防方法和干预措施.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宋红霞;沙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2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总结

    目的:研究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22例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实行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和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治愈率,这对于临床诊治的施行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静;葛柳燕;姜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5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今后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收入的单侧甲状腺结节肿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对A组的25例患者行传统的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对B组的25例患者行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结果:手术后使用B超以及同位素扫描进行证实,A组的25例患者的单侧甲状腺结节均缩小1/2以上,治疗有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的甲状腺的重量以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切口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一侧腺叶以及峡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具有切口小、切口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的发生率及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oC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患者的MoCA评分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HAMA评分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提高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平;曹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7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妇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妇女只使用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妇女在对照组妇女的基础上,再使用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对两组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取环疼痛感、宫颈软化程度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言颈软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妇女的取环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绝经妇女的疼痛感,而且绝经妇女的宫颈软化程度较好,大大提高了绝经妇女的取环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其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试验组和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疗效显著,患者存活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文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依达拉奉在治疗脑血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94例脑血栓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次,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2次/天).对照组仅给予胞二磷胆碱(0.75mg/次,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药物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2%,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美拉唑使用情况及处方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我院奥美拉唑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奥美拉唑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奥美拉唑的制剂使用数据,并随机抽取5000张处方进行处方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奥美拉唑的使用人数较2010年有明显下降,降幅为14.54%,使用金额也有明显下降,降幅为16.08%,但使用量却有小幅上升.注射型奥美拉唑制剂的使用人数和使用金额都有明显下降,而口服型奥美拉唑制剂的使用人数、使用量和使用金额都有大幅度上升.结论:临床开据奥美拉唑处方要注意联合用药的特点,避免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并且选用合理的奥美拉唑制剂,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对75例前置胎盘的观察护理体会

    目的:对妊娠合并前置胎盘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降低出血发生率,提高围产儿生存率.方法:对5年来收住我院的75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产科医护人员积极的配合、规范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对孕周≤37周者采用期待疗法,无1例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存活率97.33%.结论: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期待疗法及适时行剖宫产术,提高了围产儿的成活率,保证了母婴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50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有效性.方法:分析50例剖宫产半年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的已婚育龄妇女术时相关指标及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48例(96%)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成功,2例(4%)因皮下组织粘连,出血,未打开腹膜,未进行手术.48例术后无输卵管再通妊娠.40例(80%)术中出血<3m1;6例(12%)于手术开始时2-5s诉下腹疼痛,可忍受,5s后无疼痛感;2例(4%)合并粘连并影响操作,延长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30min,留观时间1-2h,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时部分观察对象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腰疼,劳动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心理疏导后恢复正常,满意度达98%.结论:剖宫产后经腹输卵管绝育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育龄群众易接受的女性绝育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直视下施术,适合已生育有足够子女的夫妇选用.

    作者:杨慧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