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护理在产后抑郁心理干预中的应用体会

李敏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 产妇, 产后抑郁
摘要: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37例有抑郁心理产妇,利用产后访视的机会,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产妇的抑郁评分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产妇爱丁堡抑郁评分均大于9分,干预后仅有5例,有效率为86.48%;SCL-90心理测试的评分干预后明显较干预前降低,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调整产妇产后忧郁的心理状态.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中医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治疗组61例采用中医治疗与对照组59例采用西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9例,占63.93%,总有效率为93.44%,对照组治愈20例,占33.70%,总有效率为72.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分型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易于为临床医师所掌握,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楚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给护理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病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病患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焦虑评分为30分,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仅为5.2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较长,焦虑评分50分,术中不良反应15.1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保证泌尿外科病患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增强病患的身体素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减少泌尿围期手术病患的心理焦虑感.有助于病患的身体康复,消除病患在治疗期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在护理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

    作者:王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如何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脑活素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如何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组治疗处理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轻度,HIE24例均于7天显效,而对照组显效15例,治疗组总显效为(62%),总有效(94%),对照组显效(25%),总有效(76%),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结论: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早期应用脑活素减少了脑损伤,阻止病情恶化,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对减少HIE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其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受胆囊切除术后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我院实行胆囊切除术188例患者,调查他们的一般情况,计算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占所有患者的比例.结果:共有36例胆囊切除术后的原发胆总管患者,比例为19.1%.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手术方式、是否有糖尿病出现原发性胆管结石相关.结论:糖尿病、开腹手术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形成有关,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作者:江永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输精管结扎术并发症208例相关因素探讨

    输精管结扎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应用的主要节育措施,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少且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但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给育龄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为深入探讨输精管结扎术并发症发生原因,本文对3360例输精管结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其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梁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240例骨科患者,随机的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12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手术后疼痛控制评分、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能够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的推广.

    作者:罗丽萍;劳钰淇;杨雪;赵彦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作为此次关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研究的样本,随机将样本个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经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3±1.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0.8±1.2)min,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大小为(3.4±0.3)cm,术后恢复时间为(4.0±1.5)d,术后感染率为2.5%(1/40).对照组手术切口大小为(6.9±0.4)cm,术后恢复时间为(6.5±1.0)d,术后感染率为7.5%(3/40),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大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复发感染率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析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研究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患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法是一种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反应小的采血方法,明显降低患儿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波姆对LASIK术后干眼40例治疗的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卡波姆在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的疗效.初步探讨人工泪液的治疗方法与原理.方法:选取40例80眼进行过LASIK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和分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LASIK术后对照组患者BUT和SIt值的明显减少,而且EGF含量分泌水平下降,出现结膜炎症反应IL-1β的升高.同时治疗组患者经卡波姆治疗后其BUT和SIt值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患者术后加剧的球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得到缓解,并有效增加了术后EGF的分泌水平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结论:人工泪液卡波姆治疗可有效缓解LASIK术后的干眼症状.

    作者:陈男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输液室手卫生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PDCA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通过三级质控检查,层层落实,不断发现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作为下一个PDCA环,持续促进手卫生培训的不断改进.结果:通过1年来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质量监控各项指标达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66.6%上升为99%,达到了手卫生管理的目的.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实施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偏头痛患者应用吴茱萸汤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偏头痛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4例应用西药治疗,对乙组24例应用吴茱萸汤治疗.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偏头痛发作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乙组偏头痛发作改善情况优于甲组.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0.83%,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阎重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PCII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静脉炎症发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SCL-90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护理满意,5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中有19例患者护理满意,6例患者护理较满意,总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上看,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90.0%,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使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提升,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后经皮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踝关节不稳定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2012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实验分析,其中甲组40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的同时给予皮内固定,乙组4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患者治疗愈合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乙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5个月、9.7个月,比较检验结果p<0.05,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5%、9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永远;高西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收治的44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病况等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对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促进血肿的吸收,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罗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结合菌栀黄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40/40),明显优于对照组87.50%(35/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AKP)、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方面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总有效率高,并且TBIL、CRP、AKP、γ-GT及FFA等改善明显,值得借鉴.

    作者:李建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净化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管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净化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风险及其相应的管理对策,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临床常见的血液净化护理风险情况,并针对其原因给予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加强血液净化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和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的发生,可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论:在血液净化中心中做好护理管理意义重大,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沈有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1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服用常规用药如括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肠溶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实验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硝酸异山梨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在治疗效果、CI、CO、LVEF、LESV、LEDV数据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詹许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甲硝唑缓释药膜在牙周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牙周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31例治疗组和31例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碘甘油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牙周后隔湿,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等方面均比参照组低,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参照组(90.3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赵久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做好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休息与体位及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佑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严重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科学已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49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术前心理安抚、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摆放、眼痛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整取出眼球内异物,顺利度过手术期,16例视网膜复位,术后复测视力,较伤前提高者33例(67.35%),与伤前无明显差异者12例(24.49%),另4例(8.16%)视力减退.随访1年,无失明、严重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是严重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保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并确保视力良好恢复.

    作者:曾玲;崔效妍;张睿敏;肖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