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S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何建波

关键词:MSCT,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结节
摘要:目的:分析MS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某医院病患人数,选取了96例肺内结节患者进行诊断和观察,并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孤立性结节的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MSCT肺内良性结节诊断图像中,胸膜凹陷征的出现概率为25.1%、分叶征的概率为26.4%、空泡支气管征的概率为11.9%、血管集束征的概率为8.1%、短毛刺征的概率为8.3%;肺内恶性结节MSCT诊断,这五大病症的出现概率为56.1%、74.2%、36.9%、51.9%、63.1%.肺内良性结节在MSCT中的诊断概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两者有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MSCT在孤立性肺内结节恶性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研究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关键.乡镇卫生院实施公共卫生项目是一项成本低、效益好、社会回报周期长的基本卫生服务措施,理论上讲,公共卫生项目虽然投入不多,但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在疾病上的经济负担,换来的是相对于投入水平更大的社会效益,对传染病和慢性病进行有益的控制和预防,并以此来保证基层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乡镇社会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项目的服务特点,在控制糖尿病足病人的饮食和治疗方面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为临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44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新生儿生后2天至出院前采用瞬态耳声发射仪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天至42天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满3个月时再次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至省听力中心进行确诊.结果:初筛通过率79.85%,未通过率20.15%,满月至3月复筛通过率81.4%,转诊27人,失访361人.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是很重要的,尽早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早期进行干预,可提高聋儿的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复筛失访率高,因此加强宣传工作减少漏筛,提高复筛及随访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曾润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际关系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病已经逐渐凸显,护理工作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好坏直接关乎医疗护理水平的高低.本文先简要阐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随后详细剖析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五类人际关系,进而有的放矢的探讨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策略.

    作者:陈红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胃癌并行根治术的患者84例行术中放射治疗,并与2007年2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行单纯胃癌手术治疗患者84例作对比,比较两组患者间不良反应、五年生存率、复发率差异.结果:Ⅰ、Ⅳ期胃癌手术+放疗组患者五年生存率、复发率与单纯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期和Ⅲ期患者术中加行放射治疗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提升、复发率降低,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统计不良反应后可发现,本组研究中继发胃肠道不适者3例,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无胰腺炎、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胃癌根治术中加行放射治疗能显著提高Ⅱ、Ⅲ期胃癌患者生存率,避免术后复发,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甲硝唑缓释药膜在牙周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牙周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31例治疗组和31例参照组,给予参照组碘甘油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理盐水冲洗牙周后隔湿,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等方面均比参照组低,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参照组(90.3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赵久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运用整体护理对预后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运用整体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措施,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新生儿性别、Apgar评分结果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5);研究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3.73%)、患纠纷发生率(1.49%)显著低于对照组(16.42%、7.46%),研究组产妇对护理结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住院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5).结论:对子宫疤痕妊娠再次剖宫产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预后.

    作者:肖斌;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人脑梗死10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的特点与临床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选择从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了临床的检查与头颅CT的检查.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干预的手段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21例,治愈率达到42%,好转的有26例,好转率达到52%,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达到6%;对照组的50例患者得到治愈的有10例,治愈率达到20%,好转的有30例,好转率达到60%,死亡的有10例,死亡率达到2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降颅压和抗凝剂及镁剂,对老年人脑梗死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是有效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德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阵发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探讨阵发性心动过速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及注意的问题.对十二例阵发性心动过速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正确地选择药物治疗对象对该病进行预测和诊断,了解其变化规律,进行早期准备的治疗,尤其是该病与心脏病及其它疾病的关系,进一步预防该病的复发,使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曾江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70% (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果显著,而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申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临床思路构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之为肺心病,属于咳嗽、喘症以及肺胀等范畴.肺心病是目前我国严重威胁人类生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西药并未疗效确切的特效药,而中医治疗则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在肺心病患者治疗中采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景风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探索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支气管哮喘且在急性发作期的小儿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实验组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照组A只使用孟鲁司特钠,对照组B只使用布地奈德,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中有效率为94.4%,对照组A与对照组B的有效率均为77.8%.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治疗效果好很多.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的儿童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班忠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试验组和以传统方式抢救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出血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经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系统恢复时间和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治疗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疗效显著,患者存活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文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癌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临床诊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期间诊治的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复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60名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0.8个月,其中有46名患者为术后两年内复发,占总数的76.67%,有13名患者为两年至五年内复发,占总数的率为21.67%,另外1名患者为五年后复发,占总数的率1.67%.其中有10名患者为区域局部复发,占总数的16.67%,有37例为腹膜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占总数的61.17%,另外13名患者为血源性转移复发,占总数的21.67%.其中有49名患者为单一复发,占总数的81.67%,另外11名患者为多种复发类型,占总数的18.33%.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术后复发死亡的独立因素包括病程分期、术后腹腔化疗、TNM分期、术前介入化疗,其中介入化疗和腹腔化疗是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主要发生于手术之后两年以内,复发类型主要以腹膜复发为主,术后复发影响因素众多,独立因素起主要作用.

    作者:陈申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接种疫苗中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儿童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探讨预防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3年12月新城桥卫生所门诊登记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接种10020针次,出现不良反应49例,其中全身反应16例,占0.16%;局部反应15例,占0.15%;心因性反应10例,占0.1%;偶合反应8例,占0.08 %.结论:通过采取预防及处理,有效减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加岚;吴加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治疗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进行综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利用奥曲肽联合美托洛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以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秀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利用奥曲肽联合美托洛尔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蒋光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输液室手卫生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PDCA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卫生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正确率.通过三级质控检查,层层落实,不断发现影响手卫生的因素,作为下一个PDCA环,持续促进手卫生培训的不断改进.结果:通过1年来的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高,手卫生质量监控各项指标达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66.6%上升为99%,达到了手卫生管理的目的.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实施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文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的给护理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泌尿外科围手术期病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结果发现,观察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观察组病患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焦虑评分为30分,手术中的不良反应仅为5.2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较长,焦虑评分50分,术中不良反应15.1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保证泌尿外科病患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增强病患的身体素质,人性化护理模式有效减少泌尿围期手术病患的心理焦虑感.有助于病患的身体康复,消除病患在治疗期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在护理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

    作者:王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比较

    目的:探讨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以及脑出血(ICH)患者,对其实施护理要点的异同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SAH患者50例,设为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ICH患者50例,设为A2组(对照组),对比A1组SAH患者与A2组ICH患者护理要点的异同点.结果:A1组SAH患者与A2组ICH患者护理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要求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对患者临床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确保患者二便通畅、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对患者临床疾病情况观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ICH患者,其在疾病的恢复期需要实施康复训练以及护理,对于SAH患者,需要实施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护理.结论:对SAH患者以及ICH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比较发现,针对患者实施全面合理的护理,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疾病的好转速度以及患者临床预后质量情况.

    作者:胡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对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70例糖尿病玻璃体积血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35例,观察组采取逐瘀活血汤与尿激酶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使用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采用单一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6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活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具有众多优势,针对发病病因一一解决,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漫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如何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脑活素的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如何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组治疗处理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轻度,HIE24例均于7天显效,而对照组显效15例,治疗组总显效为(62%),总有效(94%),对照组显效(25%),总有效(76%),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5例.结论:正确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早期应用脑活素减少了脑损伤,阻止病情恶化,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对减少HIE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其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