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均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其药物治疗的佳选择。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分别进行X线、肺功能检查等,由医护人员回顾性分析和观察患者临床资料。并且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氛澳索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之后,其中显效患者12例(30.0%),好转27例(67.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8例(20.0%),好转26(65.0%),无效6例(15.0%),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病症和病史来判断,在临床治疗方面,给予患者盐酸氛澳索辅助治疗,能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罗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性肺心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中医情志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粒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提出合理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将3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实验组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和回血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注射器抽吸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回血率,加强护理可提高成功率,改善患儿痛苦,患儿家长易于接受。
作者:岳倩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武威市凉州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并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磷酸西格列汀组。结果: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功率由原来0%提高到80.4%,病死率由原来70%降低到30%,超声心动图 LVEF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40-60%或E/A由原来的≤1.2提高到≥1.2(P<0.01)。结论: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能显著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且此药物安全有效。
作者:陈丽萍;程翠花;王淑兰;马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应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肛周脓肿的临床有效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临床治愈率、延迟愈合率、二次手术率及感染率。结果:82例患者中78例患者治愈、临床治愈率为95.12%、延迟愈合1例、二次手术3例、3例患者发生感染。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且临床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艳玲;张传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维生素D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生长发育的溶脂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与维生素D3(胆骨化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为: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D,体内无法正常完成钙磷代谢,终致使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发生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影响性疾病。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降低佝偻病发病率,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6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硫糖铝与黄连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黄连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良反应率则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使用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樊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桡动脉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效果确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抢救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例,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成分输血。方法:选择我院应用冷沉淀,血小板等成分血抢救的一名重症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做为典型病例来分析。结果: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结论:冷沉淀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显著,但是冷沉淀的具体用法还不被我院临床医生所熟知,这就要求我们血库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帮助。
作者:李秀伶;董承伟;张东敏;吕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社会文明的进步、护理学科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除了具备必须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健康的心理也是必须具备的工作特质。但是有一部分护士在健康心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和小觑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效果,也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探讨如何树立护士从业中的健康心理是十分必要的话题,本文将系统的阐述影响护士健康心理确立的因素并积极寻求出路和方法解决目前的困境,以便打造高素质的护士队伍。
作者:符旭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24hST段压低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7岁以下营养不良患儿80例纳入本研究,对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等干预措施。对比实施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患儿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患儿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患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营养不良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有助于提高家长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正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医院中,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其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之间的在心内科住院的50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50例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心源性的疾病而死亡的,其中28.0%患者患有冠心病,有的患者合并风湿病,高血压或者呼吸道感染以及糖尿病等。结论:在医院的心内科中,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伴随着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带有程度不一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有的患者伴随风湿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在住院期间,对于心内科患者,应对其原发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视,配合并发症的治疗,对诱发心脏性猝死的因素进行有效抑制,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共收治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者全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根据两组患者术后半年~2年康复状况的随访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经康复护理干预后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优良率(58.97%),两组患者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江国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些年来医学发展迅速,复合氨基酸在临床上的到了越来越大的应用,医学专家开始纷纷研究复合氨基酸的应用,目前有相关专家通过水解猪血粉获得了17肿氨基酸复合液,配制成滴眼药剂之后用于治疗眼角膜溃疡,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对复合氨基酸治疗眼角膜溃疡的效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作者:李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孕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孕妇847名,回顾性分析其怀孕不同时间段的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怀孕初期,共有169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19.95%,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分娩时间比较短,所承受的疼痛比较小等。分娩前共有411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48.53%;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医生建议、丈夫建议、朋友建议等。经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医生的建议、孕妇丈夫的建议、孕妇朋友建议以及长辈建议对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结论:应不断全面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提升助产技术,帮助产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避免剖宫产过度选择。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以传统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单向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教学的主流形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指的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的自我导向式学习方法。PBL 教学模式目前已受到医学教育界广泛的接纳和采用,成为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和趋势。本研究拟系统评价 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对象与方法:系统检索CBMDISC、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综述及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对目前已发表的比较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 models)计算加权平均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限(CI),用以描述不同教学模式在心血管教学中的效果差异。结果共9项研究(合计研究对象691人,其中,合计接受PBL教学模式者349人,仅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者342人)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仅接受传统教学模式者相比,接受 PBL教学模式者理论课成绩(WMD:7.78,95%可信限7.29#8.27,P<0.01)、病例分析成绩(WMD:17.46,95%可信限16.95#17.97,P<0.01)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WMD:6.73,95%可信限6.06#7.40,P<0.01)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能力及临床技能。
作者:白永怿;孙岚;刘宏斌;叶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儿童重症肺炎易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或并发症,病情变化快,护理时应从个体差异化(如不同年龄的患儿)、病理差异化(急性期与恢复期,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并发症的差异化、心理差异化、家庭差异化等多方面密切关注分析,并进行对应的干预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提供体贴的体表护理和合理的饮食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密切观察和监测病情变化,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强化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患儿病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家长参与式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更能积极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梁冬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执行率及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112名,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对手卫生知识认知情况、洗手执行率及自我评价影响洗手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86.6%的护理人员掌握七步洗手法,45.53%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83.92%掌握卫生洗手指征。护理人员认为影响洗手行为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洗手设备不方便,缺乏设施供应,未面临检查,缺乏指导及管理。结论: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率不理想,应加强洗手意识、管理及学习,普及及宣传手卫生知识,改善善手卫生设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李锦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路径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出200例进行试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体检者,其中对照组成员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成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体检者个项数据的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获得的体检项目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检查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体检效率及质量,极大地调解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伍燕;孙红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