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杰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路径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出200例进行试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体检者,其中对照组成员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成员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体检者个项数据的情况。结果:两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获得的体检项目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检查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体检效率及质量,极大地调解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伍燕;孙红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后对其引流管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钻孔引流术。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参照组22例患者针对术后引流管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试验组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45%,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63.6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即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钻孔引流术后针对引流管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方式,不仅加强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贾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期间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时间以及不合理因素进行总结。结果:22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100%,其中氟喹诺酮类使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上,175例在术前<2h使用,占75.4%,有46例在术前>2h使用,占20.2%,有12例患者从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物,占5.26%。有68例在术后3-7d停药,占29.8%,有160例术后停药时间>7d,占70.2%;在用药不合理因素上,有118例是时间不合理,占51.7%,其次为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为58例,占25.4%。结论: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强化规范用药制度,掌握好用药时机与剂量,能够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以此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8.0%vs78.0%),且 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可降低儿童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昭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在重症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7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给予院前急救处理,对照组58例未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76.27%,对照组优良率为53.45%,研究组优良率较高,其急救反应时间与医院反应时间比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院前急救处理,可提高救治效果,优良率高,救治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吴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提高临床医疗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其中实验组在选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受体阻断剂等西药的基础上加服由中医拟定的中药方,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照组的或者只服用实验组的患者所食的西药,以30d为1疗程。结果:实验组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占总有效率的97%比对照组的89%明显要高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服药后对症状积分治疗进行累计统计,实验组占总累计治疗率的95%,对照组占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使用比单纯使用西药疗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快,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措施。方法:以55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为入组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方式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临床期间采用苯磺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3.3%,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排泄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王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0例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漏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全面系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
作者:杨亚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3.1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坠落伤,打击伤,跌倒伤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 CT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急诊 CT检查的主要病种,占急诊CT检查的50%以上,CT诊断迅速、准确、客观。结论:本文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T增强扫描,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规律,以助对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王新;尚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总结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在我科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并进行1年左右的随访观察,观察所有患神经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等情况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护理后,包括神经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功能、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等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p<0.05),通过调查问卷显示,62例非常满意,17例满意,1例一般,0例不满意,满意率达98.75%。在随访过程中无治疗无效及病情恶化病例。结论:对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取微波消融方式进行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治愈36例,治愈率72.0%,显效7例,显效率14.0%,有效7例,有效率14.0%,无效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显著的缩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能够保留患者的子宫,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史晋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当归破壁粉粒补血作用和急性毒性作用。方法:选取失血性贫血小鼠建立模型,对当归破壁粉粒补血作用进行评估。并设计实验观察药物急性毒性反应。结果:当归破壁粉粒可以有效改善贫血小鼠血常规指标,且实验中未发生急性毒性反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破壁粉粒补血作用较强,无急性毒性作用。
作者:丁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社区高血压25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128例和乙组128例宣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对甲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甲组和乙组的干预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血糖、血脂和血压正常率高于乙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错综复杂,范围之大包括内科、腹部外科、传染科、肿瘤科、手术与麻醉科、小儿科、妇产科等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者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在临床上也应考虑一些少见或罕见的病因,以免造成漏诊与误诊。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可归纳列述如下:
作者:朱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内科中治疗偏头疼的主要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取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本组患者开展中医内科治疗,并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过中医内科的治疗之后,患者偏头疼得到控制的为35例,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3例,无效患者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疼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阮进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7例行该手术的患者从如下角度进行监护,保障重建的心血管功能,强化呼吸系统的管理,确保肾功能不再受损并做好肾替代治疗,重视供血管移植区的护理,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和患者的心理以及康复护理。结果:17例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者4例,行再次开胸止血1例,行床旁血滤6例,无护理相关并发症,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较大,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闻茜;丁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护理风险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仅对病人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护理风险管理应该采取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护患沟能等措施。因神经外科ICU的病人病情危急且变化快,而护士出于高度紧张的中作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也就容易发生,因此了解护士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护士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保障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儿童重症肺炎易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或并发症,病情变化快,护理时应从个体差异化(如不同年龄的患儿)、病理差异化(急性期与恢复期,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并发症的差异化、心理差异化、家庭差异化等多方面密切关注分析,并进行对应的干预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提供体贴的体表护理和合理的饮食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密切观察和监测病情变化,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强化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患儿病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家长参与式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更能积极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梁冬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入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56例,将其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B组、C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对 A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对 B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C组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C组的患儿的住院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都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均小于对照组,并且对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其他几组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他组。结论:将氨溴索应用于小儿肺炎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淑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頜骨内固定微型侧壁螺丝刀应用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在出院作颌面部皮肤检查,都没有手术疤痕。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有28例,骨折术后3例咬合关系不理想;1例中线偏患部侧1.2毫米,颌间给予牵引辅。24例张口度有2.8厘米,18例例张口度在2厘米到2.5厘米之间。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都得到比较满意的面部外形。30例完全恢复咬合关,1例轻微偏离中线,下唇麻木;1例在2个月内症状消失,达到3厘米以上的张口度。复查以 CT螺旋扫描或查断层曲面片,下颌骨骨折都有良好骨折对位。结论:对下颌骨骨折患者采取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手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张晋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