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明
目的:利用潮气呼吸法进行婴幼儿的支气管扩张试验,根据喘息性疾病在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指导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方法:≤3岁的住院患儿60例。分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30例,急性支气管炎组30例均用沙丁胺醇作为支气管扩张药物。用潮气呼吸法分析评价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吸入两药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率为72.2%,急性支气管炎组的阳性率为16%。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其气道阻塞主要是由于气道出现过度痉挛,粘膜肿胀导致气道阻塞。因此气道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能较好地扩张,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改善明显。据此可指导临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熊慧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对比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相比,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汪必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刮宫患者术前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对手术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到我院妇产科接受刮宫手术治疗88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倍美力给予口服,观察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给予臀部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宫颈松弛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刮宫术患者术前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有着较小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提供保障。
作者:毛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全团妇女病普查,分析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结果: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定期检查能有效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我科于2009年6月-2013年5月闭合手法复位治疗86例肩关节脱位,经随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100%,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何文锋;廖正凯;周廷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随机抽取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都实施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基本没有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其平均出血量是(2.3±0.6)ml;一次治愈有32例,占97.0%,仅有1例为两次治愈,占3.0%,其总治愈率达100%。此外,所有患儿的鼻塞以及睡眠打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其进行6到12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下实施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而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宁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小儿肾脏疾病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特征以及治疗意义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经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肾脏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小儿组),并比较同期实施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的80例成年人的临床资料(成人组),对两组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所有肾脏疾病临床类型分布上,有110例为PGD(原发性肾小球症状),有39例为 SKD(继发性肾脏疾病),占总人数的26.4%(39/148);共55例小儿诊断出PGD,MSPL(系膜增生性病变)与IGAN(IgA肾病)为主要病理类型,;共58例成人诊断出 PGD,IGAN、MSPL以及 MN(膜性肾病)为主要病理类型,;共13例小儿诊断出SKD,HSPN(紫癜性肾炎)、HBVGN(乙肝相关肾炎)和 LN(狼疮性肾炎)是为常见的病理类型。共22例成人诊断出SKD,HSPN、HBVGN、LN、DN(糖尿病肾病)等均常见。结论:在诊断小儿肾脏疾病上,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安全有效,对于远期疗效的治疗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陶汝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2013年我辖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制定本地区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包括可疑食品,病患标本,环境样品三部分,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外地旅游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中毒发生场所多为旅游团餐接待单位。结论:针对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姜大栋;谌启鹏;曲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来讨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对于宫外孕患者的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的7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症状,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除了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外,同时给予甲氨喋呤治疗。在这期间,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盆腔包块的消退时间、血β-HCG 值达到正常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89.47%)比对照组的治愈率(68.42%)有明显的提高,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β-HCG值、住院期间的身理反应以及包块的消退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在差异上比对照组的情况较好,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其在临床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唐佩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主动要求终止妊娠的8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采用人工流产方法,40例患者采用药物流产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患者耐受程度等临床特征。结果:采用人工流产的患者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采用药物流产的患者,且阴道流血时间和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但是患者的耐受程度降低。两组间的临床症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患者在选择终止早期妊娠方法上,通过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优劣,并依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作者:徐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利用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9例眼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护理干预组(60人),另外一组是常规护理组(59人),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了焦虑抑郁症状的测试,比较入院时、出院时焦虑抑郁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和干预护理组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科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没有多大的作用。
作者:刘秀如;张淑娥;陈喜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肺炎,应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护理,气道护理,膜肺泵及管路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周天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寿命逐年上升,高龄老人人数在社会上的比例增多,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并存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宜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2008年~2013年共收治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现将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德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TIPS)、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两种方法对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肝硬化住院患者40例。根据患者近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PTVE组和TIPS组。PTVE组25例患者,TIPS组15例患者。分别采用PTVE法和TIPS法治疗。通过统计分析 TIPS法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PTVE术后的止血效果和TIPS与PTVE术后1、3、6个月出血复发率,评价两组介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门静脉主干压力为(37.5±5.7) cmH2O,经TIPS法治疗后门静脉主干压力为(26.7±6.2)cmH2O。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例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PTVE法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TIPS组与PTVE组术后1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0%和4%。TIPS组与 PTVE组术后3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0%和12%。TIPS组与PTVE组术后6个月出血复发率分别为6.7%和16%。结论:PTVE止血效果明显,但远期疗效不佳。TIPS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及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概率,并且作用持久。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疾病情况,选用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从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赵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增加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间接收治疗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医师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缬沙坦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真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公务员膳食营养状况的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通过采访100名政府工作人员和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有67%都在附近门口就餐,有57%的人都有身体上的小疾病。结论:公务员受时间和其他因素影响,吃饭大多在办公附近小吃店解决,并且不能按时按点进行,还得长时间面对电脑,很少锻炼,长期下去健康频频亮起红灯。公务员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饮食的管理,提高身体素质。
作者:纪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我们选取的实验对象为我院2011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收治的107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此107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按照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照组52例只应用了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咳嗽、气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来具体探析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优势。结果:在常规方法上加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的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而对照组为,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特征的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行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且没有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帕力达西阿吾开它依;努尔兰那哈西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高危儿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出生的4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新生儿母亲产前被检查确诊为乙肝病毒健康携带者,肝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但乙肝表面 HBsAg抗原阳性,给予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另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乙肝高危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仅给予乙肝疫苗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30例检查发现HBsAb阳性28例,抗原阳性率为93.3%,对照组实测30例患儿HBsAb阳性患儿22例,阳性率为73.3%,研究组患儿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具有显著的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到乙肝预防中。
作者:谢旭求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评价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各类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行人性化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管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纠纷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手术纠纷事件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1.1%、8.8%;患者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可有效提高临床手术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减少临床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常见疾病,祖国医学古籍中并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证候可归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范畴。近几年,中医应用治未病思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采取中医“治未病”思想,即从未病养生、防病于先,以及已病早治、防其传病两个方面着手,同时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发病机制,从而给予规律诊治措施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防治中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事业有所借鉴。
作者:曾华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