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成
目的:本文就鲁司特钠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喘息支气管炎6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34例。对照组接受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接受鲁司特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停药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鲁司特钠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次仁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治高血压的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采用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难治性治高血压患者和普通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的差异。结果:难治性治高血压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优势菌。
作者:曾昶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造成继发脑水肿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40例,依据患者脑水肿转归情况分为吸收组和扩大组,分别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 GC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是造成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脑水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毅;马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并研究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干预组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出值、BMI指数、血脂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自香;吴俊;胡洪波;马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输卵管近端阻塞利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进行过治疗的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数量相等,每组各有35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宫腔镜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藤素分散片来进行治疗,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妊娠情况。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94.3%,对照组中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71.4%,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中患者的妊娠率为85.7%,对照组中患者的妊娠率为57.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输卵管近端阻塞,利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宫腔镜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输卵管再通,能够使患者妊娠率得到提高,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红涛;张秋云;梅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有效性。方法:我们通过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年龄均在0-1个月之间。其中把这1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雾化吸入护理。根据医学统计学相关原理,观察和分析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明显发现,观察组在小儿发热、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方面恢复比对照组快,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小儿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患者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护理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能够有效减轻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小儿患者身体尽快恢复,并且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有效的方式之一。
作者:邢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实习生教学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医院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模式需要借鉴国内外医院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院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教研室设立专职人员等条件下长期坚持而形成的。
作者:卢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绝育术的并发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市各计划生育服务站内抽取进行输卵管绝育手术的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干预措施,分别观察干预组与对照组输卵管绝育术并发率并分析并发因素。结果:干预组近期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近期并发症;近期并发症中以膀胱损伤和腹壁切口感染为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采用的手术方法,手术中提管的难度,受术者的年龄、痛经史、流产史、妇科病史密切相关。结论:手术者应提高自身技能,掌握充足的知识储备,积极的做好受术者术前思想工作,术后对受术者进行严密的随访,输卵管绝育术并发症可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避免。
作者:陈绍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发生的54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及预防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为多见,其次为胎盘因素,再次为软产道损伤。结论: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牛纪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工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分析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结果:科学选择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并合理运用输液方法,并针对造成的原因进行改善和管理,减少输液外渗现象。结论:对实际输液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输液外渗干预,使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王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健康体检管理的意义以及运用研究。方法:2012年我院开始在健康体检工作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2012年接受体检的2420人为观察组,与2011年常规体检的2610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不同组别人员对体检流程的了解、满意以及体检总时间。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检流程了解、体检满意情况以及体检总时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健康体检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提高体检管理的质量,可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作者:康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如何干预不安全因素的相关措施。方法:对本院儿科2012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的80例临床护理中具有不安全因素的新生患儿进行统计分析,对采取的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人员因素占33.75%,技术和医疗设备因素占18.75%,管理因素占8.75%,新生患儿因素占30.00%,其他因素占8.75%。针对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有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的建设以及管理规范化等。结论:针对新生儿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分析具体情况,保障新生儿护理安全。
作者:雷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为临床护理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26例,探讨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经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后,168例患者治愈,58例患者好转,无1例死亡或发生并发症。结论: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肺结核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利于肺结核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蒂腓肠肌皮瓣在跟腱及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60例小腿跟腱损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进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进行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及跟腱皮肤缺损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伤口一期愈合率,膝、踝关节远期活动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0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膝、踝关节远期关节活率,实验组一期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踝关节和膝关节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术具有术后感染率低,血运恢复好,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 C联合方式对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 C联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青光眼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接受恢复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C联合方式对患有青光眼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将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创面先清创,再用50%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湿敷包扎。经治疗后,22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8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例患者因脑梗死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感染控制后自行中断治疗。结论: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局部炎性反应,对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有效。
作者:蒙彩英;陈建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分别利用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石膏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但观察组中患者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中患者有2例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但通过处理后消除,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以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能够使患者骨折愈合,但石膏固定方法所需要的愈合时间比较短,能够缩短患者的痛苦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并且比较安全,不会出现并发症,可选择石膏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應慈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基层医院未采用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两年间和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两年间各100名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资料,对这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统计出患者的感染例数和发生过医疗纠纷的例数。并对这些患者进行走访,做对手术室管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未采取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一年间,患者的感染例数为8例,感染的发生率为8.0%,医疗纠纷事件有3例,患者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为85.0%;采取精细化管理的一年间,患者的感染例数有3例,感染的发生率为3.0%,医疗纠纷事件有0例,患者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为93.0%。结论:结果表明,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基层医院的手术室管理中,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率和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些年来医学发展迅速,复合氨基酸在临床上的到了越来越大的应用,医学专家开始纷纷研究复合氨基酸的应用,目前有相关专家通过水解猪血粉获得了17肿氨基酸复合液,配制成滴眼药剂之后用于治疗眼角膜溃疡,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对复合氨基酸治疗眼角膜溃疡的效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作者:李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时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和护理。方法:我院于2013年8月收住1例妊娠37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急性羊水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结果:使这名产妇转危为安,康复出院。讨论:医护人员应全面掌握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一旦发生羊水栓塞,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积极投入抢救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抢救的成功。
作者:张贤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