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红
产妇系“G3P1孕38+5周 LOA疤痕子宫’,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即予双下肢压力波理疗,协助按摩双下肢,督促产妇术后双下肢有自觉时自己活动下肢,第二天遵医嘱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产妇下床活动时诉左侧下肢轻微疼痛,后行彩超检查示:左侧腓静脉内径增宽,呈梭形扩张,宽0.8 cm,内壁模糊,腔内可见条索状低回声.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萍;蒋玉梅;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临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4-6月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40例,随机被分为盐酸罗哌卡因组(R组),盐酸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30例。R组应用0.15%罗哌卡因+芬太尼3ug·mL-1;B组应用0.15%布比卡因+芬太尼3ug· mL-1。观察其镇痛效果、剂量、运动阻滞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R组和B组的 VAS评分、用药总量无显著差异。B组对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较 R组显著增加。结论: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小,便于早期下床活动,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沈智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探讨中医推拿改善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于2011年2月~2012年12月选取了产后缺乳产妇110例,采用中医推拿手法进行催乳,不仅经济安全、操作方便,推广有效的推拿手法治疗产后缺乳意义重大。
作者:杨海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27例消化内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我院治疗的327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的情况。感染率为百分之九点五,感染的部位主要是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次之。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格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和患者的年龄还有住院天数有很大的关系。讨论:消化内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应该要引起临床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消化内科的感染率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苑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综述首先简要阐述了量子点所具有的独特的光电学性质。随后详细阐述了量子点荧光基团在细胞成像和体内成像中的应用,并且详细介绍了量子点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后对量子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ICU患者护理中行人性化护理方法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非常满意有35例,满意有15例,不满意有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有26例,满意有9例,不满意有16例。实验组总满意率为98.04%,对照组为68.63%,相较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提升病人的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雪璠;袁秀;段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中,随机抽取3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儿都实施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基本没有出血或仅有少量出血,其平均出血量是(2.3±0.6)ml;一次治愈有32例,占97.0%,仅有1例为两次治愈,占3.0%,其总治愈率达100%。此外,所有患儿的鼻塞以及睡眠打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对其进行6到12个月的随访,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下实施低温等离子融切术进行治疗,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而且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宁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对肱骨踝上骨折儿童患者的恢复帮助,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记录我院治疗的123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恢复情况,积累并归纳功能锻炼对病情恢复的护理注意事项,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本院对123例儿童患者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功能锻炼后,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恢复有着显著地效果,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状。结论: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情况,使用特别的、适度的、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痊愈,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代艳芳;冯雯;杨芳;姚国丽;唐栏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目的:评价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格列美脲的药理特性进行解析。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服用格列美脲和格列喹酮,记录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6%;空腹血糖浓度由服药前的11.5mmol/L下降到服药后的6.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由服药前的15.8mmol/L下降到服药后的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服药前的8.9%下降到服药后的6.7%。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5%;空腹血糖浓度由服药前的11.2mmol/L 下降到服药后的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由服药前的15.6mmol/L 下降到服药后的9.1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服药前的8.8%下降到服药后的7.6%。结论:格列美脲对于2型糖尿病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该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宋立涛;王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条例》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卫生宣传、完善疫情报告、隔离检疫制度,为有效抑制流行病的传播提供前期指导;制定全面防治条例及检查检验流程,尽早研发有效的疫苗,为避免流行病扩散创造有利条件。结论: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出现时,应该对疾病做好充分的检查流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处理过程中对技术要求严格,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应急处理的完善性。
作者:唐群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疫苗接种告知制度指的是在疫苗接种前后将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详细告知接种者或其家属的一种操作模式,其目的在于减轻接种者对疫苗注射安全性的担心程度,尽可能避免其由于自身行为影响到疫苗接种有效性。但由于人们在此方面了解程度不足以及许多因为错误的疫苗安全性信息的传播,导致公众疫苗接种率下降,进而造成传染病反弹。本文基于这一背景,以疫苗接种为主线,现做出如下分析。
作者:向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7名患者中有2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脑血管病。其中,以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有12例,以单纯心律失常为临床表现者有10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9例,休克患者5名,脑血管病患者4名,出现以为疼痛症状者3例,心电图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有4例。结论:对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应该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结合心肌酶谱等检查,进行合理的处理,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刘医辉;刘耀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穹嗪配合微波治疗护理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接收的颈椎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慢性疼痛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川穹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微波治疗,两组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芎嗪配合微波治疗且经精心护理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百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在治疗焦虑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上的疗效。方法:将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给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血塞通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 HAMD和 HAMA分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 HAMD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软胶囊在治疗焦虑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上较单纯的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黄妙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正确方式及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开腹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开腹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复发率1.82%,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17.14%、复发率11.43%(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可获得满意预后。
作者:高洪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220例过敏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使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大减轻其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借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开展,更准确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通过有效的脱敏及健康教育对其康复起到很重要作用。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治疗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并就其手术配合方法及体会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本例中,选取我院近期收治并确诊为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损伤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处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系统、细致、完善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统计其二期缝合,皮瓣修复天数、创面缩小情况、换药次数及植皮疗效优良百分比,依此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创口及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手术并配以细致,严密的手术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较快,换药次数较少,所受痛苦较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从一般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这几方面进行护理。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精心的护理后,可以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很有必要。
作者:李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实施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明显弱于对照组,且术后运动阻滞消退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较显著,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120例于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带有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儿遵医依从性为85.0%(完全接受30例,部分接受21例,部分抵触9例,完全抵触0例),高于对照组的61.7%(完全接受21例,部分接受16例,部分抵触14例,完全抵触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患儿遵医依从性,肢体语言沟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王亚力;伍庭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