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张百芳

关键词:慢性疼痛, 丹参川芎嗪, 微波,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穹嗪配合微波治疗护理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接收的颈椎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慢性疼痛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川穹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微波治疗,两组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芎嗪配合微波治疗且经精心护理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中小型医院规范临床专业实习生教学模式的经验交流

    实习生教学是医院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是医院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在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模式需要借鉴国内外医院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院领导重视、各方面共同努力、教研室设立专职人员等条件下长期坚持而形成的。

    作者:卢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黄藤素分散片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对输卵管近端阻塞利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宫腔镜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进行过治疗的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数量相等,每组各有35例,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宫腔镜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藤素分散片来进行治疗,完成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进行比较,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妊娠情况。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94.3%,对照组中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为71.4%,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完成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中患者的妊娠率为85.7%,对照组中患者的妊娠率为57.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输卵管近端阻塞,利用黄藤素分散片联合宫腔镜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输卵管再通,能够使患者妊娠率得到提高,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红涛;张秋云;梅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米索前列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在术前3h口服一定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后再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宫颈松弛、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率85.7%、镇痛效果94.3%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松弛率37.1%、镇痛效果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而两组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能够有效松弛患者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应用方便、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庆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哮喘采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应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 A、B、C三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雾化吸入法治疗哮喘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临床效果的大发挥。

    作者:裴邦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对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儿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有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有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两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戴清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8例(23膝)膝外翻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前组:X线测量股胫角(FTA),膝关节活动度,进行KSS评分。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组:测量 FTA角,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FTA角由术前的23.5°(18°-35°)降低至6.2°(5°-8°);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2.4°(50°-95°)提高到108.2°(100°-120°);KSS评分36.8分(13-52分)提高到85.1分(72-98分),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旁内侧入路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其他入路的选择有待更多样本的临床研究,而正确截骨和软组织平衡技术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鹏;李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行整体护理方法,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感染以及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15例患儿中,出血患儿8例,出血率为53.33%,有2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3.33%,所有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发生好转出院。对照组中,出血患儿13例,出血率为86.67%,;有4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26.67%,所有患儿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干预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两组患儿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患儿的感染与出血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毕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黄散外敷在治疗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蜜调四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3例静脉输液外渗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蜜调四黄散外敷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50%硫酸镁湿润纱布湿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蜜调四黄散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所致静脉炎效果较好。

    作者:胡毅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恶性乳腺肿瘤疗效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恶性乳腺肿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行紫杉醇周治疗方案治疗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6例,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行三维重建并对肿瘤的体积进行计算。结果:有效组与对照组在乳腺肿瘤缓解情况、ADC值升高差值均数等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测量残存肿瘤体积中位数与病理测量残存肿瘤体积中位数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恶性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价具有速度快,准确率高等优点,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选择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ICU室收治的116例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早切开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2.41%、机械通气时间6.2±3.45天、ICU留住时间10.57±2.89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7.24%。晚切开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4.13%、机械通气时间8.91±4.57天、ICU留住时间12.39±3.72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8.96%。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留住 ICU时间,但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阳长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01月~2013年12月120例于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带有肢体语言沟通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儿遵医依从性为85.0%(完全接受30例,部分接受21例,部分抵触9例,完全抵触0例),高于对照组的61.7%(完全接受21例,部分接受16例,部分抵触14例,完全抵触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可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患儿遵医依从性,肢体语言沟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王亚力;伍庭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退热、咳嗽消失及X线检查正常时间分别为(2.9±0.5)d,(4.4±2.1)d,(5.1±1.4)d,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慢性肾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二至保肾汤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肾功能修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将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创面先清创,再用50%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湿敷包扎。经治疗后,22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8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例患者因脑梗死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感染控制后自行中断治疗。结论: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局部炎性反应,对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有效。

    作者:蒙彩英;陈建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的应用

    目的:探究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在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应用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的围产期孕妇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p>0.05),其中对照组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工作未进行常规深入等方面检查,观察组对孕妇围产期进行深入的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保健工作,同时分别分为早期、中期、晚期等方面进行深入保健检查,并观察通过产前检查及健康教育减少孕妇围产期以及妊娠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其两组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的孕妇在围产期的产前检查以及健康教育保健工作都大大优越于对照组,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因此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岳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3.1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坠落伤,打击伤,跌倒伤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 CT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急诊 CT检查的主要病种,占急诊CT检查的50%以上,CT诊断迅速、准确、客观。结论:本文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T增强扫描,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规律,以助对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王新;尚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比较

    目的:为了寻找可满足长期使用、副反应少,无成瘾性的抗焦虑,比较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的抗焦虑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3例符合 CCMD-3诊断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观察6周。结果:帕罗西汀有效率78.43%,劳拉西泮有效率77.55%,无显著性差异,帕罗西汀组仅有口干、出汗、恶心,且少见,多出现在开始一周,一周后消失或减轻,劳拉西泮组不良反应多,头昏、嗜睡、乏力、震颤等;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比劳拉西泮组少、轻,持续时间短,无成瘾性。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与劳拉西泮相当,副反应少,无成瘾可以长期使用,无药物依赖的危险性,每天使用一次,用药方便,能够满足广泛性焦虑的长期治疗。

    作者:曾昭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局部感染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深静脉置管(PICC)术后术肢局部感染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化疗科2010年4月~2012年12月共68例肺癌置管术后术肢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指导和卫生宣教。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局部感染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刘东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减少产妇抑郁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产妇抑郁的效果,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妇产科2009年8月~2011年8月12例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2011年9月~2013 年9月11例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功能制整体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采用SDS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前后产妇抑郁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边的威胁--关于手机上的细菌的调查

    目的:由于特殊的环境与特殊的待遇,手机已成为大量细菌的繁殖基地。很多消费者几乎没有清洁手机的意识,更加重了细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话,手机也会成为臭虫等昆虫的“产卵基地”[1]。手机表面布满数以万计的细菌,在打电话时这些蠕动的细菌难免会被擦抹到面部等部位,可能引起暗疮、肺炎、脑膜炎,甚至超级病毒、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个别青春女士皮肤暗疮与频繁使用受到病菌污染的手机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病从口入”手机带来的疾病也不只是局限于皮肤病的范畴。很多手机用户有边吃东西边打电话的习惯,而手机上的细菌也许就“顺流而下”了。还有一些千里传音的情侣往往在挂电话时附赠上含糖量很高的飞吻,殊不知他们吻的不是爱侣,而是携毒颇高的手机。方法:调查问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家访)、实验室检测法。结果:人们对手机上的细菌是否影响健康都很关注,但是针对存在的手机需要定期消毒的认识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

    作者:王旭琴;祁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