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涛
产褥期是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这个时期产妇各个生理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社区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指导是对产妇出院后其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可以及时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宣传母乳喂养知识,针对性的做好各项保健指导,对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产褥期的康复。
作者:吴圣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状况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院普外科在2011年6月份到2013年6月份期间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2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使用时间以及不合理因素进行总结。结果:228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了100%,其中氟喹诺酮类使用多,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上,175例在术前<2h使用,占75.4%,有46例在术前>2h使用,占20.2%,有12例患者从没有使用过抗菌药物,占5.26%。有68例在术后3-7d停药,占29.8%,有160例术后停药时间>7d,占70.2%;在用药不合理因素上,有118例是时间不合理,占51.7%,其次为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为58例,占25.4%。结论: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强化规范用药制度,掌握好用药时机与剂量,能够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以此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法与多次根管治疗法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多次根管治疗,治疗组44例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根管治疗法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谢合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预防中进行饮食结构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则进行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预防后5例突发冠心病,其冠心病发病率为12.5%低于对照组(40%)(P<0.05),实验组34例对我院预防总体比较满意,满意度为85%高于对照组(57.5%)(P<0.05)。结论:冠心病机制复杂,发病率较高,加强患者饮食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宋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480例,均为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初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两组孕妇均为2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知识培训,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定期产检及孕期、分娩期系统知识培训、孕期心理干预、呼吸减痛分娩课程宣教、人工监护、“导乐”全程陪伴及无痛分娩等综合干预措施,整个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均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主要降低了社会因素所占的剖宫产的比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管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为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常见临床并发症,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明显减少。3例产妇并发失血性休克,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后好转,其余42例产后出血产妇经过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及时进行补液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所有产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总结并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相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诊断和预防,重视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作者:丁锡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2013年我辖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更好地制定本地区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包括可疑食品,病患标本,环境样品三部分,按《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检验方法进行病原菌的检验。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有季节分布性,其中二、三季度为易发季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检出病原菌的主要样本为外地旅游中毒病人肛拭子(呕吐物),中毒发生场所多为旅游团餐接待单位。结论:针对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及趋势,加强卫生监督和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姜大栋;谌启鹏;曲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每个环节作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自加强管理以来本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呈下降的趋势。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作者:施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以及生育受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生育组和不育组各50例)以及25例正常男性。采用SDS-PAGE电泳后指示胶铺盖法和纤维蛋白-琼脂糖PA指示胶打孔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及正常男性的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原子(upa)总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在精浆中的活性和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前列腺分泌功能会因患慢性前列腺炎而降低,PA的合成分泌降低。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与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系统和生育之间存在联系。
作者:杨海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2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8例腹股沟疝的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将结果分析总结。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一失败。手术的进行时间为60-100min,平均时间为80min。28例患者均无术后感染的发生,仅8例患者感术区疼痛并接受止痛药治疗。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走动,术后疼痛感不明显,2-10天内即可恢复上班。经随访半年至两年,28例腹股沟嵌顿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无一复发者。结论:对于腹股沟嵌顿疝的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龚向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热塑面膜在头部肿瘤放疗过程中体位固定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我肿瘤放疗科接受放疗的的头部肿瘤患者68例,随机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戴面罩和不戴面罩的两种摆位方法,测量两组照射野中心的左右偏移值,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偏移值。结果:对照组体表野的中心偏移情况较用面罩固定的试验组患者明显,两组偏移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热塑面膜制作的面罩固定体位稳定性较好,为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开辟新途径。
作者:张雨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产妇系“G3P1孕38+5周 LOA疤痕子宫’,因“疤痕子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即予双下肢压力波理疗,协助按摩双下肢,督促产妇术后双下肢有自觉时自己活动下肢,第二天遵医嘱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产妇下床活动时诉左侧下肢轻微疼痛,后行彩超检查示:左侧腓静脉内径增宽,呈梭形扩张,宽0.8 cm,内壁模糊,腔内可见条索状低回声.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者:李萍;蒋玉梅;陈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全团妇女病普查,分析常见妇科疾病发病情况。结果: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较高。结论: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定期检查能有效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的产物,一所医院的文化体现了该医院的个性特征以及文化底蕴。尤其是在精神类专科医院之中,文化建设工作体现得更加的明显。由于现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不少的现代人都具有精神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精神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重点问题,其严重影响了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精神专科医院的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作者: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根据病情分为两组,每组40人,1组进行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人数有28人,占总比的70%。2组单行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在24小时内有效止血的患者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地有15人,占总比的37.5%,1组联合用药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有28人,占总比的70%。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小,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杨静;何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门诊输液中小儿输液时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200例门诊小儿输液时临床护理情况,将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有患儿100例,其中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性的小儿输液护理。而干预组患儿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在输液后,瓶内残留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照,干预组患儿在输液后残留量平均是(11.1±1.9)ml,而常规组的液体残留量平均为(16.2±2.1)ml,干预组液体残留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调查,干预组的满意度得到96.0%,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是8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输液量准确性,提升护理的满意度,确保达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护理风险的存在有着复杂的原因,它不仅对病人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护理风险管理应该采取加强风险教育、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护患沟能等措施。因神经外科ICU的病人病情危急且变化快,而护士出于高度紧张的中作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也就容易发生,因此了解护士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护士风险的防范意识,对保障病人医疗,护理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蒂腓肠肌皮瓣在跟腱及皮肤损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4年收治的60例小腿跟腱损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进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进行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及跟腱皮肤缺损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伤口一期愈合率,膝、踝关节远期活动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0.0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膝、踝关节远期关节活率,实验组一期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远期踝关节和膝关节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术具有术后感染率低,血运恢复好,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放射科是医院开展诊疗活动重要辅助科室,科室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放射技术,提升放射质量,特别是 X 线片与数字 X线摄影质量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次从放射技术发展出发,阐述其于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并重点突出X线片与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提出质量改进意见。
作者:王勇;曹天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在脑外伤患者心理和情感障碍康复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 HAMD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情志护理在脑外伤心理和情况障碍康复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患者抑郁水平,减轻心理障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