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锋;廖正凯;周廷勇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临床处理方法,降低本病对患者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产科所收治待产孕妇当中出现并发子宫肌瘤症状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子宫肌瘤发生部位、子宫肌瘤直径等相关信息,同时对所有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评估对比。结果:肿瘤部位方面,浆膜下肌瘤患者、肌壁间肌瘤患者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方面,肿瘤直径≤5.0cm、肿瘤直径>5.0cm患者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发生各类产科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大多患者选择以剖宫产方式分娩。肿瘤部位以及大小对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剖宫产分娩患者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需要慎重。
作者:邹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经皮肤接触中毒的皮肤护理过程及护理措施对策。方法:总结既往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机磷中毒经皮肤接触中毒患者101例的相关经验,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对有机磷经皮肤接触患者皮肤护理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其中以不发展成为压疮和皮肤感染,不遗留色素、畸形作为成功,否则作为失败。结果:经过对有机磷农药经皮肤接触中毒患者的皮肤护理,成功率达99%,皮肤护理效果很满意。结论:有机磷经皮肤接触中毒皮肤护理工作,可以提高成功率,改进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为产后出血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常见临床并发症,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患者产后出血的情况明显减少。3例产妇并发失血性休克,进行子宫次全切术治疗后好转,其余42例产后出血产妇经过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及时进行补液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所有产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总结并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相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诊断和预防,重视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以及病死率。
作者:丁锡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产褥期是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这个时期产妇各个生理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社区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指导是对产妇出院后其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可以及时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宣传母乳喂养知识,针对性的做好各项保健指导,对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产褥期的康复。
作者:吴圣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将糖尿病足皮肤溃疡创面先清创,再用50%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湿敷包扎。经治疗后,22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8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1例患者因脑梗死呼吸衰竭死亡。2例患者感染控制后自行中断治疗。结论:葡萄糖联合胰岛素治疗能促进糖尿病足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局部炎性反应,对治疗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有效。
作者:蒙彩英;陈建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热塑面膜在头部肿瘤放疗过程中体位固定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我肿瘤放疗科接受放疗的的头部肿瘤患者68例,随机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戴面罩和不戴面罩的两种摆位方法,测量两组照射野中心的左右偏移值,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偏移值。结果:对照组体表野的中心偏移情况较用面罩固定的试验组患者明显,两组偏移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用热塑面膜制作的面罩固定体位稳定性较好,为脑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开辟新途径。
作者:张雨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2.10-2013.11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坠落伤,打击伤,跌倒伤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 CT表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急诊 CT检查的主要病种,占急诊CT检查的50%以上,CT诊断迅速、准确、客观。结论:本文对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T增强扫描,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规律,以助对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王新;尚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98.0%vs78.0%),且 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可降低儿童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昭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高血压病的观察与护理研究。方法:选取于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50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患者有效地观察和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过程开展和疾病痊愈。
作者:马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9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8例患者选择穴位埋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患者选择凯西莱片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19%,有显著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使用穴位埋线的治疗,可使身体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陈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防止抗菌药物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之后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结果:34例患者发生继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部位较为复杂,在患者发生继发性真菌感染后,及时换用针对性的药物,对患者采取病房消毒、专人负责的措施。结论积极合理的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控制激素应用、使用针对性药物、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及其他诱因可以有效降低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郝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性阑尾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寿命逐年上升,高龄老人人数在社会上的比例增多,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并存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宜延误诊断和治疗。我院2008年~2013年共收治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现将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德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初期采取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模式的基础之上加入呼吸机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采用初期采取呼吸机治疗,可以使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明显缩短,使病人生存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高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2~16周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2例孕12~16周引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分析不同方法对孕12~16周引产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对比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孕12~16周引产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有效终止妊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治高血压的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采用用16S DNA-PCR-DGGE技术比较难治性治高血压患者和普通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梭菌属结构的差异。结果:难治性治高血压肠道梭菌属的16S DNA V3区DGGE图谱中出现一条优势带,其在2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经分析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的肠道菌群存在特征性优势菌。
作者:曾昶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癌方面的近期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肝癌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开腹肝叶切除术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检出值明显高于治疗组、γ-谷氨酰转肽酶检出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40.00%(10/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肝功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生临床实习是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临床技能相结合的关键阶段,是护理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关注临床护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思想问题,分析产生的根源,在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提高实习效果。
作者:吴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分为单纯唇裂及唇裂伴腭裂两种。平均每生400个婴儿中就有1个患唇腭裂。唇腭裂不仅严重影响患儿喂养,破坏面部外观,还因口、鼻腔相通,直接影响发育,经常招致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听力受损或中耳炎。小孩因吮奶困难导致明显营养不良,在儿童和家长的心理上造成严重的创伤。为了恢复正常的吸吮、发音功能和上唇的正常形态,防止语言发音迟缓而致心理障碍,需及早给予手术修复。我院自2010年至2013年共输送46例患儿进行了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唇腭裂患儿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阳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由于特殊的环境与特殊的待遇,手机已成为大量细菌的繁殖基地。很多消费者几乎没有清洁手机的意识,更加重了细菌的繁殖。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的话,手机也会成为臭虫等昆虫的“产卵基地”[1]。手机表面布满数以万计的细菌,在打电话时这些蠕动的细菌难免会被擦抹到面部等部位,可能引起暗疮、肺炎、脑膜炎,甚至超级病毒、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个别青春女士皮肤暗疮与频繁使用受到病菌污染的手机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病从口入”手机带来的疾病也不只是局限于皮肤病的范畴。很多手机用户有边吃东西边打电话的习惯,而手机上的细菌也许就“顺流而下”了。还有一些千里传音的情侣往往在挂电话时附赠上含糖量很高的飞吻,殊不知他们吻的不是爱侣,而是携毒颇高的手机。方法:调查问卷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家访)、实验室检测法。结果:人们对手机上的细菌是否影响健康都很关注,但是针对存在的手机需要定期消毒的认识的问题,有必要加强宣传、教育。
作者:王旭琴;祁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改进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2月182例行中心静脉穿刺的 ICU住院患者进行改进护理操作方法,观察患者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阳性反应、检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第1天和第7天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反应感染指标)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置管后第7天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深静脉置管护理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有明显优势,降低患者感染率,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日与住院费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