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治疗的应用研究

张晓

关键词: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病治疗, 心理咨询
摘要:精神分析学既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也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方法。现代生物科学对于精神病症的治疗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为精神治疗方法的完善是重要的补充。概述了精神分析上精神病的标准与症状分类,进而对精神分析疗法治疗精神病的应用内容进行探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哮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89%),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肺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较护理前均得到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护理在哮喘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惠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对策

    维生素D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生长发育的溶脂性类固醇衍生物,主要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与维生素D3(胆骨化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为: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D,体内无法正常完成钙磷代谢,终致使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发生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影响性疾病。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降低佝偻病发病率,对小儿佝偻病的预防对策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7月-2012年7月本社区高血压25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128例和乙组128例宣传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对甲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甲组和乙组的干预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血糖、血脂和血压正常率高于乙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宣教对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的效果较好,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工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分析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原因,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结果:科学选择穿刺部位和输液工具,并合理运用输液方法,并针对造成的原因进行改善和管理,减少输液外渗现象。结论:对实际输液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输液外渗干预,使输液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王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是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可涉及临床各个科室,是治疗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的有力武器,它们不但疗效高,治愈快,而且使用方便,易于保存。随着科学技术和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品种不断增多,作用机理越来越复杂,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的困惑和疑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必须提倡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应更加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马存萍;马敏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纳洛酮辅治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

    目的:对纳洛酮辅治新生儿窒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0位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40ml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0.01mg/kg的纳洛酮进行8h的静脉滴注,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有效治疗概率为62.50%,观察组有效治疗概率为9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生儿窒息,采用纳洛酮进行辅助治疗,疗效理想,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窒息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陶登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11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西医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其治疗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2%,而且观察组的治疗疗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作者:白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电话随访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方法:成立对外联络办公室,配置2部电话由具有心内科及神经内科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和副主任护师担任专职护士,对出院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论:电话随访可提高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曹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6例胆结石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索茶碱联合加味三拗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加味三拗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加味三拗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病程,减轻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加味三拗汤是一种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闫玉杰;王春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措施及效果体验。方法:选取102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名。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路径。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3/5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1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平均达到98.5%比对照组平均80.5%的满意度明显高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术后身体舒适度平均达到86.3%比对照组平均72.1%,也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优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非常重要,不仅可避免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提高治愈效果以保证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作者:杨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科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及效果

    目的:探讨外科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收治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在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表,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达标率为96.50%,掌握相关技能达标率为97.00%,认知态度或行为改变达标率为97.00%,对照组分别为81.00%、79.50%、83.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0%,家属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分别为84.00%、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21±2.02)d,对照组为(11.31±3.3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外科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暨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得出正确诊疗方案。方法:对88例>60岁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在88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中有85例行急诊阑尾切除术,其中3例因阑尾包块行抗感染、支持保守治疗。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体征多不典型,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却很重,病情发展快、穿孔率及病死率高,老年急性阑尾炎极易误诊和误治,必须及早做出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宋哲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资料。结果: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2w,优良率为81.8%。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显著。

    作者:叶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100例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所妇科门诊就诊的200例宫颈糜烂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微波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无出血例数多于对照组,阴道流血例数少于对照组,流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脱痂期出血量大于经血量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治疗有助于减少组织创伤、控制出血发生并缩短术后流血的时间,是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方法。

    作者:潘蓉蓉;高敏;王荷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全科医学(边海防军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为了探讨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新型应用型军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模式,该文在总结历年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同类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分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内容和方法,制定了适合该大队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和评价模式体系。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医院药学发展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实践经验,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的的意义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推广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和医疗质量以及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配液技术对于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推广合理用药,提升整体医院药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瑶琴;杨慧慧;郭君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和各种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自动化检验器材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医学检验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在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虽然检验技术非常先进,但是其质量控制环节却非常薄弱甚至留有管理漏洞,从而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检验的可靠性。因此,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各种实际存在或已发生的若干问题,从临床医学检验前、中、后三个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肖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85例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护理观察

    目的:对儿科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的85例儿科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作用于儿科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改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杨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