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目的:分析在临床治疗不孕症患者的过程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进行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住院部妇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100例病例档案,通过临床造影检查后均确诊为输卵管阻塞造成,治疗过程中使用宫腹腔镜联合 COOK导丝技术,回访1年,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00例患者当中91例患者发生输卵管病变。治疗后再通情况良好,回访一年,患者的妊娠情况恢复良好,20例患者怀孕,流产4例。结论:对患者致病情况进行充分检查确诊为输卵管阻塞后,使用宫腹腔镜联合COOK导丝治疗的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任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控制的具体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由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对患者使用的具体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对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其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会有多种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对患者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使用后的情况。
作者:喻新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K辅治高血压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72例高血压伴随骨质疏松症的患者,40例观察组(A)采用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的同时辅用维生素K,32例对照组(B)采用常规降压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实验前、后对比和组间对比,A组治疗前、后,BMD的T值由-3.85±-1.02提高到-2.55±-0.72,与实验后的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素K明显地改善了高血压伴随的骨质疏松,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昶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出现迟发性巨大硬膜外血肿护理经验。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心脏功能),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尤其每日监测PT和INR,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术后活动、搬运不当以及腹压增加,是应用抗凝剂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接受脊柱手术,防止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吴佳倩;孙佳丽;姜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0例和西药对照组20例,西药对照组按医嘱要求按时点滴抗生素眼药水。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每隔半小时滴眼一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应用替沙星滴眼液,每隔半小时滴眼一次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17例,好转2例,总显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6例)总显效率8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
作者:戴家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增加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间接收治疗5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医师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缬沙坦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治疗,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真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时能够及时准确判断并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和护理。方法:我院于2013年8月收住1例妊娠37周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出现急性羊水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结果:使这名产妇转危为安,康复出院。讨论:医护人员应全面掌握羊水栓塞的临床特点,一旦发生羊水栓塞,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积极投入抢救过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抢救的成功。
作者:张贤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静脉强化麻醉,观察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15日~2013年6月15日在本院妇科住院需要行腹腔镜手术的88例女性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两组术前均予咪哒唑仑+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研究组予依托咪酯静脉强化麻醉、对照组予依托咪酯进行硬膜外强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AT)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术中知晓率、术后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后统计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手术中患者的R、SAT、HR间的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知晓率为20.4%;对照组中知晓率为43.2%,两组差异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清醒时间差异(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比较(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强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张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安全护理在手术室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小儿手术患儿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系数。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95.5±2.3),护理安全系数(96.4±2.4);对照组护理质量(87.3±1.8),护理安全系数(86.4±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小儿手术患儿,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安全隐患,保证患儿生命健康。
作者:杨亚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影响麻醉科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应对策。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1年2月-2013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麻醉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麻醉处理的满意度及相关建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护理流程、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对患者需求的注重程度、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因素是影响患者体验的重要因素。结论: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应变沟通能力,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合理的护理制度、贴心的麻醉护理服务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
作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了我科收治的138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抗炎、降眼压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138例患者中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的患者占42.75%(59例),病情有所改善的患者占34.06%(47例),32例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讨论:对患者应用非甾族药物抗炎剂以及糖皮质激素能够起到良好的控制炎症作用,应用首选药物对眼压来进行控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眼压必须不断增高或者发生青光眼改变的患者建议采取手术进行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的预后效果临床差异较大,一些病情反复的患者通常会发生视野改变甚至丧失视力。
作者:李始群;陈月梅;许碧霞;冯婷;戴香;关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对脑外伤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预防其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脑外科治疗以及相关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接受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西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诸如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生活质量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外伤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临床病死率,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上脑外科专科专病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支持。
作者:冯涛;钱来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空洞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空洞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70例,进行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治疗;改良组患者72例,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的改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痰液涂片转阴率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重症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针对肺结核空洞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可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不良反应,提高痰液涂片转阴率,无重症情况发生,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治疗。
作者:吴术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使用在无痛人流产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11年2月~2013年3月150例早孕6周至10周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使用瑞芬太尼加上异丙酚,观察组单纯使用瑞芬太尼,对照组单纯使用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用不同的药物联合不同的药物剂量进行静脉滴注,并且观察接受手术的患者循环以及呼吸的状况。结果: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之后,接受手术的患者全部有程度不同的呼吸抑制情况,呼气的末端二氧化碳分压增多,血压病患不明显。对照组术前术后的血压差异不明显,但是心率有显著变慢。治疗组血压以及心率和用药之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全部有过性呼吸暂停,之后慢慢出现深大呼吸。结论:单纯使用瑞芬太尼以及异丙酚使用在无痛人流术前镇痛效果良好,但是不良反应较多。两者联合使用,不但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并且实用性更突出。
作者:周湘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炙甘草汤加味,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30%)和心电图总有效率(96.30%)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78%)和心电图总有效率(81.48%),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疗效;对照组有两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安全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以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与心脏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喻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孕妇剖宫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孕妇847名,回顾性分析其怀孕不同时间段的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怀孕初期,共有169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19.95%,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分娩时间比较短,所承受的疼痛比较小等。分娩前共有411名孕妇选择剖宫产,占总数的48.53%;影响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因素包括医生建议、丈夫建议、朋友建议等。经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医生的建议、孕妇丈夫的建议、孕妇朋友建议以及长辈建议对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结论:应不断全面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提升助产技术,帮助产妇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避免剖宫产过度选择。
作者:陈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63例孕6~14周稽留流产刮宫术前的宫颈准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用63例孕6~14周稽留流产刮宫术前分次口服米非司酮150mg配伍米索前列醇0.6mg(36小时后顿服)作为甲组,随机选择63例稽留流产刮宫术前应用利多卡因注射两侧宫颈旁作为乙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甲组对宫颈有明显的软化作用(7.1±0.5)cm,手术时间缩短(10.8±5.2)min,无明显“人工流产综合征”症状出现(0),术中出血明显减少(46.6±10.3)ml,2次刮宫率降低3.94%;乙组对宫颈软化作用差(5.8±0.7)cm,手术时间(18.6±8.3)min,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症状35例(58.3%),术中出血(82.8±18.2)ml,2次刮宫率16.67%。结论:稽留流产刮宫术前服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安全、有效促进宫颈软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2次刮宫率。
作者:黄雅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利用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19例眼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护理干预组(60人),另外一组是常规护理组(59人),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了焦虑抑郁症状的测试,比较入院时、出院时焦虑抑郁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常规护理组和干预护理组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科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没有多大的作用。
作者:刘秀如;张淑娥;陈喜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经筛选出5篇有关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显示针灸治疗DPN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总优势比 OR=4.81,95%置信区间(CI)为(2.52,9.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说明,较之常规药物治疗,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郭益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3年9月571例肝胆外科手术,进行有关于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生切口感染59例,发生率10.33%;女性、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10×109/l,手术切口Ⅱ、Ⅲ类,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成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肝胆外科手术来说,患者自身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均可对切口感染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但手术切口类型是关键因素,医院应提高对Ⅱ、Ⅲ类切口的重视。
作者:李钠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