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辰
目的: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月使用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再出血组与不再出血组,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糖、血离子、静脉曲张程度等因素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找出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再出血组与不再出血组中患者在腹水、门静脉内径、血肌酐、血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得知腹水、血肌酐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合并血肌酐、合并腹水极容易出现早期再出血现象,因此在患者使用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进行治疗前后,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干预,以有效降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天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实施不同麻醉方法的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七氟醚,分析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满意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同时记录为维持VAS<3的术后瑞芬太尼用量。结果:观察组术毕及术后6 h的镇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2h镇痛满意度及 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内的瑞芬太尼用量为(53.8±4.6)μg,低于对照组的(67.2±7.1)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可提高腹腔镜手术异丙酚-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护理方式。方法:观察85例合并高血压病的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术中调整舒适的温度、湿度。针对患者性格和对疾病认识的不同对该组病人实行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该组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心理恐惧,焦虑的情况,以及术后恢复的情况理想。结论: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手术患者实行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护理可有效的克服恐惧、焦虑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患者安全的施行手术以及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郑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6%显著高于对照组72.4%,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帮永;程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引起输液反应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每个环节作积极有力的预防。结果:自加强管理以来本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呈下降的趋势。结论:门诊输液室护士只要增强责任心,严格规范无菌操作,熟悉输液反应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是完全可以杜绝输液反应发生的。
作者:施娟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及推广产后盆底功能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在我院分娩的产后42d后的产妇进行盆底功能筛查,评估产妇盆底肌肉功能,对于评分低于3级或盆底功能有障碍者劝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宣传盆底的保健知识;而对于大于3级无意愿做盆底康复治疗者给予详细的相关知识宣教,督促在家做盆底肌的自主锻炼。结果:通过在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筛查及相关知识宣教,使她们认知和掌握了盆底的保健知识;异常情况得到及时诊治。结论:重视盆底功能筛查,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防治,能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瞿秀芳;钟慧敏;卢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有效性。方法:我们通过收集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进行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年龄均在0-1个月之间。其中把这1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雾化吸入护理。根据医学统计学相关原理,观察和分析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症状明显发现,观察组在小儿发热、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方面恢复比对照组快,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小儿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患者资料(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配合常规护理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能够有效减轻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小儿患者身体尽快恢复,并且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有效的方式之一。
作者:邢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却发展缓慢。文章从中医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了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指明了中医发展需要遵循的规律与发展方向。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王宇晨;李林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门诊输液晕厥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出现晕厥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时采取治疗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与护理之后,在5-10分钟内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对晕厥患者的晕厥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治疗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并避免晕厥的发生。
作者:檀立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探讨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新型应用型军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模式,该文在总结历年实践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国内部分同类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分析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方法、内容和方法,制定了适合该大队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和评价模式体系。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作者:朱道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患者136例,将这1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8.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5%。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8.5%,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9.7%。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天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的灭菌质量监测管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等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我院消毒灭菌质量,各消毒灭菌物品均达到相关规范要求。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灭菌质量的监测与管理可有效的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可为医疗护理工作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作者:赵桂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220例过敏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使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大减轻其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借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开展,更准确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通过有效的脱敏及健康教育对其康复起到很重要作用。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泻贴片经皮给药辅干扰素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08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秋季腹泻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儿腹泻贴片、干扰素治疗,观察两组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腹泻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平均止泻时间为(3.26±1.80)d,短于对照组的(6.04±2.30)d,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腹泻贴片联合干扰素治疗秋季腹泻患儿,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冉振兵;贺元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思密达、金双歧佐治小儿霉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霉菌性肠炎患儿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选取40例霉菌性肠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研究。观察组20例霉菌性肠炎患儿采用思密达、金双歧佐治并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制霉菌素与常规护理治疗。结果:观察组20例霉菌性肠炎患儿经过思密达、金双歧佐治,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20例霉菌性肠炎患儿经过制霉菌素治疗,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金双歧佐治小儿霉菌性肠炎疗效确切,通过实行优质护理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3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发生出血的原因,并对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1520例中发生产后出血的30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1520例分娩的孕妇中,出现产后出血现象的有30例,产后出血率是2.0%。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发生损伤和凝血。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和康复。结论:研究表明,产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谢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位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患儿使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儿的不良反、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治疗概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10.00%,对照组为46.67%,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起效快,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能使患儿痛苦得到减轻,有助于整体疗效的提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临床正确护理措施。方法:对41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肠内及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并实施全面临床护理。结果:41例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平均时间(13.82±2.24)d,死亡率0.00%,治疗有效率100.00%,并发症发生率21.95%。结论:重症患者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满意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疗效及降低死亡率,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