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出血218例临床分析

段彩梅;王明霞

关键词:产后出血, 中西医结合,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加强子宫收缩等处理后,口服独生汤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强宫缩、止血、输液、输血等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输血量、精神状况、生命体征、子宫切除、产后病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出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救治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救治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科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 APACHEⅢ评分及两组患者治疗72小时后血清毒鼠强下降值、抽搐停止时间、意识转清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APACHE 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2小时后血清毒鼠强下降值、抽搐停止时间、意识转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毒鼠强中毒患者加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谌佐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会带来很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死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医学上单纯的治疗心肌梗死的同时,还得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如何对心律失常进行科学治疗以及系统、规范合理的护理,是当前临床治疗中重要的工作。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自己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谨慎对待自己工作,总结经验。因此本文将浅谈一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作者:吴锦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学校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某学校流感爆发案例,统计流感的时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后通过查阅文献,探讨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间隔与流感控制能力的关系。结果:学校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的控制效果与控制措施实施的时间间隔成正相关(r=0.944,P<0.05)。结论:流感疫情的多发季节为三四月份,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易感人群为青少年;在流感疫情爆发后,及时对确诊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是控制疫情快速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易感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对于有效预防流感疫情爆发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家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6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显著。

    作者:季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内科保守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7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7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奥曲肽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奥曲肽、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及中药煎汤剂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止血成功率为9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再出血率为0.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76.7%、20.0%、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联合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杏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均采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视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检查视力,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较显著,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

    作者:潘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并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叶切除术在治疗肝癌方面的近期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肝癌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计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开腹肝叶切除术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给予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检出值明显高于治疗组、γ-谷氨酰转肽酶检出值均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40.00%(10/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肝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肝功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A 组)和通络宝治疗(B组),对治疗前及治疗中期、治疗后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订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于病程<2个月和2个月~1年的患者评分显示通络宝组较药物组疗效略好(P<0.01),对于年龄>30岁患者评分显示通络宝组疗效好(P<0.01)。结论:通络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洁杏;陈艳桃;何杰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褥期妇女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产褥期是胎盘娩出至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这个时期产妇各个生理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社区对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指导是对产妇出院后其健康状况的延续性服务,可以及时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宣传母乳喂养知识,针对性的做好各项保健指导,对降低产妇产褥期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产褥期的康复。

    作者:吴圣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测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的病人中随机的分为实验组115例,参照组85例,在治疗之前这2组均要做主动功能和被动功能的活动,实验组给予中药热奄包的治疗方法,参照组给予双柏散的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并比较他们在治疗及护理后的缓解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参照组明显高(p<0.05),它们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热奄包对于治疗颈椎病是很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职医学检验“项目导向”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回顾国内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发展过程,并对我院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状况的剖析,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作者:朱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尿毒清颗粒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尿毒清颗粒联合海昆肾喜胶囊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低磷饮食、优质低蛋白以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尿毒清颗粒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红蛋白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方面存在的差异以 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的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尿毒清颗粒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治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丹参川芎嗪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疼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穹嗪配合微波治疗护理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接收的颈椎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慢性疼痛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川穹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微波治疗,两组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疼痛病患者行丹参川芎嗪配合微波治疗且经精心护理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百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消毒法对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疼痛的观察

    目的:通过两种消毒法,探讨减轻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将临床160例住院的包皮环扎术后儿童,实验组采用浸泡消毒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消毒法,观察两组方法对儿童疼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对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浸泡消毒法对小儿包皮环扎术后的疼痛轻,减少了患儿的痛苦。

    作者:裘锦瑜;冯月清;潘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米索前列醇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观察组在术前3h口服一定剂量的米索前列醇后再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宫颈松弛、镇痛效果、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率85.7%、镇痛效果94.3%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松弛率37.1%、镇痛效果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而两组平均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中,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能够有效松弛患者宫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应用方便、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庆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12月整年间收治的6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每天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控制患者空腹血糖,联合3餐之前口服瑞格列奈控制餐后血糖。经过3个月的治疗以后,分别对以下指标进行检测,空腹血糖浓度(FPG)、餐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PG2h)、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HbA1c)、空腹胰岛素浓度、C肽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C肽。进一步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患者空腹、餐后的血糖浓度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不管是C肽还是胰岛素水平都有显著升高,P值小于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能显著控制患者的空腹血、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能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比较

    目的:为了寻找可满足长期使用、副反应少,无成瘾性的抗焦虑,比较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的抗焦虑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3例符合 CCMD-3诊断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与劳拉西泮,观察6周。结果:帕罗西汀有效率78.43%,劳拉西泮有效率77.55%,无显著性差异,帕罗西汀组仅有口干、出汗、恶心,且少见,多出现在开始一周,一周后消失或减轻,劳拉西泮组不良反应多,头昏、嗜睡、乏力、震颤等;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比劳拉西泮组少、轻,持续时间短,无成瘾性。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疗效与劳拉西泮相当,副反应少,无成瘾可以长期使用,无药物依赖的危险性,每天使用一次,用药方便,能够满足广泛性焦虑的长期治疗。

    作者:曾昭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系统和对生育的关系

    目的:分析纤溶酶原激活因子以及生育受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生育组和不育组各50例)以及25例正常男性。采用SDS-PAGE电泳后指示胶铺盖法和纤维蛋白-琼脂糖PA指示胶打孔法对参与研究的患者及正常男性的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原子(upa)总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在精浆中的活性和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前列腺分泌功能会因患慢性前列腺炎而降低,PA的合成分泌降低。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与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系统和生育之间存在联系。

    作者:杨海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科护理学钾代谢紊乱的教学探讨

    外科护理学中钾代谢紊乱是外科病人常见的情况,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较为严重的问题,学历教学中加强对这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其内容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教学思考和实践使得学生能较好掌握这一知识点。

    作者:张阔亮;苏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酶制剂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慢性肾衰竭患者选择包醛酶淀粉治疗可以使尿素氮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降低治疗成本,在基层中应用广泛。其原理是将脲酶同双醛淀粉进行结合形成固体酶制剂,使脲酶和双醛淀粉在患者肠内发生反应,从而将患者体内的过剩尿素进行有选择性的清除。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固体吸附剂,包醛酶淀粉通过利用双醛淀粉对尿素氮进行吸附,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具有简单、经济、有效的优点,是慢性肾衰竭口服制剂治疗的未来前景。

    作者:曾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