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潇;王琳;易玮;许能贵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清热化瘀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吡拉西坦片,28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运动功能积分(FMA)、生活质量积分(QLI)、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QL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胡跃强;兰鹏;梁妮;陆岸英;苏锦勋;赖菁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卑惵是指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神志疾病.卑惵属于中医情志病的一种,在改善病情、调节情绪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王庆国是全国名老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举1例,以飧同道.
作者:杜欣;李长香;张晓瑜;马重阳;程发峰;王雪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清木丹颗粒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服清木丹颗粒,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指标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木丹颗粒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亚珠;席奇;李京涛;宋春荣;宋粉莉;常占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清心镇肝汤对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5-HT、5-HIA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诊断为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针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血清5-HT及5-HIA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改善,血清5-HT均增加,5-HIAA水平均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清心镇肝汤能较好改善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5-HT,降低5-HIAA水平有关.
作者:王丽;侯月平;宋定英;曹腊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兔椎间盘退变模型髓核细胞JNK与p38MAPK信号级联的影响.方法:选取6月龄清洁级新西兰兔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每组20只.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六味地黄丸组予六味地黄丸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后1次灌胃后4h分2周、4周、6周、8周分批次处死动物,留取L4/5,L5/6椎间盘标本或去除椎旁软组织、保留韧带结构的脊柱标本,冻存待测.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组与模型组兔髓核细胞JM、p38MAPK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假手术组与空白组JNK、P38MAPK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丸组JNK、P38MAPK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抑制JNK与p38MAPK通路的全面激活,保护髓核细胞,使细胞稳定,对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六味地黄丸可能发挥类JNK与P38MAPK抑制剂作用,调节JNK与p38MAPK的表达,减缓了髓核细胞的凋亡,保护了髓核细胞.
作者:郑先波;徐无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OX-2、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皮下种植接种于裸鼠腋下,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裸鼠分为模型组、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10g/kg)、复方乌梅散中剂量组(15g/kg)、复方乌梅散大剂量组(20g/kg),每日灌胃1次,共11次,末次给药后剥离瘤组织称质量,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应用qRT-PCR检测瘤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83%、34.83%、55.26%,大剂量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均有降低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值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表达均呈降低趋势,qRT-PCR检测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COX-2、VEGF-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复方乌梅散可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COX-2、VEGF-C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马乃霞;丁雪莲;王鹂;邹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证的代表方,能解半表半里的阳证.小柴胡汤应用范围广泛.临床上,结合胡希恕的经方体系用其治疗药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疾病疗效彰显.小柴胡汤证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结合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临辨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可退半表半里之热,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内外兼顾,从而起到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本文将对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在皮肤科疾病中临床应用加以论述.
作者:夏旋;赵芬;李腾龙;曾宪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李果创立脾胃学说,并提出“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的观点,即脾胃不足,元气亏虚,阴火上炎,易成脾胃血瘀之证.并针对性创立了一系列以益气活血、养阴活血为主的活血化瘀方剂.
作者:黎亚;戴玉微;刘琴;李定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鉴于传统隔姜灸的不便之处,设计一种新型的隔姜灸器具,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及日常养生保健新型隔姜泥灸器包括上层放置艾绒的圆锥形贮艾器和下部放置姜泥的圆形姜泥存储器,上层开有相通的排烟孔,利于排烟;下层姜泥存储器底层透气良好,有利于施灸热感的传导新型隔姜泥灸器在保持传统隔姜灸诸多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微烟排放、易于固定、操作简便、实用安全.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王延超;庄语;付雪鸽;从志航;于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联合复方芦丁治疗肾性血尿的疗效.方法:将94例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芦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肾性血尿患者24h尿蛋白定量(24h-U-T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蛋白(U-MTB)和尿红细胞数(U-RBC)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肾功能指标(BUN和SCr)和实验室指标(24h-U-TP、U-MTB和U-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复方芦丁治疗肾性血尿有较好疗效,可改善肾功能.
作者:王科;王琼芬;钟永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耳聋左慈丸加减联合颈项针治疗老年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聋左慈丸加减联合颈项针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对比两组单项症状积分(耳聋、耳鸣、眩晕、虚烦失眠、夜尿频数及舌象)、生活质量评分、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耳聋、耳鸣、眩晕、虚烦失眠、夜尿频数及舌象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和PK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聋左慈丸加减联合颈项针治疗老年性耳聋,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对自由基清除的能力,促进患者听力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新燕;吴静;郭祥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医在美国近40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大多数州已对中医针灸立法,中医针灸从业者达4~5万人,中医的高等教育在美国也是生机勃勃.中医从业者对中医全面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充满期待,也势在必行.基于此,全美中医药学会等特别对美国全国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鉴定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焦望义进行了访谈.焦望义从如何向西方介绍中医药,中医人应具备哪些条件,如何与西医进行良性互动,将中医逐步纳入西方主流医学体系等多个方面,阐释了推动中医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途径与方法.
作者:焦望义;魏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两种针法对急性胃脘痛的临床止痛疗效及疗效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60例急性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龙虎交战针法)与对照组(平补平泻针法)各30例.两组患者都在疼痛发作时开始针刺.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针刺前和针刺后5 min、15 min、30 min以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6个时间点的VAS数值,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两组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针刺5 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15 min、30 min直至起针后120min,两组VAS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即时针刺疗效都可维持至起针后2h.结论:两种针刺方法对急性胃脘痛都有一定的即时及远期止痛作用,但龙虎交战组较平补平泻组更具优势,留针30 min即可达到佳镇痛效果.
作者:邓妍;刘悦;黄毅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总结了胡荫奇教授诊治系统性硬皮病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通过1则验案,介绍分析了其对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辨证用药特点及诊治思路.
作者: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基于“肺肾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社会心理压力大的现状,分析曹继刚教授将心肾之脏与自然之象进行“取类比象”,运用“调火治水”法论治少弱精子痘的治疗经验.
作者:韩水军;王利;曹继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多年临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书中虽未提“护理”二字,但根据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贯穿了大量的整体护理学思想.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护理学,为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减轻病人痛苦以启发,尤值得挖掘整理.仲景护理学思想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整体过程大体可分为未病先护、辨证施护、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病后调护5个部分.
作者:王中华;刘涛;于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9例(每周至少发生1次透析中低血压).随机分入参麦组(每次透析期间缓慢滴注参麦注射液100 mL)、米多君组(每次透析前予以米多君2.5~5 mg)和对照组(每次透析期间患者滴注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观察3周,比较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每周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分别为:(2.13±1.41)次、(2.26±1.07)次和(2.31±0.68)次.治疗第1周,参麦组和米多君组发生低血压的的次数分别为(0.89±0.44)次和(1.09±0.57)次,与治疗前和对照组(2.45±1.17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周,参麦组发生低血压(0.79±0.63)次,与米多君组[(2.07±1.88)次]和对照组[(2.26±1.07)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多君组出现恶心共28例次,呕吐5例次,头晕16例次,研究结束后抗拒再次使用米多君者11例.参麦组和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彭用华;陈寿明;俞小敏;肖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肩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采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肩关节功能、VAS评分、UCLA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3个月后等级疗效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UCLA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可明显改善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陶晓冰;郜顺兴;刘红正;刘晓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改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予改良PNF技术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VAS评分、压痛积分、Borden氏法测量颈椎曲度、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等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压痛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Borden值、表面肌电信号均增加(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压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Borden值、表面肌电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NF技术配合龙氏正骨手法可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症状,并且优于单纯使用龙氏正骨手法.
作者:秦标;王宁;杨丽艳;孟金鹏;杨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续筋接骨液及理筋手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续筋接骨液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局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调整的CMS评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调整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续筋接骨液及理筋手法治疗肩袖损伤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求恩;王茜;谢心军;徐永贵;张雄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