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型隔姜泥灸器的设计与临床运用

于冬冬;牛云云;王延超;庄语;付雪鸽;从志航;于洋

关键词:隔姜泥灸, 针灸器材, 设计, 运用
摘要:鉴于传统隔姜灸的不便之处,设计一种新型的隔姜灸器具,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及日常养生保健新型隔姜泥灸器包括上层放置艾绒的圆锥形贮艾器和下部放置姜泥的圆形姜泥存储器,上层开有相通的排烟孔,利于排烟;下层姜泥存储器底层透气良好,有利于施灸热感的传导新型隔姜泥灸器在保持传统隔姜灸诸多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微烟排放、易于固定、操作简便、实用安全.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清心镇肝汤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血清5-HT、5-HIAA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清心镇肝汤对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血清5-HT、5-HIA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诊断为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结束后针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血清5-HT及5-HIA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改善,血清5-HT均增加,5-HIAA水平均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血清单胺类递质水平的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清心镇肝汤能较好改善心火上炎、肝风内动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中5-HT,降低5-HIAA水平有关.

    作者:王丽;侯月平;宋定英;曹腊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口服止痛药、腰部外敷摩腰散,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法,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指数以及改良Macnab评分.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腰痛症状有缓解,VAS评分与OD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以及改良Macnab评分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有良好效果,不过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惠芬;禤天航;潘海文;曹正霖;刘礼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胡荫奇教授辨治系统性硬皮病经验

    总结了胡荫奇教授诊治系统性硬皮病的主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通过1则验案,介绍分析了其对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辨证用药特点及诊治思路.

    作者: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地黄导痰汤制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NO、ET-1、SOD及MDA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黄导痰汤制剂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NO、ET-1、SOD及MDA的影响.方法:将62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地黄导痰汤制剂口服,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为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或P<0.01),ET-1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O高于对照组(P<0.01),ET-1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较治疗前增加(P<0.05),血清MDA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黄导痰汤制剂可促进血管性痴呆患者内皮细胞释放血清NO,减少血清ET-1释放;增加血清SOD含量,减少血清MDA含量.

    作者:张孟;隋晓琳;张春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核因子-kappaB(NF-κB)和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参芪扶正注射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给予环孢素A诱导建立免疫低下模型,同时参芪扶正注射液低、高剂量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15 mL/kg、30 mL/kg,连续给药14d.第15天小鼠禁食麻醉后,取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取脾脏称重计算脾脏指数,检测脾脏中IL-2、IFN-γ的表达,以及脾脏组织中NF-κB和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低、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有显著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脾脏中的IL-2、IFN-γ在参芪扶正注射液低、高剂量组中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低、高剂量组脾脏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质内的IκB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在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中,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通过提高脾脏指数、升高IL-2、IFN-γ的表达,调节NF-κB、IκBα蛋白的表达,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

    作者:宋广福;陈丽娜;许玉凤;刘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王庆国运用养心汤治疗卑惵病验案1则

    卑惵是指以自卑愧疚,惊恐胆怯,神情疑虑,精神惶惑,不能自主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神志疾病.卑惵属于中医情志病的一种,在改善病情、调节情绪方面,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王庆国是全国名老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举1例,以飧同道.

    作者:杜欣;李长香;张晓瑜;马重阳;程发峰;王雪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厂家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对比分析

    目的:对不同厂家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进行分析.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颗粒剂要求对6个不同厂家的样品进行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药物引湿性、浸出物和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其质量.结果:6个厂家样品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均符合规定,但不同厂家样品的浸出物、含量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厂家的牡丹皮配方颗粒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临床用药须加以注意.

    作者:李军山;刘铁军;李雪丽;高晗;常云凤;李振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雷鸣治疗湿阻阴虚证临床经验

    分析了四川地区老年湿阻阴虚证多发的原因,认为四川地区常年高湿的自然气候是外因,也是引发本证的直接因素,脾胃素虚是内因.重点讨论了湿阻阴虚证的发病机理和证候特点,介绍了雷鸣教授治疗本证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作者:王强;雷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肩部外用涂抹;治疗组60例,采用葛根汤加味外用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前后肩关节功能、VAS评分、UCLA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3个月后等级疗效经秩和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UCLA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加味熏洗配合理筋手法可明显改善早中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陶晓冰;郜顺兴;刘红正;刘晓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清热化瘀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吡拉西坦片,28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运动功能积分(FMA)、生活质量积分(QLI)、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QL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Q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胡跃强;兰鹏;梁妮;陆岸英;苏锦勋;赖菁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张从正汗吐下三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运用探讨

    以临床病案为例,介绍脑出血急性期运用张从正汗吐下三法的经验体会.指出脑出血急性期病机为风痰瘀火等诸邪交结,可运用张从正攻邪理论,根据邪气不同部位,辨证选择汗吐下法,因势利导,驱除邪气,促进气血流通,以达邪去正气自复的目的.

    作者:李铭;汤忠华;樊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新型隔姜泥灸器的设计与临床运用

    鉴于传统隔姜灸的不便之处,设计一种新型的隔姜灸器具,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及日常养生保健新型隔姜泥灸器包括上层放置艾绒的圆锥形贮艾器和下部放置姜泥的圆形姜泥存储器,上层开有相通的排烟孔,利于排烟;下层姜泥存储器底层透气良好,有利于施灸热感的传导新型隔姜泥灸器在保持传统隔姜灸诸多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微烟排放、易于固定、操作简便、实用安全.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王延超;庄语;付雪鸽;从志航;于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对癫痫发作与睡眠相互关系的认识

    阐述了睡眠与癫痫发作的相互关系,并尝试从中医理论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希望对癫痫临床诊疗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王潇慧;刘金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李杲脾胃血瘀证治探讨

    李果创立脾胃学说,并提出“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的观点,即脾胃不足,元气亏虚,阴火上炎,易成脾胃血瘀之证.并针对性创立了一系列以益气活血、养阴活血为主的活血化瘀方剂.

    作者:黎亚;戴玉微;刘琴;李定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就近年来复方当归注射液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认为复方当归注射液具有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脑梗死及颈源性眩晕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汤轶波;杜庆红;李卫红;任丽薇;陈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七”与“八”

    不从历代医家之言论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关于女“七”男“八”的生理变化规律,而是通过《河图》《洛书》等古代文化中去探求其中的源头及规律,并且解释了人们观念中“虚岁”的来源.

    作者:杨军;雒芙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药干预氧化应激诱导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系膜基质增多及细胞外基质重构、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寻找积极有效的抗氧化应激措施,可以更好的防止该病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对氧化应激增强的干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周雷;安晓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封髓丹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封髓丹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瘁症阳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阳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封髓丹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有效病例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统计分析复发状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瘙痒、皮肤脱屑、皮损、头晕乏力及面色无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封髓丹加减方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皮肤瘙瘁症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Th1/Th2细胞因子趋向平衡,且临床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作者:范淑红;罗夏;郝玉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魏子孝教授辨治糖尿病性冠心病经验

    糖尿病性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阻滞.魏子孝教授从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两方面“抓主症”辨治,注重随证加减,兼顾饮食、情志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雁南;张广德;魏子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参麦注射液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在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9例(每周至少发生1次透析中低血压).随机分入参麦组(每次透析期间缓慢滴注参麦注射液100 mL)、米多君组(每次透析前予以米多君2.5~5 mg)和对照组(每次透析期间患者滴注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观察3周,比较各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每周发生低血压的次数分别为:(2.13±1.41)次、(2.26±1.07)次和(2.31±0.68)次.治疗第1周,参麦组和米多君组发生低血压的的次数分别为(0.89±0.44)次和(1.09±0.57)次,与治疗前和对照组(2.45±1.17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3周,参麦组发生低血压(0.79±0.63)次,与米多君组[(2.07±1.88)次]和对照组[(2.26±1.07)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米多君组出现恶心共28例次,呕吐5例次,头晕16例次,研究结束后抗拒再次使用米多君者11例.参麦组和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彭用华;陈寿明;俞小敏;肖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