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宇;李春娜;王旭;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通过调研,梳理北京地区中医药视频资源的脉络,基本掌握目前北京地区中医高校中医药视频资源的数量、分布、应用等情况,为全国中医药视频资源的调研摸索方法、积累经验,并为中医药视频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奠定工作基础.
作者:王蕊;李斌;符永驰;李兵;于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闭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闭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LH)、泌乳素(PRL)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E2、LH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而PR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治疗组为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治疗组为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药源性闭经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E2、LH、PRL水平.
作者:杨丽丽;刘卫平;肖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从杜仲对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的影响、对脂肪干细胞增殖及成骨性分化的影响、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及骨形成的影响、对成骨细胞增殖及骨形成的影响4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杜仲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陆成龙;范鑫梅;郭艳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瘁症(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性皮肤瘙瘁症(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血祛风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瘙痒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从睡眠质量和日常运动生活质量方面评价)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瘙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联合西替利嗪滴剂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瘁症(血虚风燥证)具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瘙瘁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伟才;黄玲;陈卫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阿达帕林凝胶外用、中药泡洗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多发性跖疣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阿达帕林凝胶外用、中药泡洗疗法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维A胶囊.在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时各观察1次且同时记录患部皮疹情况.记录治疗组治疗结束时的肝、肾功能及血脂情况.比较两组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25.0%,治疗组为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3.1%,治疗组为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达帕林凝胶外用、中药泡洗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作者:鲍希静;荣光辉;席建元;陶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测定油橄榄叶中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橄榄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Syncronis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4,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橄榄苦苷分别在295 μg· mL-1~7.375 μg· mL-1(R2=0.9999)、558 μg·mL-1-13.95 μg·mL-1(R2=0.9999)、980μg·mL-1~24.5 μg·mL-1(R2=0.999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36%(RSD%=1.88%)、98.85%(RSD%=1.33%)、100.42%(RSD%=2.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油橄榄叶中毛蕊花糖苷、木犀草苷和橄榄苦苷的鉴定及质量评价.
作者:王和宇;李春娜;王旭;张晶;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与证型的关系.结果:(1)2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心血瘀阻证96例(占36.0%);心气虚弱证65例(占24.3%);痰浊内阻证48例(占18.0%);心肾阴虚证24例(占9.0%);心肾阳虚证23例(占8.6%);寒凝心脉证11例(占4.1%).(2)心肾阴虚证女性所占比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凝心脉证男性所占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气虚弱证、心肾阳虚证、心肾阴虚证、寒凝心脉证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证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心气虚弱证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内阻证高脂血症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肾阴虚证糖尿病与其他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德军;张素琴;李桂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对脑卒中患者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为社区脑卒中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陕西省泾阳县城关区选择脑卒中患者100人和脑卒中高危人群150人,将脑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再按照干预类别分组,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西医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干预.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耳穴治疗,其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对比,耳穴治疗组仅在血压达标人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开展的一级预防中,耳穴治疗组在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数的控制上都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对比,脑卒中高危人群耳穴贴压组的血糖达标人数、血压达标人数、舒张压、胆固醇及体重指数等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等脑卒中高危因素,用于脑卒中一、二级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张慧;闫咏梅;谢福恒;张焕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玉女煎联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条件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玉女煎.治疗两周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血脂含量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67.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而HDL-C治疗后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妇剖宫产、羊水异常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早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女煎联合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够快速有效的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向华;田辉;欧阳蜜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X线特征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31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研究,经X线诊断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颈椎病的症状、辨证分型、颈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中医症状眩晕占第1位,下面依次是筋痹、项强、脉弦、萎症、目疾、烦躁、痉症、嗳气等;中医证候分型依次为痹证型(39.24%)、眩晕昏厥型(31.01%)、落枕型(18.99%)、痿证型(8.86%)和五官型(1.90%);患者X线表现,落枕型的常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弧度弯曲,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低于其它3型(P<0.05);痹证型常见X线表现为钩椎关节病变;眩晕型颈椎病的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变窄和下颈椎失稳;而椎间隙变窄更常见于痿证型颈椎病.结论:颈椎病X线征象和中医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邓祥春;李贵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在介绍慕课发展背景和分析中医基础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慕课时代中医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发展思路,并就慕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思考.认为通过慕课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必将推动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作者:陈聪;李定祥;廖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低嘌呤、低热饮食,大量饮水,口服苏打片,治疗组给予痛风康方颗粒冲服,对照组予以双氟芬酸钠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均降低;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服用秋水仙碱患者治疗组为2例,对照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肿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减少秋水仙碱的使用.
作者:肖群飞;邵先舫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大鼠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血栓湿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10只分为假手术组,30只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成功27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分子肝素钠组(366.43 IU·kg-1·d-1)和消栓饮组(18.28 g·kg-1·d-1),每组9只,用药7 d后,观察比较大鼠血浆ET水平及血栓湿质.结果:消栓饮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模型组的血浆ET水平及血栓湿质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消栓饮组及低分子肝素钠组的血浆ET水平及血栓湿质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栓饮组与低分子肝素钠组血浆ET水平及血栓湿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能有效纠正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大鼠血浆ET水平的失衡,减少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大鼠的血栓湿质.
作者:张栋;高山;汪能;李冬春;黄永松;胡拥;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选穴及组方规律,为中医现代临床穴位贴敷治疗痛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CNKI检索近10年有关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文献,运用辅助系统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穴位贴敷治疗痛经的文献中所选穴位及用药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了处方中穴位及药物的频次,演化得到16个核心组合、2个核心穴位和3味核心药物.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可知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常用的核心穴位为任脉上的关元穴、气海穴;核心药物为当归、延胡索、肉桂;药性主要为温性、辛味、归肝经;穴位贴敷主要有活血理气、温经止痛的功用.
作者:刘洪坤;侯丽;李洁;黄海量;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黄褐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中药组、埋线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E内服和氢醌乳膏外涂,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内服,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逍遥散内服和穴位埋线治疗.观察4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下降指数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积分低于其余3组(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4组下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联合组高于其余3组(P<0.05),埋线组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对照组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高于埋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埋线组均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黄褐斑均有较好的疗效,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作者:华敏;夏开莉;游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以大小成对命名的方剂主要有以下6对:大小青龙汤、大小建中汤、大小陷胸汤、大小承气汤、大小柴胡汤、大小半夏汤.以大小成对命名的方剂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一般来讲,先发明效力较弱的方剂,以“小”命名;随后发明效力更强的方剂,以“大”命名.临床上效力较弱的方剂往往应用更广泛,但大、小承气汤是例外.掌握这几对以大小成对命名的方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伤寒杂病论》的理解及运用大有裨益.
作者:姚洁琼;李宜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作为临床课程的一个分支,尤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如其流行病学、病原生物学、预防医学的等特征,而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不同的章节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PBL、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研究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构架,终形成符合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课程特点综合教学模式.
作者:许前磊;谢世平;郭会军;徐立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止血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12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5、7d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肢体肿胀程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后开始逐渐降低,至术后7d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节点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膝上15 cm及膝下10 cm处肢体周径及患肢肿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止血方可明显降低THA患者术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患肢周径,其在抗凝、减轻患肢肿胀方面与低分子肝素具有相同的效果,但其在减少术后出血风险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
作者:陈维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灸对肾阳虚模型大鼠肾上腺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饲养,不予干预;生理盐水组用0.9%氯化钠后肢肌肉注射,0.3 mL/d,连续28d;模型组与艾灸组每天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按2.5 mg/100 g后肢肌肉注射,连续14 d以制备肾阳虚模型,造模成功后,两组每天继续予以同剂量氢化可的松注射以维持肾阳虚证,艾灸组同时予关元、肾俞穴隔日交替艾灸治疗,其他3组大鼠同样抓取、捆绑,连续14 d,取材,计算各组大鼠肾上腺系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肾上腺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运用激素造模14 d后,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不及空白组明显(P<0.05);治疗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明显上升(P<0.05),但不及空白组明显(P<0.05);模型组大鼠肾上腺质量及系数较空白组均显著下降(P<0.01),而艾灸组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P<0.01),但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大鼠的肾上腺形态结构有明显损害,肾上腺皮质排列不规则,结构不清晰,皮质变薄、髓质稍增厚.而艾灸组大鼠的肾上腺形态结构损害的程度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结论:艾灸关元、肾俞穴能够改善肾阳虚模型大鼠阳虚症状,使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上升,减轻其肾上腺形态结构损害,增加肾上腺重量及系数.
作者:冯国湘;肖小艳;胡胜林;朱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各证的症状,寻找出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得出七类中医基本证候;分析提示:大肠湿热证主要症状:脉滑数、舌红、苔黄腻、腹部灼痛、里急后重等;阴虚肠燥证主要症状:舌红少苔、舌红少津、脉细数、腹部隐隐灼热等;脾胃虚弱证主要症状:便溏、舌淡嫩、苔白微腻、脉濡缓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腹痛则泻、泻后痛泻、与情志有关、脉弦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脉沉细或弱、畏寒肢冷、五更泻、舌淡胖边齿痕等;血瘀肠络证主要症状:舌瘀点瘀斑、舌质紫暗、脉涩、腹部刺痛等;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脉濡数、苔薄黄、腹泻时发时止、胃脘灼热不舒等.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辨证基本相符.
作者:李毅;刘艳;刘力;王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