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在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杨新;陈才奋

关键词:胃癌, 放化疗, 中西医结合, 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在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放化疗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护理,研究组借助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对比其护理后6个月、12个月内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脱发、发热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7.80%好于对照组的48.78% (P<0.05);研究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12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放化疗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患者生存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医大师刘祖贻用温肾活血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经验

    刘祖贻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从医60余年,擅长内科,主攻脑病、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等疑难杂症,2014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笔者随刘老坐诊,见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每有佳效,而治法较前人亦有不同,故特将其经验简要总结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任晨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复方八珍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效果

    目的:探讨观察复方八珍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9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联合服用复方八珍汤.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主症、次症和舌脉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18%,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肿面积、内踝尖水平周径差值、胫骨下平台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数据均较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数据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八珍汤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荣慧;崔泽龙;杨志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从“心脾论治”防治冠心病

    从理论依据、病因病机、预防治疗3个方面探讨从心脾论治冠心病的机理,认为“脾病”运化功能失司,心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和理论依据,临证时应遵从“益气健脾、化瘀祛痰”的原则,从“心脾论治”的思路进行防治和调护.

    作者:何信用;王俊岩;贾连群;张林;杨关林;侯爱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内外合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验案1则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白疕”.临床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分为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及关节型4种类型[1].银屑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医学多认为由于素体热盛,复感外邪,或七情内伤,或饮食失节,内不疏泄,外不透达,化热生火,热壅血络,拂郁肌肤而致病[2].治疗则多从血论治,即血热、血燥、血瘀、血虚[3].血热论以赵炳南[4]、朱仁康[5]为代表,他们均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银屑病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西医疗法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单纯中药内服起效较慢、疗程较长.

    作者:李银玲;陈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鸦胆子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对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交联环糊精包合物(BJO-CDP)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与市售鸦胆子油乳剂(B JOE)抑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细胞株接种于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的腋下,接种24 h后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0.03 mL/只),BJOE高剂量组(180mg/kg),BJO-CDP低剂量组(60 mg/kg),BJO-CDP中剂量组(120 mg/kg),BJO-CDP高剂量组(180 mg/kg),灌胃给药.给药10d.停药次日,称小鼠体质量,处死,称瘤质,计算抑瘤率.结果:给药后,BJOE高剂量组瘤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JO-CDP低、中、高剂量组瘤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JO-CDP高剂量组瘤质低于BJOE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JO-CDP高剂量组对小鼠体质量影响低于B JOE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备的鸦胆子油包合物能提高鸦胆子油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能力.

    作者:陈琳;黄小丽;周云龙;吴欢欢;王冬东;徐蓉蓉;胡荣;卜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揉髌手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僵硬、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4.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揉髌手法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僵硬及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张卓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叶增生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序贯黄体酮肌肉注射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模型建立后予外用中药贴敷第3对乳房,观察给药13d后各组大鼠乳头直径及大鼠乳腺腺泡面积、导管内径的变化.结果:给药13d后,给药组大鼠乳头直径缩小(P<0.05),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均恢复正常,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叶增生方外用能够促进乳腺增生病模型大鼠乳头直径缩小,但对乳腺病理形态未显示出调节作用.

    作者:龙思敏;王群;王小平;蔡惠群;王珊珊;张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中药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干扰及预防措施

    通过探讨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干扰机制,总结常见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干扰的机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作者:韩静;段学光;寿好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灸推拿疗法对运动性免疫抑制“Open Window”期影响的研究进展

    分析大强度运动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免疫抑制的机制,并总结针灸治疗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的研究分散,治疗方法、部位单一,并提出今后应深入、系统化研究作用机制,加强多种中医方法联合干预及多穴位组合研究,加强针灸推拿疗法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以期促进针灸推拿疗法更好地运用于运动医学临床.

    作者:李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功能锻炼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予倍利胶囊口服,治疗组65例予小针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治疗后肩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Mell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Melle评分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外展、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等活动ROM评分差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减少患者疼痛.

    作者:罗维军;刘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2014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对2012-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院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本院各附属研究机构开展学位论文查新的情况,以期提高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水平及论文质量.

    作者:李霞;杨坤杰;童元元;赵英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通腑运肠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通腑运肠汤内服联合灌肠辅助常规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中医组63例和常规组62例,常规组采用纠正电解质、持续性胃肠减压、补液、禁食等常规治疗措施,中医组加用通腑运肠汤内服联合灌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中医组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饮食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第3、5、9天中医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治疗后中医组IL-6、CRP、TNF-α值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0.05).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8%(P<0.05).结论:通腑运肠汤内服联合灌肠辅助常规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利于尽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炎症反应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孟;邓明;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筋综合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经筋综合刺灸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脑卒中后肩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温针灸和透刺法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足十二针”配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测量VAS评分、肩关节外展度、改良Ashworth评级、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肩外展角度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综合刺灸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肩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法.

    作者:聂文彬;庞秀花;汉春杰;张立平;李守然;刘世菊;崔译心;阎晓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偏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作者:顾陈长;石艳;陈士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德国中医药的发展正星火燎原(一)——德国中医药的概况、特点与未来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医药作为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的贯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今中医药已经被全世界所认识,德国作为世界强国之一,也是欧洲的经济火车头,中医药(针灸)在德国的发展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拟从德国中医药的方方面面,系统地介绍中医药在德国发展的情况.

    作者:陈锦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

    阐述了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认为中医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有力促进了中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必将对高等中医学院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作者:杨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51例乳腺癌患者抑郁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发病情况,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发放zung抑郁量表及相关自制表格,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合格调查问卷151份,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为58.9%,且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疼痛、化疗次数、临床分期、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应对伴有疼痛、临床分期晚、化疗次数多、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文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老年人参与易筋经功法的持久性研究

    目的:对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参与“推拿功法易筋经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技术”的社区居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参加者的动机和影响持久性的因素,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法:发放90份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锻炼动机和锻炼持续时间,动机测量(MPAM-R)量表采取李克特5分量表方式评分,锻炼的持续时间分为5个时间段:1~3个月、4~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8个月以上.结果:在5种动机中,只有健身性动机与活动持久性有微弱的相关(r=0.11,P<0.10);将5种动机分别与持久性比较,各种动机的强度均没有随着操练时限的改变而存在显著性变化.兴趣性(F=1.41,P=0.23)、竞争性(F=0.52,P=0.72)、体形性(F=1.75,P=0.14)、健身性(F=0.64,P=0.63)和社会性(F=117,P=0.32);来自不同渠道的参与者,操练的持久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细分易筋经操练12个月以上者中,坚持操练>18月者来自社区临床招募者占绝对多数.(P<0.05)结论:在今后推广工作中应进一步挖掘易筋经功法的医疗效用,尤其在具体疾病防治中的量化运用,建立易筋经运动处方.从社区临床着手,从医患两方面构建社区医疗服务与功法操练连接渠道,使锻炼坚持性变成一种具有自觉性的行为模式,发挥传统功法促进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

    作者:胡伟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佩兰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佩兰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今后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52个化学成分,其中2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在90%以上.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结论:佩兰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复杂,为佩兰挥发油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王消冰;蔡宝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2005-2014年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针灸可以对交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细胞介质和生长因子的生成等方面产生影响,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发挥优势.

    作者:于思明;苑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