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

高达敏

关键词:不同剂型,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对比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其经济价值比较.方法:随机从2010年到2011年来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选出120例,将这些患者再次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对这三组患者采取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分别是:甲组采用常规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乙组采用的是肠溶性的二甲双胍口服片剂;而丙组采用的则是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血糖情况等,并对这三种治疗药物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制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经过一阶段的治疗后,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发现,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见效率上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成本却不一样,副作用情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成本高的是丙组,而副作用低的也是乙组.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采用口服二甲双胍的方式是比较有效的,同时也是副作用较少的,其中以缓释型的二甲双胍口服胶囊的效果好,而肠溶片的副作用出现几率是低的.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及其实施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月于我院产科住院的孕产妇99例,将实施风险管理的50例产妇列为观察组,余49例实施常规护理产妇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的顺产率,产后尿潴留、出血、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9%,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产科护理风险较高,实施风险管理能够使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分娩全过程中相对稳定,增强产妇的信心及忍耐力,增加顺产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较高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妊娠、分娩、及产后各期的实施方法及取得的效果.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满足了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知识的需求,了解了相关妊娠、分娩的生理现象,减少了孕产妇对妊娠、分娩的恐惧心理.

    作者:姚汶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关于消除宫外孕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

    宫外孕是现今案例较多的一种女性疾病,患者具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给予宫外孕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如何通过有效护理,使宫外孕患者焦虑心理得到消除做出探讨.

    作者:郑巧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镇痛的剂量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0.03μg/kg、0.06μg/kg以及0.09μg/kg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基本生命体征情况、用药后镇痛效果以及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A组与B组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C组相对浮动较大.B组和C组用药2h后VAS分值相似,均低于3分,镇痛效果较好;A组分值高于5分,镇痛效果较差.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镇痛中时,以0.06μg/kg的剂量为宜能有效镇痛,且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全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2011年4月到2012年9月门诊病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提供依据,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资料、临床用药资料以及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对我院门诊病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年度门诊病例中随机抽取15 000份,其中使用了抗生素的病例有3050份,使用率为20.33%.这些病例中三联用药率为0.02%,双药联用率为2.51%,单独用药率为18.99%.通过分析发现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主要涉及到一下几个方面:剂量偏大、溶媒不当、疗程过长、重复用药、药物拮抗、毒性相加和用药指征不明确等.结论:通过统计学分析,可以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从而促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石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肿瘤性发热疗效分析

    目的:具体探讨对于肿瘤发热性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的肿瘤性发热患者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肿瘤性发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消炎痛栓剂纳肛,而观察组(73例)患者则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肿瘤性发热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明显,起效时间较短,对于肿瘤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展开起着积极性的影响作用.结论:补中益气汤作为一种中药治疗,对于发热患者所起到的退热效果既持久又稳定,且治疗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杨月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急性重症胸外伤68例的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危重胸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68例危重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并发症与救治的关系.结果:本组68例患者救治成功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运用抢救措施,并注意合并伤的及时处理,危重胸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良好.

    作者:李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16岁, 因反复间歇性腹痛、呕吐8年,再发加重5天入院.出生后5天间隙性哭闹,呕吐乳汁和胆汁,未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后时有腹痛,经医院对症治疗后缓解;8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伴脐周隐痛及阵发绞痛,发作无规律,每天2~5次,毎次持续10余天,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此后每年发作1-2次,症状大体相同,缓解期无任何不适.

    作者:罗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肾肿瘤术前动脉栓塞(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肿瘤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患者在根治术前2-7天行胃动脉栓塞,结果:14例手术均顺利,出血60ml-220ml,平均120ml,无一例输血.结论:术前对肾脉肿瘤行肾动脉栓塞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增加手术成功.

    作者:陈增;粟周海;张延平;杨昌录;胡敬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锥颅引流术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我科开展微创锥颅引流术135例,疗效较满意,下面我将该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护理1.1 加强心理护理:当患者或家属得知颅内出血时,心理负担极重,常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睡眠,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热情耐心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详细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要点,介绍本科的成功经验,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作者:李春玲;王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组中有6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为同样的情况,其余的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所有患者住院时间在10-28d之间.治疗组的44例患者中,有38例治愈,6例好转,治愈率达到86.4%;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中,有26例治愈,16例好转,治愈率为61.9%.两种治疗方法直接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方法不断更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比较发现,前者的临床效果更佳显著.

    作者:蔺玉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分析

    目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已成为骨科医生间的共识.但在具体手术中各自得到的效果亦不尽相同.如有的出现髋内翻畸形、颈短缩、钉拔出、头切割、鹅头钉穿出股骨头或向前、向后漂浮等问题.在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有移错位患者采用DHS(髋动力螺钉)治疗了32例患者病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的在于观察这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作者:张登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红蛋白电泳在地贫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血红蛋白在筛查地中海贫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送检的850例患者标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检测血红蛋白各个组成部分的含量.结果:经过筛查和分析,850例患者样本中发现α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78例、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 52例,其他血红蛋白病 4例.阳性率分别为9.2%、6.1%、1.47%.结论:血红蛋白电泳可以用于检验异常Hb从而进一步诊断相关疾病.

    作者:梁毅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事项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通过对卡介苗常见差错事故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强调人员管理及培训、疫苗管理、卡介苗接种技术和反应的特殊性,严格遵守预防接种操作流程,提高卡介苗接种工作的质量.

    作者:杨立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术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疗效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05年1月到2010年6月对所收治的9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家属是否愿意接受血液灌流术分为治疗组(家属愿意接受HP治疗)和对照组(家属不愿意接受HP治疗)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液灌流术进行治疗,并且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采取有差别的护理手段,观察两组的病死率、反跳率、中间综合征发生数和平均住院时间,以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差异.结果:结果显示,除中间综合征发生人数一项两组的差异没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病死率、反跳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术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护理手段有效,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反跳率和住院时间等,值得今后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建芝;谢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7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或T管引流、术后胆道镜取石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70例,并与70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3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当 (P>0.05);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病人痛苦轻,恢复快,部分病例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可靠,疗效满意,该术式可代替部分开腹手术.

    作者:李博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院老年患者的实际心理特征进行实际观察,然后了解老年人患者的具体心理特点,然后采取相应的优质护理,对护理前后进行效果比较,从而得出优质护理对于老年人患者的实际意义.方法:针对本院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的130例老年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临床总结分析,并对老年人患者出现的特有心理特点,进行优质护理,对患者的血压、情绪、食欲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而且也对老年人患者进行评价护理人员满意度的调查,然后把具体资料和没有经过优质护理的老年人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学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患者在经过优质护理之后,患者的血压有所稳定、食欲好转而且睡眠质量明显有所好转,其他身体健康标准都有所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结论:老年人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情绪情况和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生命指征都有着深刻的联系.所以对老年人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对老年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以及提高老年人患者的生活质量来说,都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作者:冯艳红;杨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美沙拉嗪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美沙拉秦1g,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SASP1g,4次/d.治疗8周后复查肠镜.结果:治疗组35例病人8周后复查,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显效率74.28%;对照组35例病人8周后复查,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显效率40.00%.治疗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对照组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34.28%.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田正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的总体临床效果,提出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大限度上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安全状态.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将这些患者按照药物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即研究组(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上来看,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良好,所以已经成为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案.

    作者:杜润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患儿童8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86列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列,对照组进程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护理的优良率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优10 例患儿,良20 例患儿,差13例患儿,优良率为69.76%;观察组优26例,良15 例,差1 例,优良率97.67%.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优良率对比上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84,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的优良率,在临床治疗当中可以广泛推广.

    作者:李雪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