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总黄酮对醉酒小鼠自主活动及血清中乙醇浓度的影响

刘建兴;何进勇;李耿;吴庆光

关键词:葛根总黄酮, 自主活动, 血清乙醇浓度, 醉酒小鼠
摘要: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自主行为活动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以浓度为500 mg/kg、250 mg/kg、125 mg/kg的葛根总黄酮灌胃,灌胃体积均为0.2 mL/10 g.灌胃给药后30 min,按0.14 mL/10 g体质量给予56%红星二锅头,造成醉酒模型.测定小鼠攀附时间、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时间,酒后不同时间段的自主活动次数,并测定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结果:葛根总黄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攀附时间、延长小鼠睡眠潜伏时间,缩短醉酒小鼠的睡眠时间,减少醉酒后小鼠的活动次数,降低醉酒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结论:葛根总黄酮能有效预防醉酒,降低醉酒后小鼠的兴奋性,使躁烦症状减轻.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壮药大叶千斤拔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壮药大叶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硬脂酸(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咖啡酸二十二酯(5),芒柄花黄素(6),染料木素(7),2'-羟基染料木素(8),豆甾醇-3-0-葡萄糖苷(9),胡萝卜苷(10),染料木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6、8、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建猷;卢文杰;谭晓;陆国寿;黄周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中医翻译

    结合中医汉英翻译实例,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合与意合、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以及繁复与简短的不同表现特点入手,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有各自相应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很大程度影响文化之间的交流.

    作者:杨丽雯;王银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透药导入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

    目的:观察自拟方中医透药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15例(158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组)45例(60膝),采用自拟方中医透药导入治疗;对照组(B组)28例(42膝),采用自拟方药液外敷;对照组(C组)42例(56膝),采用膝关节穿刺注射透明质酸钠.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A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B、C组)(P<0.05),治疗组(A组)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方中医透药导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改善关节功能,消除或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水姣;赵彩虹;宁卫权;汤卫红;谭坚;贺心佳;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HPV16E6、E7、p53、Rb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人宫颈鳞癌HPV16 SiHa细胞E6、E7、p53、R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排毒止带汤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予复方排毒止带汤煎剂灌胃,制备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作用于SiHa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在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采集图像分析结果.结果: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72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上升;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较作用72 h明显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排毒止带汤25%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上升,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 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较25%含药血清明显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HPV16 E6、E7、p53、Rb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调控作用.

    作者:高月红;邹梅芳;李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蒙药清热八味散的鉴别

    目的:提高蒙药清热八味散的质控水平.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红花、胡黄连、苦地丁、麦冬、牛黄、檀香、瞿麦,采用理化法鉴别石膏.结果:建立了该蒙药中的红花、胡黄连、苦地丁、麦冬、牛黄、檀香、瞿麦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和石膏的理化鉴别法.结论:结果稳定可靠,重现性好,方法操作简便,具有专属性,可用于该蒙药的定性质量控制.

    作者:钱宇;巴俊杰;田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心方》研究近30年进展综述

    对近三十年来中日《医心方》研究的122种资料,通过中医文献学研究、中医学研究和中医医史人文研究进行分类探讨,并对这三大分类研究下一层的子分类进行了分析,明确《医心方》各种研究的比重,对《医心方》近三十年的研究作了一个较详尽具体的论述.

    作者:李浩;马淑红;胡昌珍;杨涛;冯兴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葛根总黄酮对醉酒小鼠自主活动及血清中乙醇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自主行为活动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以浓度为500 mg/kg、250 mg/kg、125 mg/kg的葛根总黄酮灌胃,灌胃体积均为0.2 mL/10 g.灌胃给药后30 min,按0.14 mL/10 g体质量给予56%红星二锅头,造成醉酒模型.测定小鼠攀附时间、睡眠潜伏时间、睡眠时间,酒后不同时间段的自主活动次数,并测定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结果:葛根总黄酮能明显延长小鼠攀附时间、延长小鼠睡眠潜伏时间,缩短醉酒小鼠的睡眠时间,减少醉酒后小鼠的活动次数,降低醉酒小鼠血清中乙醇浓度.结论:葛根总黄酮能有效预防醉酒,降低醉酒后小鼠的兴奋性,使躁烦症状减轻.

    作者:刘建兴;何进勇;李耿;吴庆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痔瘘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促愈合作用及机制

    目的:观察痔瘘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并从抗菌抗炎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法在SD大鼠背部制备直径约1.6 cm的皮肤感染溃疡模型共48个,随机将溃疡分为空白组(A组)、痔瘘熏洗剂组(B组)、痔瘘凝胶剂组(C组)、林可霉素林多卡因凝胶剂对照组(D组).以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各组溃疡面积愈合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各组创面均有所减小,其中以B、C组溃疡缩小尤为明显,在治疗第3天,B组与A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7、9、12天,B组、C组愈合率优于A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瘘凝胶剂对大鼠皮肤溃疡有促愈合作用,效果优于林可霉素林多卡因凝胶剂,与痔瘘熏洗剂等效.

    作者:侯孝涛;陈玉根;朱萱萱;葛冉;周正旋;曲丁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十味有毒中药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大肠癌HCT116细胞对10味有毒中药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中华蟾酥注射液、斑蟊酸钠注射液、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及藤黄对大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黄药子、龙葵、重楼、白花蛇舌草、天南星、雷公藤在相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及藤黄IC50优于亚砷酸氯化钠(P<0.05),华蟾素注射液由于采用的原药未提供原液浓度,未能得出具体的IC50值.结论:通过实验筛选证明华蟾酥注射液、斑蟊酸钠注射液、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及藤黄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的体内动物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其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浩;谷云飞;杨柏林;竺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美容药物学》教学艺术的应用与探索

    将教学艺术融入《美容药物学》课堂中,实现愉快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充实、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同时,让学生感受教学的“美”与“艺术”,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作者:唐瑰琦;唐慧;黄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消麻止痛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型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消麻止痛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就诊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麻止痛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及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7.4±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6.9)分(t=4.0198,P=0.0001),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7.3%、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4.0%(x2=5.3737,P=0.0204;x2=10.3683,P=0.0013);两组患者MCV、SCV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3%、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56.0%(x2=7.9091,P=0.0049;x2=4.1667,P=0.0412),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消麻止痛胶囊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周月红;邓奕辉;段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丹参酮胶囊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胶囊治疗,比较用药后第2周末和第4周末的患处症状改善情况并评定疗效,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率,统计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时和4周时两组患者的红斑、瘙痒、脱屑、皮损面积等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指标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仅在治疗第1周中治疗组2例和对照组7例出现用药部位红斑、瘙痒、灼痛和刺痛感等局部刺激症状;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两组治愈患者,治疗组5例(27.8%)复发,对照组6例(66.7%)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魏宝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辅助中医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干预护理对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缓解期哮喘小儿7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给予雾化吸入辅助中医敷贴+相应的特殊护理措施)和对照组(39例,给予雾化吸入辅助中医敷贴+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症状、活动、情感)的评分和血清体液免疫(IgE、IgA、IgG)、细胞免疫(IL-4、IFN-γ)指标的变化.结果:组间比较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体液免疫中治疗组的IgA、IgG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护理在患儿及家庭的护理中适用价值高,对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裴娇茹;方丽;蒋思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辨证取穴、特殊针法以及针刺联合其他疗法,并对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亚健;刘跃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同仁牛黄清心丸的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和小鼠口服同仁牛黄清心丸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作用,为临床试验设计人用安全剂量和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以SPF级ICR小鼠测定大给药量的急性毒性试验;用SPF级SD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160只大鼠按性别与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同仁牛黄清心丸高[3.06 g生药/(kg·d)]、中[1.53 g生药/(kg·d)]、低[0.77 g生药/(kg·d)]剂量组,每日按1.0 mL/100g灌胃给药1次,每周给药6d,连续灌胃26周,并分别于给药13、26周和停药4周时分批处死动物,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体重增长、食量消耗,进行血常规及血液生化学指标、尿常规检查、系统尸解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小鼠体重增长、摄食量及大体解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程中未见动物死亡.长期毒性各给药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粪便性状及摄食量等未见明显异常,各剂量组的血常规、生化学、脏器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及给药组均有少数动物个别组织出现异常,但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未出现相关毒性病理病变.结论:小鼠灌胃同仁牛黄清心丸允许的大给药量为28.235 g生药/(kg·d),相当于人日用剂量的461倍;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鼠口服同仁牛黄清心丸高[3.06g生药/(kg·d)]、中[1.53 g生药/kg·d]、低[0.77 g生药/(kg·d)]剂量组26周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该剂量下同仁牛黄清心丸对SD大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作者:杨海润;陈会丛;钟雨秋;阎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机制探讨

    探讨了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制.主要内容有:质控体系的构建、质控体系的主要内容、质控体系的运作方式、质控体系的实施成果等.研究表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深化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中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对照组予曲伏前列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及不同时间(治疗后4周及随访1、3、6个月)眼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且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时项眼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量及降低血管阻力,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丽华;李艳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ECG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时间、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ECG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5.6%和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心绞痛时间、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病频率、心绞痛时间、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能够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发生频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疗效.

    作者:张志伟;叶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蛇床子脂溶性成分不同环糊精包合物的优选与制备研究

    目的:优选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适宜包合材料.方法:制备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3种环糊精的包物,并用紫外光谱扫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3种环糊精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作用.结果:环糊精包合的蛇床子素在紫外光谱扫描下大吸收波长消失;蛇床子脂溶性成分在3种环糊精的相溶解度曲线均呈AL型,说明环糊精蛇床子脂溶性成分以1:1的比例进行包合.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效应优于其他两种环糊精,因此HP-β-CD为制备蛇床子脂溶性包合物佳选择.

    作者:王锐;邱金双;牟景龙;杨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亚健康的进展

    “治未病”是中医治病、养生的重要思想.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对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现代亚健康调理的策略,从调理原则、调理阶段、调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展开综述.

    作者:黄海波;肖子曾;向忠军;彭岭;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