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涛;陈玉根;朱萱萱;葛冉;周正旋;曲丁好
目的:研究大肠癌HCT116细胞对10味有毒中药的敏感性.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中华蟾酥注射液、斑蟊酸钠注射液、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及藤黄对大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增强,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黄药子、龙葵、重楼、白花蛇舌草、天南星、雷公藤在相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及藤黄IC50优于亚砷酸氯化钠(P<0.05),华蟾素注射液由于采用的原药未提供原液浓度,未能得出具体的IC50值.结论:通过实验筛选证明华蟾酥注射液、斑蟊酸钠注射液、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及藤黄可抑制HCT116细胞增殖,为进一步的体内动物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其机制还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浩;谷云飞;杨柏林;竺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医预防与治疗瘟疫具有独特的方法,寻找特定的时空规律推算出瘟疫暴发的可能性,进而针对性的防治,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本文使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2015年至2025年瘟疫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包括瘟疫发生的时间、地点、特点等,并对其中医预防提出建议以供参考,希望据此开展中医运气理论指导下的治未病瘟疫防治系统工程.
作者:尤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和神经生理疗法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生理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进行治疗.采用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NFD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1分值均有所提高,NFD分值有所下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BI、NFD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生理疗法能明显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汤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莪术、白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挥发油得量为指标,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的提取影响,优选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收率综合评分为指标,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挥发油包合的影响,优选出佳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过20目筛粗粉,加6倍量水,不浸泡,提取6h;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比1:6,包合120 min,包合温度为50℃.结论:该提取方法可较完全地提取莪术、白术挥发油,经β-环糊精包合后,性质稳定,包合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吴桐;张相林;宋威江;李蕊;耿怡玮;姚树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活血汤内服联合椒艾四黄汤外洗治疗小腿骨皮缺损行游离骨皮瓣术后局部再感染的疗效.方法:将48例游离皮瓣早期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加味复元活血汤配合椒艾四黄汤外洗;对照组患者继续常规消毒换药,持续2-3周,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直至渗出减少.结果:治疗组在疼痛缓解、创面感染渗出控制、创面结痂痊愈周期、抗生素使用时长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复元活血汤口服配合椒艾四黄汤外洗治疗游离骨皮瓣术后早期感染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感染局部骨皮瓣循环,具有抗炎抑菌、促进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刚;谭旭仪;马岚;程春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ECG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病频率与心绞痛时间、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ECG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5.6%和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病频率、心绞痛时间、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病频率、心绞痛时间、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能够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发生频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疗效.
作者:张志伟;叶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麻止痛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气阴两虚夹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就诊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消麻止痛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及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17.4±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6.9)分(t=4.0198,P=0.0001),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7.3%、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4.0%(x2=5.3737,P=0.0204;x2=10.3683,P=0.0013);两组患者MCV、SCV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3.3%、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7%、56.0%(x2=7.9091,P=0.0049;x2=4.1667,P=0.0412),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消麻止痛胶囊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作者:周月红;邓奕辉;段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联合肤痔清治疗肛门术后肛周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肛门术后肛周急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红光照射联合肤痔清外擦治疗,对照组采取氯雷他定口服加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肛门术后肛周急性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晓燕;唐凯;邓鹏;王真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壮药大叶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硬脂酸(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咖啡酸二十二酯(5),芒柄花黄素(6),染料木素(7),2'-羟基染料木素(8),豆甾醇-3-0-葡萄糖苷(9),胡萝卜苷(10),染料木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6、8、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黄建猷;卢文杰;谭晓;陆国寿;黄周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及药理实验研究进展,发现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本方的药理实验主要从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抗氧化、抗衰老、抗应激等方面进行研究.
作者:王雨桐;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人宫颈鳞癌HPV16 SiHa细胞E6、E7、p53、R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排毒止带汤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25%含药血清组及50%含药血清组予复方排毒止带汤煎剂灌胃,制备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作用于SiHa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在2%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采集图像分析结果.结果: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72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上升;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较作用72 h明显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排毒止带汤25%含药血清作用120 h,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上升,复方排毒止带汤50%含药血清作用120 h HPV16 E6、E7 mRNA表达水平较25%含药血清明显下降,p53、R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排毒止带汤含药血清对HPV16 E6、E7、p53、Rb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调控作用.
作者:高月红;邹梅芳;李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禾肾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3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子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禾肾丸,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分别进行肝肾功能、血脂常规等检查,并评价临床疗效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后,两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定量及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第1、3个月尿蛋白、血总胆固醇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禾肾丸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预后,减轻激素所产生的并发症.
作者:李旭华;何泽云;郭志强;熊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结合中医汉英翻译实例,从英汉两种语言形合与意合、主动与被动、静态与动态以及繁复与简短的不同表现特点入手,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中医英译的影响.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有各自相应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很大程度影响文化之间的交流.
作者:杨丽雯;王银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优选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适宜包合材料.方法:制备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3种环糊精的包物,并用紫外光谱扫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3种环糊精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作用.结果:环糊精包合的蛇床子素在紫外光谱扫描下大吸收波长消失;蛇床子脂溶性成分在3种环糊精的相溶解度曲线均呈AL型,说明环糊精蛇床子脂溶性成分以1:1的比例进行包合.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蛇床子脂溶性成分的增溶效应优于其他两种环糊精,因此HP-β-CD为制备蛇床子脂溶性包合物佳选择.
作者:王锐;邱金双;牟景龙;杨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对照组予曲伏前列素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流阻力指数)及不同时间(治疗后4周及随访1、3、6个月)眼压下降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且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流阻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时项眼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火明目汤联合曲伏前列素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量及降低血管阻力,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陈丽华;李艳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对近三十年来中日《医心方》研究的122种资料,通过中医文献学研究、中医学研究和中医医史人文研究进行分类探讨,并对这三大分类研究下一层的子分类进行了分析,明确《医心方》各种研究的比重,对《医心方》近三十年的研究作了一个较详尽具体的论述.
作者:李浩;马淑红;胡昌珍;杨涛;冯兴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颈痛方改善颈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颈后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颈痛方治疗,对照组33例子颈痛颗粒治疗.于手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JOA评分及Tsuji评分,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颈后路手术,术后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术后及术后6个月两组JOA的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术后6个月的Tsuji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痛方可有效改善颈后路手术后轴性症状.
作者:常峥;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探讨了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机制.主要内容有:质控体系的构建、质控体系的主要内容、质控体系的运作方式、质控体系的实施成果等.研究表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深化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符合中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清康灌肠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清康灌肠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激素水平及疗效.结果:除对照组雌二醇水平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雌二醇水平、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康灌肠液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于立娟;杨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五指山绿茶中茶多糖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五指山绿茶中茶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料液质量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与浸提次数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以L9(34)正交试验确定其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茶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水质量比;佳提取工艺为料液质量比1 g:15 mL、浸提时间:180 min、浸提温度:90℃、浸提次数:3次,该工艺条件下茶多糖的得率为45.10%.结论:为五指山绿茶中茶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作者:任芯;王春良;翟锐锐;缑宏达;黄珊珊;陈丽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