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藤药贴膏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盆腔炎验案2则

单建学;陈淑琼

关键词:藤药贴膏剂, 盆腔炎, 验案
摘要:1 验案1患者,女,37岁,已婚,个体户.1诊:2011年4月25日,主诉:下腹胀痛、刺痛3个月.患者3月前出现下腹胀痛、刺痛,拒按,且持续存在,休息后无缓解,并伴有腰骶酸痛,肛门坠胀,胸肋、乳房胀痛,脘腹胀满,食欲欠佳,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盆腔检查:阴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宫体压痛,宫颈举痛,不活动,右侧附件增厚,拒按,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7.86×109/L,中性粒细胞5.13×109/L,白带与血培养可见致病菌,超声波显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可见1.8 cm×2.0 cm×1.7 cm大小肿块,边界欠清、欠规则,内为低回声夹有不规则的高回声及液暗区,盆腔内可见游离液暗区,深处3.0 cm,诊断:西医:盆腔炎,中医:妇人腹痛,辨证:气滞血瘀.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2例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服用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奥美拉唑片合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6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胃镜及用HAMN抑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慢性胃炎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6.5%,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八味解郁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涂云;王志花;戴兆燕;钱耀华;黎小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李祥云教授巧用虫类药治疗妇科病经验

    通过汇总并分析李祥云教授常用虫类药的性味归经、药理研究、临床配伍、使用经验及自创含虫类药经验方的功效主治等,总结李教授使用虫类药治疗妇科病的经验,认为:李师不拘一法,善用巧用虫类药,使血脉通畅,脏腑功能正常,疗效如鼓应桴,其辨治思路灵活巧妙,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总结经验以借鉴.

    作者:李俊箐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药与需要浓度监测的西药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与治疗浓度监测西药相互作用的中药物质及机制,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资料信息.方法:通过对2000-2014年国内外各大索引收录的中药与西药相互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中药物质及机制,并挖掘相似性质的中药提示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结果:目前中药对治疗浓度监测西药影响研究结果主要有:(1)结论相对明确;(2)结论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3)未提示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研究方式主要以动物实验为主的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考虑与中药产地不同,受试人群或测试方法等方面相关.结论:目前研究方式主要以动物实验为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更科学合理地中西药联用,可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阐明.

    作者:李映辉;徐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小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单纯小针刀与小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侧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小针刀治疗,每周1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程结束时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疗效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优良率为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臭氧注射能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远期疗效可.

    作者:钟鹏程;赵新红;唐武;彭农建;王良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计算机技术及数学算法在证候规范化中的应用现状概述

    从四诊信息客观化和证候分类诊断模型构建两方面,述评了计算机技术及其算法在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计算机技术对于促进中医证候规范化大有裨益,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借鉴应用.

    作者:赵静;万芳竹;鞠建庆;崔德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肝动脉介入治疗,而观察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而体力状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VS 11.7%,P<0.05),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5.0% VS 7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ST、AL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缓解疼痛,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子东;贾广志;关利君;王泽鑫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建设的研究

    围绕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毕业课题研究数据资源建设问题,分析了建设意义,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设计了数据资源库和数据资源服务平台.

    作者:李丹;闫朝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张锡纯言麻杏石甘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辨析

    仲景麻杏石甘汤作为清热宣肺、降气平喘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肛肠科等.近现代名医张锡纯却在《医学衰中参西录·薄荷解》中首次明确提到麻杏石甘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此说法确有可取之处,试从麻杏甘汤证治溯源,麻黄用薄荷代之可行性等方面以辨析之.

    作者:王雷;彭波;彭星;程举;陈天祥;张茂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刘建和教授辨治心悸(心律失常)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详述了刘建和教授运用中西医辨治心悸(心律失常)及和解定悸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包括探讨心悸的病机、治法、方药及调养和医案举例.

    作者:龚培培;李鑫;王建国;唐银;孙琳琳;刘建和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金氏脉学系列研究(二)浅析“金氏脉学”中的6个量化指标

    在金氏脉学中,特征是组成脉形的基本单位,是临床诊断的基础;脉形是特征的综合体,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对脉形进行量化分析与评价是金氏脉学定量诊断基础,是金氏脉学对传统脉学的创新性发展.特征的数量化指标用特征的周期密度、周程密度和离散系数表示;脉形的数量化指标用理论确诊率P、误差系数σ和脉形指数Z表示.

    作者:姜宝秀;辛超;边振;金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益气活血方对情绪应激情况下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P物质、ET-1及NO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情绪应激情况下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P物质、ET-1及NO含量的影响,为益气活血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理论设想和依据.方法:采取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法[5 mg(kg·d)],慢性不可预见性情绪刺激法制造大鼠情绪应激心血管疾病模型.设空白组、双心疾病模型组、中药组、心肌缺血组、西药组5组.采用超声心电图监测法,记录心脏功能,采用酶联免疫组化ELISA法测定血清NO、ET-1、P物质的变化.据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分别观察对比用药14d、32 d后各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双心疾病模型组大鼠血清NO、ET-1、P物质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或P<0.05);实验32 d后,双心疾病模型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心疾病模型组、心肌缺血组血清NO、ET-1、P物质含量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药组、西药组血清NO、ET-1、P物质含量均低于双心疾病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药有利于增加情绪应激情况下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射血分数,其原因可能与其对P物质、NO和ET-1的作用有关.

    作者:万婷;郭书文;吴佳妮;张璐;武建功;陈曦;刘文臣;苏兆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青龙衣醇提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基因芯片表达的影响

    目的:了解青龙衣醇提物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基因芯片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探讨青龙衣醇提物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青龙衣醇提物,在37℃恒温、5% CO2培养K562细胞.采用浓度为0.1、0.5、2.5、12.5、62.5 mg/mL的青龙衣醇提物分别处理K562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处理后K562细胞的形态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周期.提取细胞的总RNA,生成cDNA,构建基因芯片,并检测基因表达的结果.结果:经过12.5 mg/mL青龙衣醇提物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G1期细胞占23.8%,S期占59.9%,G2期占16.3%;而对照组的细胞周期:G1期占22.9%,S期占72.4%,G2期占4.7%;经青龙衣醇提物处理的细胞中,G2期的细胞比例上升,S期细胞比例下降.管家基因为β-actin,构建的基因芯片的特异性、均一性与重复性均良好.表达上调的基因有chk1;下调的基因有cyclinB1、cyclinE1、cyclinD1、cdk4、cdk2、E2F1、PCNA、VEGF、DNA-Topo Ⅰ、DNA-PK、jnk和mcl-1.结论:青龙衣醇提物通过调控与细胞周期、血管生成、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抑制K562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从而表现出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梅;陈永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HPLC法测定复方芎芍胶囊中指标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复方芎芍胶囊样品中2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样品用超声提取法,用In-ertsil ODS-3色谱柱分离样品,流动相为乙腈与0.5‰磷酸,梯度洗脱,流量为1mL·min-1,柱温为室温,用紫外检测仪210n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0.5~50 mg·mL-1,检出限为0.5 mg·mL-1;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5 μg·mL-1~50 μg·mL-1;检出限为50 ng·mL-1.对于待测组分γ均大于0.9997;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5.92~101.91%;RSD%低于3.2%(n=3).结论:本法可用于复方芎芍胶囊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作者:唐跃年;金樑;张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注射用双黄连致敏检测方法和致敏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年来注射用双黄连的致敏检测方法和致敏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为更合理的开发利用双黄连提供研究思路.认为注射用双黄连剂因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使其应用收到了很大限制,致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致敏物质基础的研究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作者:郑竹;孙佳琳;冯宇飞;王艳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新安医学妇科学术源流及特点探析

    探析了新安医学妇产科的学术源流及特点,列举了新安医学妇科名医名著,归纳了新安医学妇科学术思想,包括著书立说、理论创新,创建新方,辨治立法,组方制药等等方面.认为数百年来,新安医学妇科流派治学严谨,穷理格物,成效卓然;妇科名医,代出不穷;妇科医籍,卷帙宏富,名蜚杏林;学术发展,承前启后,垂青至今,应当继承其学术源流,不断提高中医药防治妇科病水平,为群众健康服务.

    作者:储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记技术在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优势探讨

    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作为蛋白质组学的新兴研究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特有的等量同位素标记方法可以一次比对多组样本间蛋白质组的差异,满足生物学重复的同时减少了技术误差;ITRAQ技术标记的样本来源广泛,实现了离体标记.采用ITRAQ技术,对机体不同层次蛋白质组进行整体研究可以系统地展现机体功能状态的改变,阐释证候的演变,为证候实质的揭示提供了简便和高度可信的途径.ITRAQ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证候实质的科学阐释和实现证候的客观诊断带来契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徐静雯;李运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理论探讨

    “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是一种经过临床证实比较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的针刺方法.文章结合古典针刺理论介绍“四冲穴”阴中隐阳法的由来.“四冲穴”采用二井、二心、二原的配伍原则,选穴谨慎、配伍精当;阴中隐阳法源于经典、理论严谨、操作方便.“四冲穴”阴中隐阳法虽出于经典,却又高于经典,经过大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作者:宋敬华;刘兢;李秀霞;李雪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200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用西药康力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方治疗,疗程98 d.观察两组治疗后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马西虎;吴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针灸——中国外销的奇葩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虽然漫长,但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产品能长期热销海外的并不多.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中国外销的高峰,第1个是中国清代的康雍乾盛世,乾隆年间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走向低潮,直到清末民国初期,中国失去了外销大国的地位.第2个外销高潮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仍然在增长阶段,尚未见顶.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Meta分析为依据,客观评价健脾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选择健脾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veMan5.2分析软件对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常规西药组相比,合并健脾益气类中药组在总体临床疗效改善[OR=3.18,95%CI(3.53,9.43),P<0.00001],降低空腹血糖[WMD=--0.85,95%CI-1.24,-0.4),P<0.0001]、餐后2h血糖[WMD=-1.17,95%CI(-1.49,-0.85),P<0.0001]及糖化血红蛋白[WMD=--0.84,95%CI(-1.39,-0.29),P=0.003],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WMD=-1.09,95% CI(-2.08,-0.09),P=0.03],提高胰岛素敏感性[WMD=0.57,95%CI(0.12,1.03),P=-0.01]及改善血脂方面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组.结论:健脾益气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受纳入文献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王雪;李晓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