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像表现

毛雅梅

关键词: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软骨下骨, 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节退行性病变, 增生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 骨性关节病, 症状表现, 活动障碍, 关节软骨, 关节变形, 常见原因, 骨损伤, 变形性, 搜集, 平片, 患者
摘要: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病等,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是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甚至出现关节变形,目前在我国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现对我院搜集的56例该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各类抗菌药物是儿科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的利用各类抗菌药物是保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安全的、科学的治疗的前提.但是由于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稍微不合理的利用就容易产生很多的副作用,如细菌感染、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儿童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如何更好的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保护祖国的下一代,就应该做到合理的利用各类抗菌药物,节约资源等.

    作者:沈均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分娩减痛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分娩减痛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建立档案、并准备在我院分娩的306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当时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0人予常规护理,循证组156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查找文献实据结合护理人员经验和临床情况,实施呼吸法分娩护理.结果:循证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循证护理在分娩疼痛护理中的应用,能显著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不适,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何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口服给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具体给药方案,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采用不同的口服给药治疗方案.对照组对其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他巴唑)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实验组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他巴唑)联合用药,同时配合给予泼尼松,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给予患者PTU和他巴唑联合用药,40例患者中28例一次性治愈,8例患者有复发情况,4例患者甲状腺亢进症状并无明显好转,病情无缓解.实验组给予患者PTU和他巴唑联合用药,同时配合给予患者泼尼松,40例患者中37例一次性治愈,3例患者有复发情况.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实验组治疗方案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他巴唑)联合用药,同时配合给予患者泼尼松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显著,相比于传统用药方案,其治愈率显著提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明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我院高血压病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影响高血压病人合理用药相关因素类型分为:药物自身的作用、经济性、用药方案调整、处方不合理、药物不良反应、营养饮食不良、其他等.其影响高血压病人用药安全所占的比率依次为:26.5%、21.5%、16.25%、13.25%、8.25%、7.50%、6.75%.其中占主要影响因素的类型为药物自身作用及经济性.结论:影响高血压病人用药相关因素与药物的自身作用及经济性等诸多指标均有关,我院目前抗高血压药使用基本合理、尚需对影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分析、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樊汝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校准与质量管理探讨

    为了提高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在基层医院没有全血质控物的情况下,同时采集毛细血管血,手工稀释,误差来源多,因此做好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和质控很重要.本文以迈瑞公司研制的BC-18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例,着重对三分类全自动分析仪的校准与质控进行阐述.

    作者:李伟;于瑞荣;孙其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保健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了健康者的预防保健,人们对体检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健康体检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人性化护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概述了人性化护理在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中的必要性,并从体检前、体检中以及体检后三方面阐述体检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做法,为医疗机构实行人性化护理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李小凤;田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风寒型面瘫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面瘫患者进行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电针结合超短波治疗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法.结论:电针结合超短波治,提高了治愈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万鹏;陈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论头孢地尼胶囊对呼吸道感染病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对于使用头孢地尼治疗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100例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全部病例经过对血和尿常规进行检查以及开展痰细菌的培养、药敏试验等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对所有患者使用100mg的头孢地尼胶囊,每天服用3次,连续口服用药7天后,对患者开展随访,对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一些症状和体征进行记录并开展评价,对不良反应同时作出记录.结果:100例患者全部采用头孢地尼胶囊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使用头孢地尼对呼吸道感染症状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慢支急性发作以及急性细茵性的支气管炎有效率较高,为90%、82%和95%,没有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分析可知使用头孢地尼对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治疗是安全的且有效的.

    作者:高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80例眩晕症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眩晕症临床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眩晕症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26例,占65%;有效12例,占30%;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10例,占25%;有效21例,占52.5%;无效9例,占22.5%;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眩晕症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较好,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效缓解,脑组织供血得以改善,且有效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作者:曾水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后勤服务人员要有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在每一个细节上不畏困难,精益求精,力争佳;只有这样才能改进后勤各项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优化相关流程,更能节能减耗,提升医院内涵,使医院的发展能够与时俱进,为创建现代化医院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徐春;黄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患者感染部位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针对我院近四年来患者在呼吸道方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供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治作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的临床资料,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从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男女患者的比例接近3∶2,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多,占总人数的45 6%.结论:针对这些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得知,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隔离措施等,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呼吸内科的感染率.

    作者:曹传德;于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关节损伤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早中期骨关节损伤康复的治疗方法,进而确定各个时期康复治疗的重点.方法:通过对骨关节损伤的早期、中期以及后期的治疗的比较研究康复治疗的重点时期.结果:应当重视早期康复治疗,制定正确有效的康复计划,中期进行康复训练配合物理治疗,以恢复骨关节损伤部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早期治疗对损伤康复很关键,中期治疗至关重要,晚期治疗也不可忽视.

    作者:普跃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螺旋CT在老年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老年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接受急腹症治疗的老年的患者80名,其中40名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作为CT组,40名患者采用肝脏MRI技术进行诊断,作为MR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T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MIR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技术可对老年急腹症病因进行准确诊断,对于老年急腹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支架断裂的临床预后及处置

    综述冠脉支架断裂后临床不良后果及其对策.说明冠脉支架断裂后,MACE、支架内再狭窄、血运重建率、心梗和支架内血栓率明显增加,支架断裂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乔怀宇;盖鲁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益智开窍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以痰浊瘀血为病机,采用活血化痰,涤痰逐瘀原则组方,制成中药益智开窍汤治疗VD,并进行了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旨在讨论痰浊瘀血在V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在防治VD方面的发展.方法:观察脑卒中病人190例,以DSM-IV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VD组和非VD组,将纳入VD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益智开窍汤1日两次服用.对照组予多哌奈齐20mg口服每日一次.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血浆含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WAIS-RC减分率等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下降相关,中药益智开窍汤通过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多哌奈齐.

    作者:亓子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夫西地酸的临床抗菌应用

    目前,虽然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仍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其所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人们在专注研制新药的同时,开始重新评估和考虑以前用过的药物和疗法.夫西地酸作为一种经典的窄谱高效抗生素,尽管在1962年发现并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仍对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很低的耐药率,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抗MRSA新的选择.

    作者:杨恩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在手术治疗、西药治疗的同时,选用相应的中药治疗,加用开窍醒脑汤(主要药物:全蝎、良姜、石膏、知母、冰片等),每次100ml,每日3次.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4.7%,均非常显著的好于对照组(显效率为44.3%,总有效率为67.9%,▲▲P<0 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急救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作者:李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浅表淋巴结是否有病变,例如良性或是恶性等,对价值进行诊断判别.方法:选取2012年在某院进行诊断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了解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浅表淋巴结会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明显的区别,例如形态、淋巴门、内部回声等.经过对所选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良性比恶性组数量更多,两组之间也有明显的显著性差异.良性组比恶性组有较小的Rr、PI值,但是对于两组的大、小值之间却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浅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其对于实践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亚东;李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重症肺炎200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200例患儿,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00例,对他们都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了特殊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采用了普通的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他们的转归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采取特殊护理,能更快地促进患儿身体恢复,降低了病死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议儿内科护理医患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当前,在医院的儿内科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因素造成了医患纠纷.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随机抽取儿内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名患儿,分析研究引发儿内科护理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家属背景差异性因素,以及医疗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儿内科护理医患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能、转变医护服务理念,加强医护的规范化操作,重视对医护纠纷的防范,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张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