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脑梗塞的病因与治疗

宋佳

关键词:脑梗, 治疗, 康复
摘要: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脑梗死的发病涉及血管壁、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状态等多种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硬化的重要炎症因子.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脑血栓症状及治疗

    随着我国老龄人增多,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包括血管因素、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异常等.揭示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对临床上正确诊断、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陆克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校准与质量管理探讨

    为了提高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在基层医院没有全血质控物的情况下,同时采集毛细血管血,手工稀释,误差来源多,因此做好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和质控很重要.本文以迈瑞公司研制的BC-18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为例,着重对三分类全自动分析仪的校准与质控进行阐述.

    作者:李伟;于瑞荣;孙其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患者感染部位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针对我院近四年来患者在呼吸道方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供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治作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的临床资料,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从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男女患者的比例接近3∶2,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多,占总人数的45 6%.结论:针对这些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得知,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隔离措施等,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呼吸内科的感染率.

    作者:曹传德;于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手足口病124例临床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对2011~2012年我院儿科收治的124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4例手足口病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及死亡,未出现大的流行.结论:小儿易患手足口病,应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及早预防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刚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术前访视的必要性,谈谈开展术前访视的内容,方法和发展.方法:将符合手术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针对性的术前访视;而对照组42例不做术前访视,所有问卷调查表需由患者填写,并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焦虑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恐惧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101).结论:术前访视能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取得患者和家属术中佳配合的保证,也是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关键.术前访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甄惠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普外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普外重症胰腺炎的佳手术治疗方案,总结治疗经验,分析治疗效果[1].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6年至2007年8月间接收治疗的64例普外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把他们平均分为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医师进相应的疗效观察,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回访.结果:手术治疗组的32例病人中,没有出现一例死亡,所有患者中有27例治愈,2例呈显效,3例呈有效,治愈率为84.3%.32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人中,25例治愈,3例呈显效,2例有效,2例死亡,治愈率为78.1%.结论:对于普外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比采用非手术治疗好,这种方法具有治疗时间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对普外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李如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结核咯血6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方案,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98%的患者好转出院.结论:做好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休息与体位及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肠EMR及ESD术中使用CO2的有效性评估

    目的:探讨行结肠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术中使用CO2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接受结肠镜EMR和E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CO2和空气作为充气介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操作时间、p(ETCO2)无明显差别,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结肠EMR及ESD术中应用CO2不影响操作,安全可靠.

    作者:廖江涛;李娟;陈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非心脏外科手术前的全身麻醉对中老年患者手术后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因素.为临床上非心脏外科术后前的全身麻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08年7月至12年7月收治的80例非心脏外科手术中老年患者(年龄大于50岁)术前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然后对其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后的一天,三天以及七天后对其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评分(MMSE),然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患者全身麻醉术前术后,以及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的差异.同时浅显探讨一下引起中老年全麻术后认真功能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上述80例患者,在术后的前三天内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的紊乱情况.基本表现为7项简易的认知功能检测少有两项低于常人的基础值的80%以上.在术后的第一天,认知功能紊乱发生概率为86.25%,术后的第三天,认知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为63.75%,术后的第七天,认知功能紊乱的发生概率为41.25%.结论:非心脏外科手术前全麻术有很高概率引起中老年病人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该认知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影响患者全身麻醉术后的认知功能及其恢复的因素可能包括年龄、血氧浓度、手术过程中血压的波动情况、麻醉的不同深度.临床医生应当给予该现象足够的关注.

    作者:彭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力度的对策探析

    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医院行政管理的优劣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力度的建议和对策,为加快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廖名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保健意识和疾病防范意识不断增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护理对象从病人扩展到了健康者的预防保健,人们对体检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健康体检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人性化护理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概述了人性化护理在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中的必要性,并从体检前、体检中以及体检后三方面阐述体检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的具体做法,为医疗机构实行人性化护理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作者:李小凤;田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软骨及软骨下骨影像表现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又称骨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病等,是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产生临床症状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是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甚至出现关节变形,目前在我国该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现对我院搜集的56例该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雅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脑梗塞的病因与治疗

    急性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脑梗死的发病涉及血管壁、血流动力学及血流状态等多种因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学指标,而且是参与动脉硬化的重要炎症因子.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46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符合标准的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实施妇科千金胶囊联合西药宫腔灌注;对照组仅用西药宫腔灌注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诊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子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文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会引起情感性的精神障碍.鉴于此,本文着手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上的人文服务特点,并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分析了如何将人文关怀合理地体现在妇产科护理中.

    作者:曾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胱抑素C在狼疮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变化规律及 Cys C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肾脏损害方面较尿素 (Urea)、肌酐 (Cr)、β2-微球蛋白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份SLE患者94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中Cys C、Urea、Cr、β2-MG浓度及尿中24小时UmALB和Cys C的浓度并以24小时UmALB为依据将其分为UmALB正常的SLE组及UmALB异常的LN组,LN组再分为LN1和LN2二组.并作ROC图比较各个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疾病组血清及尿 Cys C和血β2-MG水平之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N2组Urea、Cr水平与单纯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图下的AUC显示Cys C的诊断效能优于Urea、Cr,和β2-微球蛋白相当.结论:血清 Cy s C较 Urea、Cr 、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的肾损害及进程方面更敏感,是反映狼疮肾炎病情尤其是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冬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硬膜外麻醉导管打结一例

    目的:研究1例硬膜外麻醉导管打结的拔除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3月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疝修补术过程中硬膜外导管打结难以拔除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拔管次日23小时后,患者取侧卧位,于穿刺导管旁逐层注射利多卡因局麻药,从不同的角度持续轻拉拔除导管.结果:导管顺利拔出导管,未出现折管、断管现象.结论:硬膜外导管留置一段时间后注射麻醉药物是一种能够拔除硬膜外麻醉打结的有效方法.

    作者:范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程度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变的关系.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00例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糜烂、中度糜烂和重度糜烂三组.同时选取同期宫颈光滑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表达,比较各组CIN和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结果:各组无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疾病构成比分别为对照组(宫颈光滑组):86.0%、6.00%、5.00%、2.00%、1.00;轻度糜烂组:81.63%、7.15%、6.12%、4.08%、1.02%;中度糜烂组:83 33%、5.88%、4.90%、3.92%、1.96;重度糜烂组:84.00%、7.00%、4.00%、4.00%、1.00%.轻重中各组之间的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糜烂组CIN和宫颈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糜烂组.结论:与宫颈糜烂相比,CIN的发生并未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糜烂程度与癌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和标准.

    作者:朱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分段保健护理措施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分段保健护理措施对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孕妇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3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6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给与患者分段保健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糖尿病病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以及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空腹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餐后3小时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不同时期,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助于孕妇顺利分娩,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ICC和CV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置管静脉输注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我科124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分为两组,1组74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PICC,2组50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结果:PICC平均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CVC.结论:PICC和CVC置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长期输液或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云霞;朱凤霞;贾晨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