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文
目的:探讨上前牙缺损的修复治疗,正上前牙位于口腔的前部,易因外伤而造成牙冠折裂、缺损,影响患者的进食,语言和美观.因此,患者迫切要求尽快修复.方法:通过分析上前牙缺损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关于上前牙缺损修复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牙体缺损修复医治设计时要遵照生物、机械与美观三大准绳,详细操作时要综合剖析与思索,使其一致协调,修复体要到达对所修复牙及四周口腔组织的生理保健要求.
作者:甘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方案,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98%的患者好转出院.结论:做好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休息与体位及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公立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医院行政管理的优劣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力度的建议和对策,为加快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廖名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2年9-12月份,选择来我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按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服务,对观察组实施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后,针对相关的评估内容征求患者的反馈,对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由于观察组实施了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能够给以及时的解答和处理,在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所以,各项评估指标的满意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优化基础护理,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谭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会引起情感性的精神障碍.鉴于此,本文着手研究在妇产科护理上的人文服务特点,并根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分析了如何将人文关怀合理地体现在妇产科护理中.
作者:曾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上肢骨折病人功能锻炼后的功能影响调查,探讨功能锻炼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通过入院教育、体位、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教育、出院指导等六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论:功能锻炼可帮助病人大限度恢复上肢功能.
作者:张素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常因进食困难和疾病本身的损耗而出现营养不良.同时,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比较高,目前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就是手术[1].手术又会带来严重的创伤和应激,引起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而加重营养不良[2].因而对食道癌术后病人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已经成为食管癌患者常规治疗之一.本研究着眼于比较营养支持方法对于食管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的差别.
作者:任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前,在医院的儿内科医疗和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因素造成了医患纠纷.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随机抽取儿内科自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0名患儿,分析研究引发儿内科护理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主要有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家属背景差异性因素,以及医疗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儿内科护理医患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要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能、转变医护服务理念,加强医护的规范化操作,重视对医护纠纷的防范,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张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普外重症胰腺炎的佳手术治疗方案,总结治疗经验,分析治疗效果[1].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6年至2007年8月间接收治疗的64例普外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把他们平均分为采用手术治疗的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医师进相应的疗效观察,及时的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回访.结果:手术治疗组的32例病人中,没有出现一例死亡,所有患者中有27例治愈,2例呈显效,3例呈有效,治愈率为84.3%.32例非手术治疗的病人中,25例治愈,3例呈显效,2例有效,2例死亡,治愈率为78.1%.结论:对于普外重症胰腺炎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比采用非手术治疗好,这种方法具有治疗时间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对普外重症胰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李如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急诊内科的昏迷患者病因和抢救措施的调查研究.方法:对192例急诊科的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制定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对192例昏迷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可以得知,急性中毒和原发性脑疾病是为常见的昏迷原因,随后是糖尿病并发症,继发性脑病也可以引起昏迷,其中有死亡病例4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病以及中毒.结论:急诊内科患者的昏迷主要原因是原发性脑病及急性中毒,因此要早期准确诊断,并且配合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才可以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介入治疗的优势、以及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的进展,以供与医护同仁交流.
作者:马艳娥;郭淑辉;侯美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针对我院近四年来患者在呼吸道方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可供呼吸道感染预防诊治作为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的临床资料,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从临床资料研究表明,男女患者的比例接近3∶2,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多,占总人数的45 6%.结论:针对这些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得知,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隔离措施等,防止交叉感染,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呼吸内科的感染率.
作者:曹传德;于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引起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0例食管异物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中,治愈50例,并发症4例.结论:通过护理减少食管异物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庞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头痛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5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
作者:张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Cys 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中的变化规律及 Cys C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肾脏损害方面较尿素 (Urea)、肌酐 (Cr)、β2-微球蛋白的优越性.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份SLE患者94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中Cys C、Urea、Cr、β2-MG浓度及尿中24小时UmALB和Cys C的浓度并以24小时UmALB为依据将其分为UmALB正常的SLE组及UmALB异常的LN组,LN组再分为LN1和LN2二组.并作ROC图比较各个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疾病组血清及尿 Cys C和血β2-MG水平之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N2组Urea、Cr水平与单纯S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图下的AUC显示Cys C的诊断效能优于Urea、Cr,和β2-微球蛋白相当.结论:血清 Cy s C较 Urea、Cr 、在反映狼疮肾炎患者的肾损害及进程方面更敏感,是反映狼疮肾炎病情尤其是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作者:刘冬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阑尾炎在临床治疗中的手段和方法,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8例阑尾炎患者诊疗过程,对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阑尾炎类型较多,术前应明确诊断.对收治的218例阑尾炎患者,112例腹壁较薄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额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60例腹部症状重,疑似穿孔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46例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和疑似阑尾脓肿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收到较好结果.结论:在阑尾炎住院患者中,对不同体型,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可避免手术风险的发生,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但近几年来,屡屡发生得怪病无法医治的悲痛现象,社会科学医疗水平还不够,暂时还无法解决一些医学界的医治难题.但我们应尽大可能性不要让悲剧发生,尽早的将厄运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本文就从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出发,探讨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指导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谢润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对医院的服务内容及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要发展,要适应社会需要,就要不断扩大医院服务,使得护理工作内涵得到拓展,护理工作量必然有所增加,医院增加了护理人员,提示工作人员的分工要做重新安排,否则会影响护理质量.
作者:白明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我国老龄人增多,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血栓形成是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过程,其作用机制包括血管因素、凝血、抗凝以及纤溶功能异常等.揭示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对临床上正确诊断、治疗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陆克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产后出血各类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选取南涧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产后出血患者201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院接诊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率为4.03%,其中170例为剖宫产出血,31例为顺产出血,分别占产后出血例数的84.58%、15.4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导致孕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占63.18%;其次为胎盘因素,占23.38%,另有9.95%属软产道损伤,3.48%为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在出血发生率方面,与适龄产妇、初产妇以及新生儿体重低于4kg者相比,高龄产妇、经产妇、新生儿分娩体重超出4kg者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高危妊娠早期应及时开展产前检查,并在产时与产后对产妇情况展开严密观察,对产后出血情况予以正确处理,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出血发生率,确保孕妇身心健康.
作者:字永香;何太余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