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NF-κB及内源性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范丽丽;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胃颗粒, NF-κB, 内源性抑制因子
摘要:目的: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NF-κB和内源性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细41例.治疗组服用萎胃颗粒;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取病理活检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增加胃黏膜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中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心得

    阐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在便秘治疗中的运用心得,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特别是通便以利肺气宣肃,临床用于治疗肺部疾病.通过宣肃肺气来通降大便,临证在辨证治疗便秘时加用宣肃肺气之药,达到宣上通下之效,则取效较之单纯通便为佳.并需注意饮食调节.

    作者:赵如峰;王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复方大黄软膏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及体外透皮特性

    目的:建立复方大黄软膏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1200-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应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法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结果:黄芩苷的质量浓度在1.5172~242.75 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加样回收率102.1%(RSD%=2.7%,n=6);2批次复方大黄软膏中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2.31 mg/g、2.17 mg/g,经离体裸小鼠皮肤24h平均累积透过率仅为0.2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大黄软膏的质量控制及透皮特性评价.

    作者:朱全刚;叶晨昊;徐蓓蕾;顾小燕;年华;张若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针灸与其他常规方法治疗神经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收集1994年1月至2014年5月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观察的文献,对针灸疗法与其他常规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9篇,分析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膀胱残余尿量和大膀胱容量.结果显示,组间临床总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大膀胱容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明显改善膀胱功能,较其他常规疗法效果好.受纳入研究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限制,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过灵香;张泓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陆明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肿瘤经验总结

    陆明教授治疗肿瘤善用虫类药,认为虫类药攻邪有“虫蚁搜剔之能”,总结虫类药具有剔邪搜络、软坚散结、攻坚破积、活血化瘀、止痛等功用.

    作者:吴涛;马金丽;陆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其合理使用问题.方法:用金额排序法和DDD分析法对我院2012-2014年的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由此判断、评价药物使用情况.资料来源于我院HIS系统.结果:2012-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占全院药品金额的比例分别为7.83、9.21、9.11,用药金额和使用频数大的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结论:我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应用基本合理.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其成分复杂,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合理使用值得重视.

    作者:杨磊;吴岩;王欢;原永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通便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新剂型研制,优化通便胶囊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提取工艺的佳条件.结果:醇提佳工艺为A3B3C2D1即加80%乙醇8倍量,提取1次,提取2小时;水提佳工艺为A1B3C3D3即加水8倍量,提取3次,提取2小时.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可行,可用于通便胶囊的提取.

    作者:李占海;孙文莲;宋宏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固本平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固本平喘膏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我院固本平喘膏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膏方干预疗法,两组在观察期间均可在必要时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荆(舒利迭)进行治疗缓解症状,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SGRQ)呼吸问卷评分、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和单次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平喘膏方能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则林;李晓屏;李定文;陈璋秀;陈四红;周李;胡珊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总结了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肾虚督亏,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键,肾虚督滞是其基本病机,本病属本虚标实,肾虚督亏为本,风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养督,祛邪通督;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血瘀证、湿热伤肾血瘀证、肝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作者:徐鹏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伤寒论》烦躁症之针灸治疗

    通过分析提炼《伤寒论》烦躁部分相关条文的病机,寻找其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补入针灸治疗方案,从而拓宽经方在临床应用的途径.

    作者:张晓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沈英森教授临证使用谷芽的经验

    沈英森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全国第3、4、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沈英森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善于治疗脾胃消化系疾病、肿瘤等,尤善运用岭南特色药物治疗常见疾病.沈英森教授在临床上使用谷芽的频率较高,临证善用谷芽,不仅用于胃肠道疾病,根据谷芽的功效及特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还用于不寐、口疮、肿瘤等疾病,效果明显,颇有指导意义.本文选择其临床治疗泄泻、胃脘痛、不寐、口疮、肿瘤等临床验案论述其使用经验.

    作者:谭金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对小鼠离体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小鼠离体肠段实验,观察加味霍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对小鼠正常离体肠收缩活动的影响和对乙酰胆碱引起离体肠兴奋的拮抗作用.结果:加味霍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在终浓度为0.25 mg/mL,在给药后的15 min内均能明显降低小鼠正常肠段收缩能力(P<0.05或P<0.01);在终浓度为0.50 mg/mL加味霍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可使乙酰胆碱作用下的肠肌收缩张力减小(P<0.05或P<0.01).结论:加味霍香正气软胶囊提取物能明显松弛小鼠正常离体肠收缩和拮抗乙酰胆碱引起的肠兴奋作用.

    作者:孙兰;吕耀中;周军;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通络定痫汤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其脑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通络定痫汤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临床疗效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SE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苯巴比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通络定痫汤.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i72 h内控制发作及意识恢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和癫痫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通络定痫汤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有较好疗效,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康永刚;杨霖崧;鱼丽萍;孔维;李文强;王宁;齐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综述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专方验方、外治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中医药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的优势,提示积极有效的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有重大意义.认为中医学在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作者:陈乐;王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1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175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甲胎蛋白(AF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PLC初治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将PLC患者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温热聚毒、肝肾阴虚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AFP值,分析AFP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AFP阳性表达率肝气郁结型为39.28%,气滞血瘀型为68.75%,湿热聚毒型为80.36%,肝肾阴虚型为100.00%.(2)4种证型AFP阳性率不一致(P<0.05).肝气郁结型AF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3型(P多重比较<0.01).肝肾阴虚型AFP阳性率明显高于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P多重比较<0.01).结论:AFP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肝气郁结型阳性率低,故AFP阴性也可以成为其区别其它3种证型的的客观指标.肝肾阴虚型AFP阳性率高,故AFP阳性可以成为其区别肝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的客观指标,对于其区别湿热聚毒型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欧杰;陈闯;胡利荣;林恒红;徐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从百合病管窥仲景辨治内伤杂病思路

    通过分析仲景辨治百合病症、证、理、法、方、药、煎服方法等各个方面,探讨医圣张仲景辨治内伤杂病的思路,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作者:王雷;彭波;李柏洋;李天赐;牟川;范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对黄精多糖近年之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其具有降血糖、抗肿瘤、增加免疫功能、抗衰老、抗骨质疏松等作用,为黄精多糖深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时晓娟;李朋收;魏颖;李博;王东超;徐暾海;刘铜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响应面优化丹参乙醇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丹参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酮ⅡA的含量,同时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丹参乙醇提取模型,回归模型显著;提取优化条件为:乙醇浓度86.00%,提取时间44 min,料液比1∶17.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高.

    作者:肖作奇;潘涛;欧阳波;邹威;文晓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成人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规律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电子病例620例,调查项目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发病季节、病史;临床症状,中医诊断及证型.结果:(1)临床诊断以咳嗽为主,辨证多为外感风热;(2)年龄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16~40岁以实证热证(风热、痰热)为主,而41~60岁患者以虚证、寒证和痰湿证多见;(3)在南方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且风热犯肺和风热闭肺两型共占56.9%,支持季节性与中医证型有着密切的关联性;(4)发热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风寒犯肺3个证型发热较多见,提示本病发热为外感发热,病邪多在卫表,(5)肺部啰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两证型多见肺部啰音,其它证型少有或无肺部啰音,认为肺部啰音为痰阻气道,气道痉挛,气过痰鸣所致,可考虑为风热闭肺或痰热阻肺的有意义性指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有一定规律可循,南方冬春季节多见,诊断以咳嗽为主,临床上虽可见多种证型,但以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为主,中老年人痰涅阻肺和脾肺气虚居多.

    作者:张利民;谭毅;张学英;邹莲霞;冯德勇;巫祖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热毒宁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1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扇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疼痛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TNF-α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颖;路广秀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NF-κB及内源性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NF-κB和内源性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细41例.治疗组服用萎胃颗粒;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取病理活检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的改善情况,对比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在疗效、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黏膜NF-κB、IκBα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胃镜征象及病理表现,增加胃黏膜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化可能是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范丽丽;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中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