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孙春莲;王石云

关键词:激素, 副作用, 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
摘要:目的:综合介绍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并对销量激素用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估.方法:针对作者临床工作中涉及激素疗法的病例治疗中的经验总结,给出病例,提出激素疗法中减小副作用的方法.结合作者在门诊儿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对糖皮质激素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炎药物治疗.对比综合退热效果和病程长短.结果:通过临床两组患者对比治疗,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平均病程比对照组短,但并发症发生较为复杂.结论: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小剂量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体温,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但必须控制用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效果探析

    目的:探折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加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患儿,对照组80例患儿.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1).两组患者通过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鱼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

    目的: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利用ELISA方法,使得HBcAg基因片段扩增,构建含有HBcAg基因的表达质料与克隆质粒,以IPTG诱导大肠杆菌BL21(DE3)plys中蛋白的重组表达,并且,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重组HBcAg得到表达,经过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检测,在预期位置显示有特异性条带.结论: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成功构建了HBcAg原核表达系统,并获取重组HBcAg,有效地推进了重组蛋白的相关功能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推广价值.

    作者:白志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成人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20例中,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椎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进程,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静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及手术情况为对照,分析比较39例单发性骨软骨瘤超声波、X线以及CT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情况.结果:单发性骨软骨瘤的诊断,X线、CT检查结果基本是一致的(P>0.05),而超声波检查诊断率低于X线、CT检查(P<0.05);X线检查基本无法诊断肿瘤的软骨帽及周边伴发的软组织病变,而在此两方面的诊断超声波与CT检查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X线、超声波检查,综合诊断结果与CT检查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波检查可作为单发性骨软骨瘤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结论:单纯超声波检查在单发性骨软骨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有限,但可作为X线检查有益的补充手段;超声波检查联合X线综合诊断单发性骨软骨瘤具有与CT检查结果相当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文利;林锦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药房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药房抗感染药物进行分析,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6月的门诊与急诊处方10000张,对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000张处方中,3200张为抗感染药物处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为32.00%.单用1种抗感染药物的处方为2800张,在抗感染药物处方中所占比例为87.50%;二联用抗感染药物处方为390张,在抗感染药物处方中所占比例为12.19%;二联以上抗感染药物处方为10张,在抗感染药物处方中所占比例为0.31%.结论:药房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比较合理,但仍存在相关问题,需专家和学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赵红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如何提高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思考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提高临床带教工作质量,提高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方法:收集从2011年4月到2011年10月之间的200位到我院实习的护士,将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实习护士均为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在常规的带教基础上加强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训练,对比两组实习护士在一段特定的实习时间后专业技能考试情况、实践考察分数、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6个月的带教实习,观察组的实习护士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和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投诉率方面,对照组有5例,占总数5%,观察组有1例,占总数1%,他们的差异存在较大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通过制定以人为本的带教标准,有意识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操作锻炼,对于初到医院实习的护士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非常明显的成效.

    作者:潘国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作者:项雪芬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TCT检验与古巴氏染色涂片检验在宫颈细胞病变检查中的对比探析

    目的:比较TCT检验与古巴氏染色涂片检验在宫颈细胞病变检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宫颈细胞病变检查的患者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84例采用TCT检验,对照组136例采用古巴氏染色涂片检验,两组检查细胞异常者采取阴道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查标本的满意率、宫颈细胞病变检查阳性率和组织病理活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细胞病变检查中TCT检验敏感性较高,能够提高宫颈细胞病变阳性检出率,是筛选和诊断子宫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武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社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疾病康复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5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维持常规的治疗,只进行定期的调查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实验组(43例)在维持常规治疗的同时,配以社区干预,社区干预具体措施有心理指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经过1年的治疗后,比对两组患者血脂血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经过1年的社区干预治疗后,血脂和血压都有明显的改善,且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的小于对照组,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压水平,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作者:戴启富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护理管理者应对危机的体会

    应对各种危机,是护理管理者在日常护理管理中的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如何应对危机事件,使紧急事件化险为夷,是一门护理管理艺术,危机处理不当,可使事态复杂化,严重化,扩大化,不仅破坏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且还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作者:岑春兰;韩林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妇产科的患者选取优的输液方式.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入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患者,治疗组的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一次性无菌输液针进行输液.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脱出,肿胀,液体外渗的发生情况,输液中再次穿刺的比率以及患者住院期间总穿刺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患者穿刺部位的肿胀,脱出,液体外渗等情况的发生率,输液中再次穿刺率和住院期间的总穿刺数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使用安全简便,能减少穿刺部位脱出,肿胀,再次血管穿刺的发生次数,有效地防止药物外渗,保证药物顺利输入,减轻患者的痛苦,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减少其工作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蓉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与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与预防.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接诊的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仔细分析这些患者的症状与预防的措施,进而探析临床实践.结果:这10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在进行多项的有效干预措施后,临床症状,如血压、休息情况等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取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恢复有着比较好的作用,免疫机制得到显著的恢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狂澜焦躁的情况得到改善,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昌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长效止痛剂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42例

    目的:探讨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月因肛肠疾病而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患者,肛肠术后给予止痛剂镇痛,随机分为2组,即长效止痛剂组与常规处理组,长效止痛剂组采用布比卡因、亚甲蓝及生理盐水镇痛,常规处理组采用去痛片及杜冷丁镇痛,观察两组临床止痛效果.结果:术后给予相应的止痛剂处理,48h后长效止痛剂组镇痛效果为73.1%,常规处理组为6.0%,长效止痛剂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处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疾病术后采取长效止痛剂具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作者:胡德仁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从护理风险浅谈急诊科管理

    目的:从护理风险的角度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针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建立急诊科的风险管理组织,就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2年直接风险由47件降至4件,间接风险由28件降至16件,说明在风险管理小组的建立使得急诊科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护理纠纷也由建立前的5件减少到1件.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作者:王振荣;吴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新疆博乐市154名围产儿死亡原因调查

    目的:对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围产儿死亡154例的调查得出造成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原因,对可控制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博乐市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8年间15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通过对产妇年龄、族别、居住区、文化程度及死亡围产儿性别五方面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博乐市围产儿死亡与族别、居住区、围产儿性别及年龄有一定关系.结论:博乐市围产儿死亡的因素有:孕产妇的居住地在本次统计中占第一位、也与围产儿性别、族别及孕妇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作者:聂华;吴海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预防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目的:综合介绍激素疗法的副作用,并对销量激素用于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做出评估.方法:针对作者临床工作中涉及激素疗法的病例治疗中的经验总结,给出病例,提出激素疗法中减小副作用的方法.结合作者在门诊儿科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对糖皮质激素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抗病毒药物与抗炎药物治疗.对比综合退热效果和病程长短.结果:通过临床两组患者对比治疗,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平均病程比对照组短,但并发症发生较为复杂.结论: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小剂量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体温,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但必须控制用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春莲;王石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 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证候情况,减少神经功能损伤,相对西医治疗具有更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开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头孢西丁钠的合成

    头孢西丁钠是一种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长效、广谱类抗生素.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应用头孢噻吩,通过去甲氧基化和去乙酰化等多个步骤才能够合成,而甲氧基化后的产物能够直接进行去乙酰化,明显的简化了合成步骤,适用于工业化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英杰;秦荣;赵义林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诱因、病因、相应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进行研究探讨,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选取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病因、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发年龄主要为3~13岁,平均(8.31±3.87)岁;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可占全年的84.1%;主要的发病诱因是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典型的皮肤紫癜,若出现首发症状为消化道症状的病例时,需要严加诊断,避免误诊;有35.4%的病例出现肾受损症状,伴有肾损害的患者病程会延长,甚至迁延数年.结论:过敏性紫癜在学龄期儿童中较为多见,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的主要诱因是感染,所以需要及早诊断并进行治疗,早期规范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远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接收诊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X2=4.5231,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因其病情重、发展快的特点,应及时组织实施抢救工作,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心衰在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

    作者:李德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