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6例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薛健

关键词:糖尿病, 胰岛素, 强化治疗
摘要:目的 临床研究利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病例均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4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餐后2h的血糖值均有所下降,而体重变化指数方面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采用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其疗效均较为显著,可有效改善葡萄糖毒性以及β细胞功能,安全性较高,因而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经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的护理配合

    目的 回顾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诊治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分析护理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而行胃镜治疗的54例患者的护理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胃镜治疗患者的护理包括手术期和围手术护理,我院54例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下,48例止血确切,3例患者再次出血,4例患者出血量较大且病因为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转行手术治疗.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以及术中、术后的生活饮食教育指导能显著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诊治的效果.

    作者:张利敏;刘秋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症问题上的价值,研究其医学意义,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这2年内收治的早期脑动脉硬化症和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各40例,并且将这40例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经颅多普勒超声头架固定2MHz超声监护探头[1],分别检测和记录和计算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基底动脉和峰时指数,随后对脑动脉硬化程度作出评估.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这一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而言,他们的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基底动脉明显出现延长,峰时指数也明显增大.结论 通过检测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不能够准确判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症,然而峰时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症.

    作者:柯蕴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法分组,将5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测试焦虑值.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对降低或解除患者的焦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雅希;黄柳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总结本院自2006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胆总管十二指肠瘘(CDF)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胆肠吻合术8例,瘘管切断修补术1例.结果 9例CDF可分为3种类型.1型: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2cm以上,共1例.2型:瘘口距十二指肠乳头1.5cm以内,共3例.3型:瘘口在十二指肠纵形皱襞上,共5例.9例患者经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前自觉症状消失.结论 胆管结石、医源性胆管损伤是造成CDF的重要原因,MRCP是诊断CDF的主要方法;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治疗CDF的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易晓雷;李旭辉;汪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U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回顾以往对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的过程来总结相关经验经验.方法 对ICU患者采用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将营养液注入鼻肠管,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结果 从以往的病历数据看来,采用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很好,患者的病情大多数有所好转,有少数病愈出院.结论 对ICU患者采取鼻饲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对于保持和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以及胃部结构的完整,为患者补给营养,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疗效很好,值得推广到此类患者的临床实践护理中去.

    作者:庄郁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射频及超声雾化对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射频和雾化喷喉对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组50例、雾化组50例及药物组50例.结果 射频组症状改善快,视觉模拟评分治疗第1天至第3天时射频组疗效明显优于雾化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射频治疗慢性咽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范绍翀;潘永;叶浩昕;钟晓声;戴智梅;顾小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分析硬膜外麻醉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和心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48%,心率等指标也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作者:李霞;张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损伤控制技术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不同方法早期治疗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疗效,探讨早期损伤控制技术(DCS)的合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并与传统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损伤控制性技术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疗效良好,其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ICU住院日数较早期全面治疗(ETC)组短(P<0.05),DCS组死亡率比ETC组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I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组26例痊愈出院,6例死于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采用损伤控制性技术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璟锋;顾凌;梁卫东;刘文威;黄兴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休克复苏患者救护分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休克复苏患者救护.方法 本文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32例.结果 在救护效果好转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在急诊护理质量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率等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失血休克病人进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有助于复苏成功率的提高,减小患者的总体病死率.

    作者:孙尚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实施

    自2010年3月起,在我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示范工程”活动,在开展活动以来,我们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自查自纠,完善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在持续改进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实行责任制,根据患者的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作者:杜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0-2011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我院2011年5月23日0:00-24:00时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并与2010年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1年调查住院病人1502人,实际调查1483人,实查率为98.74%,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3%,例次现患率为3.51%,2010年调查住院病人1285人,实际调查1281人,实查率为99.69%,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22%,例次现患率为4.45%;2011年横断面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48%,以一联用药为主,治疗用药的病例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45.68%,2010年横断面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59%,以一联用药为主,治疗用药的病例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32.73%.结论 横断面调查较前瞻性调查准确性高;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化使用、减缓耐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莉怡;丁伟建;曾欣荣;王娅;余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外科护理的护理风险及其对策

    本文基于外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在维护医患利益、保障护理质量与安全,以及促进外科护理规范化与标准化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外科护理的风险诱因归纳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因素、专业知识技能因素、护患间的有效沟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作者:原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428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围治疗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围治疗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28例慢性肾衰竭病人进行HP+HD治疗,做好围治疗期的护理,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28例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每次HP+ HD治疗,病人无出血倾向,病人的透析相关性并发症如皮肤瘙痒、睡眠欠佳、食欲降低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可达75%以上.结论 加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围治疗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治疗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卢丹;吴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妊娠糖尿病综合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经过正确干预后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糖尿病的患者40例,经过糖尿病教育、饮食及运动、胰岛索治疗后,与同期住院的42例健康孕妇产后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低血糖率等情况.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患者的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01),在羊水过多、早产、巨大儿、低血糖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及时地进行综合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更好的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董聪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 将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早期给予气管内滴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随后进行机械通气;对照组不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使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使用情况、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结论 早期应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方式,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缩短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刚;张小平;田鹏;杨方政;刘琦;李娟;杨雪莉;刘娟;尚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符合标准的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局部外洗治疗: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1次/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100ml静脉滴注,1次/天;洁尔阴洗液(配置成10%浓度)分早、晚阴道冲洗及坐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15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任玉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和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于2011年2月至6月收治的佩戴角膜塑形镜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戴镜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分析使用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健康状况及裸眼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 戴镜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与戴镜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度数.

    作者:卢珊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某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现况调查

    目的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水平,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输出人才的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机械抽样的方法选取大二、大三本科学生共320人,使用“大学生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存在性别差异、不存在年级差异.结论 该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作者:李艳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科手术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外科手术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11年8月收集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例患者1年后复发,占 2.22%;3例患者2年后复发占6.67%;4例患者3年后复发,占8.89%;术后3年42例患者存活,3年存活率93.33%.结论 对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早期积极地外科手术干预能够防止肿瘤进一步恶化或转移,术中病理活检对病灶具有定性的意义,且对手术方式有指导意义.

    作者:雷宏伟;高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诊肠切除术中阑尾根部置管引流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左半结肠和末端回肠病变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9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急诊行1期肠切除吻合术,通过阑尾根部置管于吻合口近端肠腔内减压引流,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 在肠道未作充分准备条件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急诊施行Ⅰ期肠切除术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朱炳榕;陈晓红;林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