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冬梅
我院近年来在医院制剂室标准化操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总结有关经验,本研究通过回顾我院制剂室标准化操作有关工作,指出:狠抓思想认识建设;坚持建设的”人本原则”;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对标准化操作程序不断完善与修正;强化制度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加强标准化制度建设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建设等措施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谭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美沙拉嗪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三种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也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对于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临床主要症状.
作者:贾华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鼻饲喂养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的临床作用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需要采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42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鼻饲喂养;对照组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结果 两组患儿在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中,两组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住院天数、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中,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 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采用鼻饲喂养能够刺激新生儿胃肠道功能,避免喂养以及营养问题.同时能有效减低新生儿采用呼吸机的天数,达到全量喂食的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喂养方法.
作者:刘云;黄新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50例盆腔炎患者采用传统的月经期抗生素静脉滴注,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闻彩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门诊药物调剂错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统计我院96874张门诊处方的调剂错误,并分析不同的错误类型,总结原因,然后提出对策.结果 在96874张门诊处方中,共63张处方出现调剂错误.其中:数量错误38例(少发27例,多发11例)、药名错误20例、规格错误5例.药品调剂错误的原因包括生产企业因素、药师因素、医师因素和患者因素.结论 通过完善采购管理、加强药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注重医师处方规范化建设以及培养患者自我鉴别能力,是避免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重要手段.
作者:肖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C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独服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组服用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c,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丹参片联合维生素C治疗心绞痛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且价格低廉,便于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存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社区定期随访,以提高血压病的防治.方法 自2011年将社区内的高血压病患者588例进行综合管理,给予药物干预治疗.定期随访分为门诊、家庭、电话随访,同时给予健康教育.结果 社区内高血压病血压控制达标率由2011年20.6%提高到2012年的52.8%.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定期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和服药依从性,能有效的控制血压.
作者:高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实施高血压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居住在本地区的老年人180例,都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积极地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患者健康教育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明显少于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本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得分明显少于教育前(P<0.05).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受多环境危险因素影响的疾病,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症状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急性中毒患者的致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致病原因以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为主.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急救护理措施有及时清除毒物,帮助患者排出毒物,并给予恰当的生命功能支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变化,治疗中毒后并发症等.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睿娟;王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比较传统术式与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在治疗复发性腋臭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62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42例)采用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B组(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随访观察半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传统手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2.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腋臭的新型手术方法.结论 保留皮肤大汗腺剥脱术治疗复发性腋臭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可大力推广.
作者:曾庆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反应曲线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底物耗尽现象中的应用.方法 将16例AST高值标本分为对照组和问题组,对标本进行原倍及去离子水5倍、10倍稀释检测.结果 对照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不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主机数据显示中为黄色,后带有*号.结论 底物耗尽现象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标本反应曲线发现,并通过稀释样本重新测定得以解决.
作者:任峥;邹翠美;夏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080例该疾病患者分为护理实验组(A组)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B组),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症状情况,并对所有患者感染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A组患者经护理后感染例数以及感染百分率与B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骨科无菌手术时间长以及手术对象的年龄大均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年龄较大均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因素,而对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百分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黄海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聚肌胞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中治疗组使用聚肌胞和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宁利波;叶尚聪;张红艳;徐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 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治愈、好转的是56例,转外科手术的2例,自动出院的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徐珍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吸入氧化亚氮与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后吸人氧化亚氮行人工流产术中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吸入氧化亚氮行人工流产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吸入氧化亚氮100例(为对照组);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纷脂后术中吸入氧化亚氮100例(为超前镇痛组).观察其镇痛效果、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结果 镇痛效果为超前镇痛组优于对照组(P<0.01),宫颈扩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6例发生中度以上心脑综合征,超前镇痛组1例发生中度人流综合征(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后吸入氧化亚氮行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吸入氧化亚氮,值得推广.
作者:叶秀涛;陈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以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之间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值、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和复查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健康体检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胡敏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新增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口服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严重,导致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化学合成类(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等.结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昭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院外猝死发生的现状及急救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2012年我院接诊抢救的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外猝死的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在院外猝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约占猝死总人数的69.44%,好发年龄在58~80岁,年龄越高,基础病变越多发病几率越高,占总人数的64.37%,68例患者中有9例心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的患者有7例有目击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院外猝死多发于冬季.结论 积极治疗易诱发猝死的疾病,普及人群中心肺复苏的教育,完善急救机制.尽量为抢救赢得时间.
作者:李华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肺结核大咯血是由于结核病灶侵及小血管和较大血管造成其破裂而引起.大咯血会使凝固的血块阻塞气道,从而引起呼吸道堵塞,很容易造成咯血患者的窒息.所以对于大咯血患者而言,重要的措施是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治愈率,从而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刘双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小切口阑尾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行小切口阑尾术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选取阑尾点,1 ~2 cm切口,为规避切口被腹腔“渗液”、“脓液”污染,术前B超检测若有积液需以吸引器吸出.腹切口后,左食指沿右结肠旁沟往下,绕着盲肠转向内,于右髂总动脉的外侧触及索状的硬条肿物,将阑尾以”阿里斯钳”或”阑尾钳”提出.若无法确定及提出阑尾,沿结肠带往下寻找阑尾,将阑尾”顺行”或”逆行”切除.结果 100例患者,3例切口延长,术时平均18 min.1例腹膜后位阑尾”切口感染”.追访2年,皆未发生”肠间及盆腔脓肿”、”肠粘连”、”阑尾残株炎”、”肠瘘”等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切除术,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轻度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具”术时短”、”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等特点,此微创技术非常适宜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