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胡敏兴

关键词:健康体检, 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以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之间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不接受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值、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和复查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健康体检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长效胰岛素应用时间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长效胰岛素应用时间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治疗1组19例,治疗2组17例.对照组采用进口赖普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进行联合治疗.治疗1组和2组均采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素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比本组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同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8% (P <0.05).结论 长效胰岛素的应用时间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效果,但提倡老年人应选择白天用药.

    作者:张克英;秦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生儿脐膨出围手术期的护理

    脐膨出是小儿外科少见的腹壁缺损畸形,病情复杂凶险,常常由于囊膜破溃坏死、感染,需要紧急手术救治,同时患儿大多又伴有多种畸形,病死率极高[1],所以,脐膨出患儿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脐膨出手术成功率及抢救率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加强对脏器及组织的保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预防感染等措施的精心护理,可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及存活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成功救治的5例脐膨出患儿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肖日春;舒秀铃;许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必要性.方法 将73例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实验组,n =37)及肠外营养组(对照组,n=36).比较两组病人术前第3d及术后第7d体重(W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变化;记录术中肠道清洁程度、术后肛门或造口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消化道不良反应及统计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对照组内各项营养指标术后7d较术前3d均明显降低(P<0.05),而实验组内只有TLC降低明显(P<0.05),ALB及TLC在实验组手术前后的降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44.4%比21.6%,P<0.05);两组肠道清洁度和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病人的预后.

    作者:陈国栋;贺更生;黄秋林;罗加兴;张伟;廖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基层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心理挫伤及防范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探索适合基层护理人员心理调适的方法.方法 对28名基层护理人员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心理干预,2个月后再次进行焦虑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28名护理人员轻度焦虑9人,中度焦虑10人,重度焦虑9人;心理干预后,正常心态5人,轻度焦虑16人,中度焦虑6人,重度焦虑1人.结论 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避免护理人员焦虑症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及良好的服务理念,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曾亮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试验组在阿昔洛韦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西咪替丁.两组另均给予维生素B1、B12、C,再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镇痛药.疗程1~3周,观察患者症状消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痊愈率及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止痛时间:试验组(2.6±1.5)d,明显短于对照组(9.9±0.3)d;止疱时间:试验组(1.2±0.7)d,明显短于对照组(4.9±1.6)d;结痂时间:试验组(3.7±1.4)d,明显短于对照组(8.2±1.8)d;痊愈时间:试验组(10.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17.5±1.1)d;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结束时:试验组痊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试验组PHN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痊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试验组PHN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有个例出现注射局部疼痛及静脉炎,均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者联用治疗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快,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单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根据健康计划单进行健康教育,正好可以达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全面教育的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入院须知:包括环境介绍,探视陪留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有责任护士随时进行个体化宣教.环境介绍使患者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不至于感到陌生恐惧,如卫生间开水房及护士工作站的位置等.探视陪留制度不仅给医护人员集中操作提供了方便,也给患者提供了安静的休息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紫外线灯的使用、床档的使用等,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作者:龚春贤;杨秋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 对老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病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8例病例.结果 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和老年人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有较长的住院时间,及生理功能退行性改变和肺脏结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结论 有多种原因会引发老年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我们应采取多种预防及控制措施.

    作者:钱瑾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人治疗小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40例轻中度喘息性疾病患儿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针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FEV1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喘息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地奈德是一种局部激素,全身性作用极小的药物,治疗小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徐智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4例(64)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辅助,坚持随访6 ~12个月,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进行手术后第1天,患者前房形成58眼(90.6%),浅Ⅰ级前房3眼(4.6%),浅Ⅱ级前房1眼(1.5%).患者住院7~10天,痊愈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57眼(91.6%)术后视力有所提高;术后半年追踪,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患者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63眼.可调线酌情拆除.如果有需要可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促进患眼的眼压下降2~8 mmHg.结论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海荣;王春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临床基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肝硬化腹水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水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孙德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执业药师在临床药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目的 探讨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执业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方法 对比中美两国的药学教育,提出提高我国执业药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结果 执业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是今后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结论 执业药师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显著.

    作者:张利玉;刘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脾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超声检测诊断既是无创检查又方便快捷,常常首先发现病灶,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94年6月至2011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占位性病变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报告如下:1.对象: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6.3岁,全部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2.研究方法:采用PHILIPS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卧位,在脾窝区分别进行斜、纵、横方向的睥脏二维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物的个数、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内部和周边血流的分布情况和血流的性质.

    作者:腾东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反应曲线在速率法检测AST底物耗尽现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反应曲线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底物耗尽现象中的应用.方法 将16例AST高值标本分为对照组和问题组,对标本进行原倍及去离子水5倍、10倍稀释检测.结果 对照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不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题组1-8号标本AST测定通过观察反应曲线结果存在底物耗尽现象,三种测定方式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主机数据显示中为黄色,后带有*号.结论 底物耗尽现象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标本反应曲线发现,并通过稀释样本重新测定得以解决.

    作者:任峥;邹翠美;夏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和统计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2031例孕妇.分别从孕妇年龄、多胎妊娠和分娩方式以及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031例患者中产后出血的患者共有113例,产后出血并发症率为5.56%.年龄在35岁以上、多胎妊娠以及采用剖腹产的孕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50.4%,其次是胎盘因素占31.0%,软产道裂伤占13.3%,凝血功能只占5.31%.结论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以及孕妇的年龄、妊娠胎数和剖腹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对于出现以上情况的孕妇,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大量出血死亡.

    作者:黄凤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情况、术后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7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有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其中手术治疗6例,完整切除5例(占83.3%).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李生志;聂明辉;于乐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本文首先论述了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检查技术,然后结合现实情况对病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处理措施.消化道出血这一疾病在现代社会十分常见,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常见的出血部位以及基本的处理措施.同时深入研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性疾病.

    作者:胡宝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聚肌胞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中治疗组使用聚肌胞和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宁利波;叶尚聪;张红艳;徐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

    面瘫主要是指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的面部神经的损害,其主要的表现为面部的表情功能与组织营养的障碍.一般病程超过2年的面瘫患者则被称为晚期面瘫.就目前来说,晚期面瘫是一个很大的治疗难题,至今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可以彻底解决.本文对晚期面瘫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王黎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季小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