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茹
本文对2002年至2012年莫愁社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莫愁社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五位为:先心、早产低体重儿、窒息、肺炎、畸形.并提出一些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策.
作者:刘玉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结果 56例脑出血患者47例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抢救成功率达到83.9%.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加强临床观察与精心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有显著意义.
作者:高巧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小切口阑尾术在临床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行小切口阑尾术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切口选取阑尾点,1 ~2 cm切口,为规避切口被腹腔“渗液”、“脓液”污染,术前B超检测若有积液需以吸引器吸出.腹切口后,左食指沿右结肠旁沟往下,绕着盲肠转向内,于右髂总动脉的外侧触及索状的硬条肿物,将阑尾以”阿里斯钳”或”阑尾钳”提出.若无法确定及提出阑尾,沿结肠带往下寻找阑尾,将阑尾”顺行”或”逆行”切除.结果 100例患者,3例切口延长,术时平均18 min.1例腹膜后位阑尾”切口感染”.追访2年,皆未发生”肠间及盆腔脓肿”、”肠粘连”、”阑尾残株炎”、”肠瘘”等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切除术,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与”轻度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的应用,具”术时短”、”创伤小”、”瘢痕小”、”恢复快”等特点,此微创技术非常适宜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作者:林树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脐膨出是小儿外科少见的腹壁缺损畸形,病情复杂凶险,常常由于囊膜破溃坏死、感染,需要紧急手术救治,同时患儿大多又伴有多种畸形,病死率极高[1],所以,脐膨出患儿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脐膨出手术成功率及抢救率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保持气道通畅、加强对脏器及组织的保护、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预防感染等措施的精心护理,可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及存活率.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成功救治的5例脐膨出患儿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肖日春;舒秀铃;许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采取措施对米非司酮与安宫黄体酮在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血疗效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 本组所研究的5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她们的年龄在30-54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25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安宫黄体酮药物的治疗.而对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米非司酮药物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与停止服药之后子宫内膜的厚度、阴道流血的状况以及性激素分泌状况的变化进行对比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阴道流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观察组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在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与降低人体内P值、LH、FSH以及E2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利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女性围绝经期供血症状的疗效好于安宫黄体酮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作者:戴洪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新增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口服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严重,导致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化学合成类(磺胺类药物、喹乙醇等)等.结论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昭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采用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50例盆腔炎患者采用传统的月经期抗生素静脉滴注,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康妇消炎栓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闻彩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组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100例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胃息肉患者100例,对其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100例胃息肉患者共203粒息肉,治愈189例,治愈率高达93.10%,术后出血1例,腹痛3例,呕吐1例,恶心1例.结论 内镜下采取高频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并发症少.
作者:任喜德;胡正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本文首先论述了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检查技术,然后结合现实情况对病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处理措施.消化道出血这一疾病在现代社会十分常见,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和常见的出血部位以及基本的处理措施.同时深入研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探讨性别、年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性疾病.
作者:胡宝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 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治愈、好转的是56例,转外科手术的2例,自动出院的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同时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徐珍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院外猝死发生的现状及急救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2012年我院接诊抢救的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外猝死的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 在院外猝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约占猝死总人数的69.44%,好发年龄在58~80岁,年龄越高,基础病变越多发病几率越高,占总人数的64.37%,68例患者中有9例心肺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的患者有7例有目击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院外猝死多发于冬季.结论 积极治疗易诱发猝死的疾病,普及人群中心肺复苏的教育,完善急救机制.尽量为抢救赢得时间.
作者:李华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妊娠期的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故称妊娠期糖尿病(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1].孕妇发生糖尿病后易引起自然流产,胎儿发育异常,乃至危及到母亲健康和胎儿安全,因此,加强GDM围产期护理指导,调节好患者的血糖浓度,可以减少G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围产期质量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GDM患者13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孕周在33 ~37 +5周.1例37 +5周胎吸分娩,新生儿体重3350克,阿氏评分3~9分,转儿科治疗.2例中一例28周、一例34周死胎人院,自然分娩,婴儿体重2350克和3000克.6例36 +3 ~37 +3周择期剖宫产,新生儿体重3450~4250克之间,阿氏评分7~10分,4例33 ~ 35+4周孕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转上级医院择期终止妊娠.
作者:张庆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080例该疾病患者分为护理实验组(A组)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B组),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感染症状情况,并对所有患者感染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A组患者经护理后感染例数以及感染百分率与B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骨科无菌手术时间长以及手术对象的年龄大均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年龄较大均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因素,而对行骨科无菌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相关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百分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黄海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4例(64)眼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术中一次性使用0.4mg/ml丝裂霉素C辅助,坚持随访6 ~12个月,追踪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进行手术后第1天,患者前房形成58眼(90.6%),浅Ⅰ级前房3眼(4.6%),浅Ⅱ级前房1眼(1.5%).患者住院7~10天,痊愈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57眼(91.6%)术后视力有所提高;术后半年追踪,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患者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63眼.可调线酌情拆除.如果有需要可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促进患眼的眼压下降2~8 mmHg.结论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海荣;王春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面瘫主要是指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的面部神经的损害,其主要的表现为面部的表情功能与组织营养的障碍.一般病程超过2年的面瘫患者则被称为晚期面瘫.就目前来说,晚期面瘫是一个很大的治疗难题,至今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可以彻底解决.本文对晚期面瘫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作者:王黎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优质护理服务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把中医护理融入优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护理质量.
作者:覃立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减少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的误、漏诊.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洽的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7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咽喉部均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均明确心肌梗死诊断.结论 以咽痛为首发症状的非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极易误、漏诊.
作者:李浩;童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消毒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避免发生职业危害.方法 针对基层医院女性消毒员在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结果 职业危害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13例降低到2011年1月至今1例.结论 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和重视消毒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是防止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甘廷先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本研究旨在针对工作的难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能找到一种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并适应社区服务的需要.
作者:刘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聚肌胞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2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中治疗组使用聚肌胞和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对照组使用阿昔洛韦和适量抗生素.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平均治疗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疗效非常显著.
作者:宁利波;叶尚聪;张红艳;徐志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